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变化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_养老保险论文

人口变化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_养老保险论文

人口结构变化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险业论文,人口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世界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者其相互制约的形式或排列组合的方式,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和人口经济区域结构等。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如下趋势:

(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即是通常所说的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增长的过程,即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过程。根据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即为老龄化国家。

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降低了年轻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增大了老年人口的比例,导致了世界性的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趋势,即所谓的“全球老龄化”。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1999年的资料,世界上已有70个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7%,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老年人的比例将超过35%。(注:李兵.全球老龄化的挑战:人口学如何重塑21世纪的世界[J].人口研究,2003,(3).)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已出现人口加速老龄化趋势。如中国2001年65岁以上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7.1%,到2040年将达到20%。(注:徐怡华.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5).)在老龄化人口中,高龄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人口城乡结构的城市化

人口城乡结构是指城镇和农村的人口组合和数量比例。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乡人口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由于工业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各国人口城乡结构也有差别。人口的城乡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指示器。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城乡结构出现了城市化趋势,即人口城乡结构中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的过程,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并受人口增长、地理位置的影响。在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大批农村人口必然要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18世纪,产业革命促使机器工业发展,而工业是集中性产业,因而促使人口日益集中。进入19世纪,城市化发展明显加快。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例不过1%,1900年迅速增加到13.6%,1950年上升到29.3%,1990年又增到43.1%,2000年上升到51.1%。依据联合国的预测,2025年将可能上升到61.2%。(注:佟新.人口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三)人口的经济区域结构失衡

人口的经济区域结构是指人口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非发达地区的分布状况和数量比例。在此,发达地区主要指欧洲、北美洲各国和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其余均为非发达地区。二次大战结束至今,世界人口在发达地区和非发达地区的分布格局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不发达地区人口比重继续上升,发达地区人口比重继续下降。1950年,世界人口为25.20亿,发达地区人口为8.14亿人,占世界人口总量的32.3%,非发达地区人口为17.06亿人,占比为67.3%;到2001年,在世界61.37亿人口中,发达地区为11.93亿,占比为19.4%,而非发达地区人口为49.44亿,占比80.06%。(注:联合国.人口统计年鉴[M].联合国统计处,2002.)二是发达地区和非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差异极大,非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发达地区。1950~2001年,发达地区的人口一直保持中低速增长,增幅为46.6%,而非发达地区增幅则高达189.8%,(注:张善余.世界人口地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出现了“人口爆炸”,并引起世界人口分布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平衡现象日益严重。

二、人口结构变化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给人身保险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全球人口老龄化给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带来了挑战,并制约了保险业的发展。首先,人口老龄化使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因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萎缩和劳动力年龄老化使劳动力增长缓慢,而缓慢的劳动力增长则意味着较低的经济增长。如日本1970年进入老龄社会,在1970~2000年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3.21%;1990~2000年间下降到仅略高于1%。(注:李学军.中国人口转变与“战略机遇期”[J].中国人口科学,2003.(1).)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劳动力的增长速度会进一步减缓,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会进一步加大。据预测,50年内,意大利劳动年龄人口比现在减少42%,德国减少28%,日本减少36%。(注:李兵.全球老龄化的挑战:人口学如何重塑21世纪的世界[J].人口研究,2003,(3).)其次,伴随人口老龄化不断上升的退休成本把发达国家推向财政灾难,现在发达国家全部养老金和老年人健康保险金支出占其GDP的10.9%,到2050年将上升到17.8%。(注:李兵.全球老龄化的挑战:人口学如何重塑21世纪的世界[J].人口研究,2003,(3).)

人口老龄化使经济发展速度趋缓,必然导致保险发展速度相应地减慢。一国保险业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归根结底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决定的,保险业的发展应和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人口老龄化还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分配比例而对保险发展产生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赡养系数(是指老年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呈上升趋势,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比例,使消费基金比例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增加,而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基金比例减少,从而制约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加,同样制约保险业的发展。

(二)人口城乡结构的城市化趋势扩大了保险的需求和供给

人口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水平的提高对保险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首先,人口城市化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越发达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也就越高。同时,随着人口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随之提高。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保险业加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人口城市化在增加保险供给的同时,通过增加国民可支配收入扩大了对保险的需求。其次,人口城市化促进了城市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对保险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城市现代化意味着生产方式从传统手工业作坊向社会化大机器工业转化,生产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交往方式由人力、畜力运输向现代化交通运输和现代化的通讯网络转化。农村现代化则是由家庭式的生产方式向以商品经济为主的协作化和专业化生产方式转化、农村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城市化,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在城市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人们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和风险程度也随之增加,如现代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了人身意外事故;现代化交通工具使发生交通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增加;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导致了高失业率和养老、医疗需求增加;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犯罪率的上升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等。这极大地促进了意外伤害保险、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发展。再次,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国家的人文发展水平和人口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保险的发展。

(三)人口的经济区域结构失衡加剧了保险业在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

1、对发达地区保险发展的影响。战后至2001年,发达地区国家的人口保持适度增长,人口增量相对较小,这对保险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由于人口增量较少,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再加上从不发达地区迁移的质优价廉的劳动力,加速了发达地区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革新的步伐,从而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保险供给的能力;经济水平提高而新增人口相对较少,使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有效的保险需求不断增加;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又进一步促进了保险的发展。

2、对不发达地区保险发展的影响。巨大的人口数量和过高的人口增长率对不发达国家的保险产生不利的影响。首先,不发达地区的“人口爆炸”出现在其工业化起步阶段,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人口多,社会消费增大,减少了积累,影响了社会的扩大再生产,从而社会提供保险供给的能力减弱。其次,虽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使现有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没有多大的提高,影响了有效保险需求的形成。第三,虽然不发达地区国家投入的教育经费占消费比重大于发达国家,但人均教育经费远低于发达国家,教育水平和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增大,甚至较以前水平有所降低。落后的教育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影响了保险发展和保险创新。第四,“人口爆炸”使未来劳动力供给大大增加,增大了不发达国家就业市场的潜在压力,失业的增多势必影响经济发展,并造成重大的社会问题,这也不利于保险的发展。

3、对世界保险发展的影响。现行人口经济区域结构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世界保险发展在地区间的不平衡。随着“南北经济差距”的扩大,发达地区国家保险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速度加快;而“人口包袱”影响非发达地区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保险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使发达地区和非发达地区间保险发展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三、顺应人口结构变化,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业

(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96%,说明我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通过对我国人口发展历史分析,可以预见,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47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4.41%上升到6.96%,(注: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平均每年上升0.05个百分点。2000~2010年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年上升0.1个百分点;2011~2040年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年上升0.4个百分点,到2040年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平均5人中就有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二是老年人口规模大,且日益高龄化。由于人口基数大,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高峰期造成的庞大人群,使中国老年人口的发展规模呈世界之“最”,未来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在相当长时期内呈净增长趋势。200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亿,到本世纪中叶将增加到4.1亿。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口趋于高龄化,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增长率快于老年人口增长率。2000年,高龄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为10%,(注:王秀银,鹿立.现代人口管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到2050年这一比重将上升到20%。三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出现于经济不发达时期,经济基础薄弱。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人均国民收入较高水平下出现的,而我国则是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的。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规模将不断扩大,这给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善。尤为严重的是,社会保障中应对老龄化趋势的主要手段——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很落后,覆盖面很窄。以养老保险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仅占总人口的7.17%,2000年上升到8.3%,占全国从业人数的14.7%。(注:徐怡华.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5).)保险公司应尽快建立起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保险,第三层次是个人养老金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将继续维持“低水平”政策,只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企业年金保险发展潜力巨大,是养老保险发展的重点。虽然近两年参加企业年金保险的人数已大大增加,但占总人口和从业人员的比例仍很低。不论企业年金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还是属于商业保险,走向市场是其必然的趋势。保险公司应抓住机遇,推出适应市场、能满足企业需要的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加快发展个人养老保险,以提高离退休人员生活质量和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

此外,老年人群体是一个各种慢性病高发的群体,这不仅对医疗保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家庭保障功能的日趋弱化,老年人护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客观上要求老年护理实行社会化。因此,保险公司应开发设计一些老年照料护理类的险种,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二)为农村进城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推动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世界人口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城市化的速度有了很大提高。1995年,中国城市人口3.6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30%,到200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36.09%。(注:国家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EB/OL].http://www.states.gov.cn.)世界城市化历史表明,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超过30%,这个国家或地区就会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如果以2000年的水平作基数,按20世纪最后10年我国城市化的平均速度来估计21世纪我国城市化的进度,到2015年,我国将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020年,将会有6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这时我国城市人口的总量将达到8亿。随着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其为保险业提供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顺应人口城市化趋势,保险公司首先应巩固已有保险市场,继续为现有城镇人口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保险服务,同时加快开拓农村进城人员保险领域,并作为近期内发展业务的重点。这是因为我国的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向外扩张、农村人口向城市迅速转移、农村通过自身的非农化而转化为小城市三个过程,其中冲击性最大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根据农业部最近发布的数据,我国现在大约有9500万农民工,他们既不能享受国家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也极少有人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必需的商业人身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险公司应针对这一特殊阶层进行产品创新,可考虑先推出他们当前急需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使其得到最基本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推出子女教育保险、失业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这样,既扩大了保险业务,也有利于在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保证人们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

(三)加快西部保险市场的开发,促进保险业的协调、均衡发展

我国地域经济上存在东部经济较为发达、西部较为落后的特点。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购买保险时更倾向于选择保障水平较高的、具有较大风险防范能力以及具有一定投资功能的险种,保险公司在东部沿海地区因保费高而赢利多;而西部内陆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居民则更需要价格较低、注重保障的险种,保险公司在西部内陆地区因保费低而赢利少甚至亏损,从而引起东、西部地区保险业务和保险险种发展的不平衡。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较低,人们的消费观念较保守,保险意识淡薄,发展西部保险应结合实际,有序推进。在发展政策上,应有一系列促进西部保险发展的优惠政策,如资金上的支持、税收的减免等;在发展的总体规划上,优先发展财产保险,再逐渐发展人身保险等;在发展的手段上,重视与加强东西部保险的交流与合作,如开始时可先由东部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参与西部大型工商企业、大型工程项目的保险等;在产品创新方面,因地制宜,大力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保险险种,如适应具有高原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开发旅游意外险,为民营企业、个体经济、外资和三资企业的不同要求设计不同的保险产品,为少数民族设计具有其民族特色的产品等。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西部保险业的发展,缩小东西部保险发展的差距,促进整个保险业的协调发展。

标签:;  ;  ;  ;  ;  ;  ;  ;  ;  ;  

人口变化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_养老保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