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探讨论文_张隆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探讨论文_张隆

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当前在地下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人口经济增长与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供给技术和管理能力与水资源高效利用不相适应、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有效利用存在矛盾、洪旱交替影响可持续发展进程等问题。充分认识水资源特点及管理问题,开展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研究,对于促进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措施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水资源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区别于传统资源利用的一种新模式。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认真规划研究把握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下,需采取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和节约水资源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二是在确保水资源消耗不增长的前提下,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益,满足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功能,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合理配置水资源,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四是研究提出适应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机制;五是从保护含水层出发,保护水资源,维持与泉水、河流以及地下水等息息相关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六是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影响和损坏其固有价值;七是在维持水资源和生态系统整体性条件下,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水资源,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

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其共同影响因素,即环境与资源关系、生活质量与生态环境关系、公众参与。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生态学观念认为,可持续是保持一个健康生态系统的稳定,限制对生态系统的开发。可持续发展实际是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三个方面的结合体。可持续发展以保证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鼓励经济增长,最终目的是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并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建立在承载能力分析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是基于有限的水资源产生最大效益,或取得预期效益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用量。因此,这个效益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是水资源优化配置追求的目的。水资源分配的价值取向按照综合效益原则实行,以达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优化配置和承载能力研究之后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当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1、节水护水意识不强。工业生产方面,工业项目“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节水新工艺新产品推广使用不到位。特别是高用水行业,工业生产设备陈旧,耗水率远远高出先进国家数倍,由于生产工艺较落后,许多新技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灌溉方面,计量配套设施跟不上,灌溉水价执行不到位,按电费计量水费的问题突出,且多数灌溉实行大水漫灌,使水资源浪费严重。城市生活方面,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尚未形成,多数居民对水的使用均是一次性的,没有进行再利用。矿坑水、中水回用,雨水集蓄利用率低。

2、体制机制不顺。长期以来部门分割,多龙管水的格局没有大的改变。目前管理机构分散,水利部门主要以农村和自备井为主,城市自来水由住建部门管理,污水治理则主要以环保、规管和住建部门为主,在管理体制上基本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合力。

3、执法力度薄弱。水利执法一直是水资源管理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水政执法由于力量弱,手段单一,在工作中形成了水利执法“软”的固定思维,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执法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队伍建设不足,水资源管理头绪多,任务重,但基层水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编制不够,造成工作上经常处于被动和疲于应付。

三、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保护措施探究

1、科学规划、论证、配置水资源。重点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统筹规划,着力开展市县两级水资源全域化配置细化工作,建立辖区内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年度用水计划管理,强化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开展水资源论证试点工作,启动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建设试点工作。

2、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额,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需水管理,把水资源条件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产业布局等相关规划审批的重要前提,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限制无序调水与取用水。

3、纳入政府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以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统领,仅仅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约束,明确责任目标,加强综合管控,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以强有力的考核机制倒逼水资源保护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4、加强水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积极开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立法工作。重点围绕全市重要河流、重点水源地,开展立法前期调研准备工作,条件成熟时制定立法,为进一步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法律基础保障。

5、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按照“充分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全力争取黄河水”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综合配置,加大财政自己支持力度,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实施好县域小水网、新水源开发、河湖水系连通,抗旱应急备用水源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资源优先、空间均衡、调度有效、保证有力”的水网格局。针对防洪排涝薄弱环节,结合拆违治乱提质行动和农村环境大整治活动,加快实现中小河流险提险段达标治理,全面清理河道内的垃袋、违章建筑和高杆作物,确保行洪畅通,加强水库的失修加固和综合调度,充分发挥蓄洪滞洪作用。规管和住建部门完善城市防洪体系,构建海绵城市,加快实施城市内部洪排涝综合治理,通过增加公园绿地、湿地、缓洪区建设,提高城市缓洪滞洪能力。

6、加强水资源综合治理,推进水生态修复。不断加强水污染综合防治。水利部门进一步建立完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严守水功能区纳污限制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总量,强化河流监测断面的动态监测。加强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严格控制人河排污总量,严格人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做好登记、论证、审批和监督检查,努力提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环保部门需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域化依法划定城市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禁在保护区范围内从事与取水无关的项目建设和污染水源的违规行为,保证供水安全,强化对工业污染源的控制;做好工业排污行为和可能污染水体行为的监督管理,新建工业项目要严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从源头上有效防止水污染,加快实施人河排污口的截污治理,有效控制河流水体污染,确保污水无直排。

结束语

总之,水资源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在今后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部门间多头管水、条块分割,缺乏协调与合作的局面依然存在。部门间政策不协调,甚至是矛盾或冲突,削弱了水资源保护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和执行,影响了水资源保护的效果。部门间水资源保护工作数据信息共享,水资源考核指标的协调统一,仍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知文.太子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及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7(23):351-353.

[2]陈浩国.流域水循环的人工影响因素及其作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8(14):122-124.

[3]张子睿.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水循环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

[4]杜桐.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5.

论文作者:张隆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探讨论文_张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