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地区工业技术进步评估与科技发展对策研究

延边地区工业技术进步评估与科技发展对策研究

高斌[1]2000年在《延边地区工业技术进步评估与科技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科学技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在21世纪,这一趋势将会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本文利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延边地区技术进步状况入手,对延边地区技术进步现状进行了评估,同时也分析了延边地区在不同时期的技术进步指标,然后讨论了技术进步对新增产值贡献不大的五个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策。

金一[2]2013年在《延边州科技中介服务业竞争力评价及其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个地区各方面的竞争力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依靠科技创新,而科技中介机构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科技中介服务业是科技创新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还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延边州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科技创新能力还十分落后,其主要原因是延边州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还较滞后。本文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科技中介服务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建立科技中介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科技中介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查阅统计年鉴等资料,收集大量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与SPSS19.0软件,提取了科技中介服务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为经济社会基础、科技创新发展程度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等。并通过对吉林省内9个地级市的科技中介服务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市的综合排名。最后,基于评价结果,深入分析延边州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延边州科技中介服务业竞争力的有效对策与建议。

许玉粉[3]2011年在《延边林业产业发展评价及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延边是吉林省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延边地区67个乡(镇),有25个位于山区,32个位于半山区,有100多万人直接依托林业生存。食品、能源矿产、林产、医药和旅游等延边的五大支柱产业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林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必须在林业找到依托资源条件。林业产业的兴衰对延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林业产业是延边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延边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针对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详细研究,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符合延边实际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从而提高林业产业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延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延边林业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科学评价,选择科学的产业发展模式,以便提高延边林业产业竞争力。本研究利用计量的分析方法,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方面,系统地研究延边林业产业发展,并提出了延边林业产业发展模式。本研究有利于延边地区林业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该地区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延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延边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延边林业产业与三次产业及林业主要亚产业间的关联度。其次,分析延边林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分析影响延边林业产业发展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对延边林业产业的影响程度。利用索罗余值法分析投入要素对林业产业发展的贡献程度。第三,利用计量的分析方法,评价延边林业产业结构、林业产业布局、林业产业组织现状。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评价延边林业产业结构中的增长效应、偏离效应、竞争力,利用SCP模式中的市场集中度指标、HHI指标、N指标来分析延边林业产业的市场结构,利用区位商法评价延边林业产业的布局。最后,选择了延边林业产业发展的模式,以及提出了延边林业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选择可以优化延边林业产业结构、林业产业组织、林业产业布局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集群模式,并提出延边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李秀娟[4]2008年在《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以森林资源分布为主的特殊区域——国有林区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国有林区是否协调发展不仅影响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林业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上一级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国有林改革的进行也离不开国有林区这一特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本文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将国有林区划分为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选择吉林省国有林区这一典型区域对其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运行状况进行系统评价研究。本文主要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的线性加权和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动态评价法对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详细阐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提出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条件;构建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出适合本研究的评价方法并建立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吉林省国有林区发展状况及整体水平、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子系统之间协调状态、协调发展水平、影响因子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进行系统评价;并以此提出促进吉林省国有林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吉林省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科技教育落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但具有良好的资源环境优势。(2)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整体综合发展水平、协调程度和协调发展水平不高但呈上升趋势。(3)吉林省国有林区各微观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协调状态及协调发展水平的时间演化趋势呈不平衡性;空间演化具有差异性。(4)延边林管区和吉林森工区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协调状态和协调发展水平具有很大差异。(5)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度等级类型与协调发展度等级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及特征基本相似。(6)影响吉林省国有林区协调发展因子的作用方向及作用程度不同,利导因子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优势上,限制因子较多且不同程度地限制着吉林省国有林区各微观区域的发展。(7)协调发展是形成国有林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以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发展,是一种生态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应更好地发挥吉林省国有林区的资源环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吉林省国有林区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王一帆[5]2016年在《东北三省循环经济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东北三省由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传统发展定位,多年来形成了以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为支撑的规模庞大,资金、劳动力密集,高消耗和高污染为主要特点的经济增长格局。如今,东北三省面临经济下滑、产能过剩、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推进东北三省的发展,《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规划(2013-2022年)》中强调“要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幅度提高资源产出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由此可见,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东北三省实现经济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依据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东北三省的循环经济进行效率评价。以资源高效利用和污染物减排为研究侧重点,在效率评价过程中加入污染物这一非期望产出项,结合数据包络分析各模型特点,最终选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东北三省内部地级行政区展开循环经济效率评价。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同时,遵循数据包络分析指标选择要求,最终确定3项投入指标和3项产出指标。文中利用2009-2013年东北三省35个地级行政区循环经济面板数据,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进行内部效率评价,结果显示,东北三省各地级行政区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不佳,循环经济效率平均值仅为0.378。同时,各地级行政区循环经济效率值波动性较大,除常年达到DEA有效的地区,只有通化和锦州等少数地区实现效率值稳定上升趋势,其余各地都出现效率值的反复,发展状况不稳定。结合2013年东北三省循环经济数据,对技术效率进行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解,求得评价单元的规模收益,并给出相应非DEA有效单元投入和产出冗余率。结果显示,循环经济效率劣势地区普遍存在循环经济技术水平落后,管理和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此外,能耗和水耗过量已成为现阶段东北三省内部引发效率损失的首要原因。以2013年东北三省循环经济投入和产出指标作为聚类变量,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实现东北三省内部区域划分。东北三省循环经济优势地级行政区多为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而循环经济中等和劣势地级行政区则集中表现为重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在东北三省内部循环经济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外部性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究东北三省循环经济发展在我国所处地位。由于涉及样本单元和决策单元的对比分析工作,最终选择含非期望产出的广义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予以实现。省级行政区对比中,选取2009-2013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循环经济面板数据,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含非期望产出的广义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实现外部效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形成了由东南沿海省份向西北内陆省份推进的优势到劣势地域分布特点。东北三省现阶段处于我国中等偏下水平,黑龙江、吉林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较为接近于华东地区、中南地区的优势省份,辽宁省则更为接近于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大部分省份。此外,省级行政区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除能耗、水耗过量外,东北三省二氧化硫排放过量问题也十分突出。地级行政区对比中,选取2013年我国16个省会城市循环经济数据作为对比样本,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实现外部性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海口、福州等效率优势省会城市多分布于东南沿海省份,随效率值递减逐渐向中部、西北内陆省会城市延伸,评价结果和省级行政区结果基本相符。东北三省地级行政区中绥化和大庆两地优势突出,循环经济效率水平接近于东南沿海省会城市。而葫芦岛、抚顺、鞍山和本溪由于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和资源回用等多方面问题导致评价结果处于全国最低水平。此外,东北三省地级行政区循环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性。东北三省内、外部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结果表明,外部诸多因素对东北三省循环经济推进存在影响作用。循环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将从效率评价结果入手,选取13项解释变量,以及循环经济效率1项被解释变量。由于循环经济效率为介于0和1之间截断数据,最终选用Tobit回归分析模型用以实现东北三省循环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对循环经济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东北三省应积极推行以循环为理念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增大循环经济领域的科技投入,提升循环经济技术水平以及管理和运营效率,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能源消费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非农业人口占比对循环经济效率所呈现显著负相关性,明确了东北三省需在城镇化推进、生态环境改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做出进一步的优化。在有序推进人口城镇化的同时,加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结构性调整,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重点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以及污染物的治理和减排,有效消除外部相关影响因素对循环经济的负向制约性。针对东北三省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目前,东北三省循环经济发展处于我国中等偏下水平,内部存在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性。如何提升东北三省循环经济效率,就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以政府监督管理为保障,通过地区经济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城镇化融合等手段,实现过剩产能的化解,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效率的提升,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改善。通过多领域的互融共通,为东北三省循环经济提供有平台、有创新、有保障的良性发展环境。

白婷婷[6]2010年在《延边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服务业迅速发展,在国家和地区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渗透领域越来越广,以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最快,使得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延边地区现代服务业虽然在某些方面与领域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并具有形成现代服务业大规模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但是在整体上还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使现代服务业逐步取代传统服务业的位置,从而调整和优化延边地区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延边地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提高延边地区综合竞争力,也可以增强延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促进延边地区社会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分类及作用的叙述,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延边地区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分析延边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从延边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产业效益和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剖析延边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存在问题和研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拟提出延边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张洺源[7]2013年在《延边地区食品工业整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该地区有着丰富的食品原材料资源,但却没有培育出与之相匹配的食品工业,这与一些相对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延边地区在有这么丰富的资源的条件下,食品工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延边地区食品工业与丰富的资源产业相脱节以及延边地区食品工业产业结构发展滞后,缺少创新和管理能力。其结果严重的影响该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为此,本文运用现代产业整合理论,结合延边地区发展食品工业产业整合具有资源优势的特点,来探讨延边地区食品工业产业整合发展理论的研究课题。首先,本文对产业整合理论和国内外产业整合研究动态进行了常识性的介绍和描述。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食品工业产业整合构成。其次,通过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延边地区食品工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总结到近几年来延边地区食品工业发展速度有所提升,部分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一批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且在食品工艺和技术方面也有所提高。随着近年来延边地区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文中也分析了延边地区食品工业产业整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产业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食品工业比重低、企业管理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此,对延边地区食品工业产业整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一方面从必要性分析,发展延边地区食品工业整合是转变延边食品工业产业粗放型经济及实现延边地区经济腾飞的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从可行性分析,目前延边地区食品工业产业整合已具备区位、资源、民族特色等优势。综上,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本文提出了未来延边地区产业整合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朴银姬[8]2014年在《延边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估与分析》文中认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延边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适应各个时期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开垦荒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抗御自然灾害、抢农时,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央下达关于农民购置农机进行补贴的政策实施之后,农民购置农机的热情空前高涨,整个延边地区的农机化发展上升到新的高度,政策促进了农业机械装备结构的巨大变化,装备的变化又带动了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升,整个延边的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程度从中级阶段跨越到了高级阶段。本文首先分析研究了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历史及现状,并着重探讨了延边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与现状;其次详细介绍了农业机械化相关概念、农业机械化相关理论;本文重点介绍了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详细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主成分分析的步骤;对2008年至2013年六年间延边州八个县市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11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逐年分析了各县市农业机械拥有量与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关系模型;再次,本文分析了延边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提出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依据、促进延边农机化的对策建议。

李玉兰[9]2007年在《产学研合作对延边经济发展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学研合作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条成功经验,是一项开发潜在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是一种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校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有效载体。它对于一国的教育、科技、经济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又是世界科技第一强国的美国综合国力竞争力的优越地位主要得益于美国科技投入社会化机制。这是新经济在美国率先崛起的内在条件。美国科技投入社会化供给机制的主要形态就是官产学研合作,而且是一种最有效的科技投入社会化供给机制和制度安排。综观世界发达国家共同的特征就是发展速度迅速,拥有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领域,关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例如美国硅谷,它通过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应对当地经济衰退。我国产学研合作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实施“中国产学研联合工程”以来,高校的产学研结合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入,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探索范围越来越大,合作形式及内容越来越多。出现了在城市竞争力和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居全国前列的一些城市,如深圳、上虞、盐城等市。推进产学研联合,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已成为当前技术创新的共同趋势,是高科技产业化的成功之路。近年来,延边州也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州委、州政府从2003年开始,明确地提出了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连续五年把项目建设作为州政府全年工作的重点来抓。尽管如此,但延边的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的状态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尤其是科技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于投资和资源消耗,缺乏对科技的有效需求的创新活力。产学研结合是解决延边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这种问题的最有效的选择。目前,延边地区产学研合作整体而言,实施产学研合作开发的意识不强,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尚不完善,政府组织和调节的作用发挥不够,高校和科研单位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企业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本文针对延边州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认为要发展延边经济,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尤其强调官产学研的结合。在产学研结合的问题上,特别强调政府的作用,这是本文的重点对策建议。另外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观念、政策、体制、环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建议,强调了加强科技中介服务建设的意义和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园区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重要性。产学研合作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途径,今后政府要加大产学研联合开发工作的力度,充分利用工业项目推进过程中建立的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信息网络,搭建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调动我州产学研各方的积极性,促进延边州的地方经济建设,使我州迅速成为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曹洪洙[10]2010年在《延边州工业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来说,投资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其中对经济增长起着促进作用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理论上,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只有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才有充足的资金来源,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反之,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足,将制约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新时期延边州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工业,并以发展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了工业化的进程。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是延边州工业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提高最快的时期。优先发展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延边州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是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而工业经济的跨越主要依赖于工业项目建设以及投入。经过几年的努力,延边州工业项目建设及投入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为全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的后劲儿。延边地区的工业发展方式本质上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就是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来拉动工业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延边地区工业项目投资额和产出都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多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同吉林省的其它地区相比,明显存在差距。2008年延边州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52亿元,在吉林省九个地区中排在第五位,而工业增加值为134亿元,在吉林省九个地区中排在第六位。就工业增加值而言,长春市2008年工业增加值为延边州的5.6倍,差距很大。与长春、吉林等发达地区差距的拉大,这与地理位置和工业基础薄弱也有关系,但是我个人认为延边州工业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研究工业项目投资当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进一步促进延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来拉动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虽然为延边的工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如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加上项目没有考虑周边环境,没有对产业链多加思索,使得很多企业效益不好,“两头在外的企业”居多。新时期,特别是长吉图规划纲要的实施,对延边州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正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本人认为改变现状,发展工业,首先是改善投资环境,其次是扩大科技投入,再则是下大力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后是整合资源。本文以工业经济学中工业投资理论为依据,应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首先阐述延边州的概况和工业发展情况,其次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延边地区工业技术进步评估与科技发展对策研究[D]. 高斌. 延边大学. 2000

[2]. 延边州科技中介服务业竞争力评价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 金一. 延边大学. 2013

[3]. 延边林业产业发展评价及模式研究[D]. 许玉粉. 东北林业大学. 2011

[4]. 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 李秀娟.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5]. 东北三省循环经济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王一帆. 吉林大学. 2016

[6]. 延边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D]. 白婷婷. 延边大学. 2010

[7]. 延边地区食品工业整合研究[D]. 张洺源. 延边大学. 2013

[8]. 延边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估与分析[D]. 朴银姬. 延边大学. 2014

[9]. 产学研合作对延边经济发展的影响[D]. 李玉兰. 延边大学. 2007

[10]. 延边州工业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曹洪洙. 延边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  

延边地区工业技术进步评估与科技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