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背景下的中国税制改革--“世界税制改革趋势与中国税制改革”研讨会综述_税制改革论文

世界背景下的中国税制改革--“世界税制改革趋势与中国税制改革”研讨会综述_税制改革论文

世界背景下的中国税制改革——“世界税改趋改势与中国税制改革”研讨会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制论文,中国论文,世界论文,研讨会论文,观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税改趋势与中国税制改革”研讨会最近在山东省日照市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会议代表就世界税改趋势、中国目前的减税政策、加入WTO后中国的税制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世界性税制改革趋势分析

(一)新一轮世界性减税浪潮基本形成

与会学者指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减税政策,推出了减税计划和方案,调低总体税负,新的世界性减税浪潮已经基本形成。

(二)各国税制改革的共同特点和政策目的

各国税制改革采取的措施虽各有差异,但有相似的特点和政策意图。一是直接降低公司所得税税率。二是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税负。各国的做法大体包括两个方面,即直接降低边际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即免征额),缩小税基。各国降低个人所得税的政策意图在于,增加个人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另外,减少高中收入阶层个人所得税的实际税负,也有利于刺激投资。三是对企业投资给予税收优惠。这些国家制定许多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投资,或者吸引外商投资,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和增加就业。

一些学者特别指出,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实行的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因此,近期税制改革的重点是对所得税制度进行调整,而流转税(间接税)改革的动作不大。

(三)世界性税制改革的主要原因

首先,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日益加强的国际竞争。各国的开放政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国际间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不大,税前回报率差别也不大,因而税收对要素流动有特别重大的影响。税收竞争是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经济竞争。

其次,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增速减缓和滑坡。近一二十年来,多数西方国家的政府信奉并采纳了新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采取减税、削减或控制社会福利支出、控制货币发行量等一系列的经济措施,以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回升。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以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简化税制等为基调的税制改革。一旦经济出现滑坡和衰退迹象,许多国家的政府便以税制改革应对。

第三,经济理念发生重要转变。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信奉凯恩斯学派,逐步形成了一套能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的税收制度,其主要特征是高累进、多优惠。但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了“滞胀”时期,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与政策已力不从心,各种反凯恩斯学派的非主流学派如货币学派、供应学派等经济新自由主义乘机而起。这些学派经济理论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二、关于我国目前税负政策的讨论

(一)关于减税的界定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税负应该是包括规范的税收及税外收费在内的税费负担,减税应是减轻税费负担。减税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目的应是减负。

(二)我国目前应否实行减税政策

就长期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尤其是结合中国加入WTO的背景而言,应当适度减税。目前,中国企业居民税费负担过重。

首先,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大大高于GDP增长速度,使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负担沉重。尤其是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企业的剩余产品较少,对税收负担的承受能力较差,过重的税收负担使企业难以承受。

其次,各国纷纷出台力度较大的减税方案,各国均将减税作为刺激本国经济发展,提高本国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而导致各国税制的趋同化。我国已加入WTO,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过高的宏观税负不利于我国企业投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第三,过高的名义税率,导致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的脱节,使对不同的纳税人实行不同的实际税率提供了可能,从而导致实际税负有高有低,妨碍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

第四,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工具应有所转换,国债投资政策应逐步淡出,有选择性的减税政策,应成为下一阶段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

(三)我国是否具有减税的可能

代表们普遍认为,我国目前存在减税的空间。

一是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缩小了实际税率与名义税率之间的距离,为减税提供了可能。有代表指出,1993年我国税制改革时,税收征收率较低,据测算1993年的税收流失率为49%,而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税收流失率迅速下降,现在只有25%左右。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导致税收收入大幅增加,在实际上起到了增税的效果。

二是目前我国已实行的部分税收措施,也说明我国仍存在减税空间。近年来,虽然财政紧张的呼声很高,但我国仍实施了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金融业营业税税率等减税举措,说明对财政紧张、没有减税空间的认识存在偏颇之处。

三是在有些行业和地区的税收收足的同时,部分行业和地区的税收并未收足。因此,可以对税制进行结构性调整,将应收而未收的税收收上来,增加财政收入,为减税提供物质基础。

但是,代表们在认为减税存在空间的同时,也普遍同意我国当前进行大规模的减税是不可行的,应进行适度的减税。另外,代表们还认为,减负不等于减少税收收入。随着减税和税制的结构性调整,近期内我国的税收收入可能减少,也可能不减少,但就长远而言,得当的税改措施的施行和税收征管的加强可能会增加税收收入。

标签:;  ;  ;  ;  ;  ;  ;  ;  

世界背景下的中国税制改革--“世界税制改革趋势与中国税制改革”研讨会综述_税制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