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践电视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革与走向论文

探究实践电视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革与走向论文

探究实践电视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革与走向

徐 遥

(常德市广播电视,湖南 常德 415000)

摘 要: 就电视媒体而言,生产和制作电视节目的工作有着系统性以及复杂性的特征,而电视编辑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媒体近年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这种的环境下,电视编辑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就需要积极地进行变革,对往后发展的方向准确地进行把握。本文基于新媒体环境,对电视编辑的变革与走向简明扼要地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电视编辑的相关工作能够提供一定的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电视编辑;发展

一、引言

电视编辑在电视媒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技术上到内容,从边缘至中心,新媒体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编辑工作内容与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并与影视节目作品的制作融合在了一起。对于电视编辑而言,其工作应建立在理清本质与概念的基础之上,对新媒体环境下,自身的变革与发展全面地进行考虑。本文基于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二、电视编辑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变化

(一)电视编辑的界定与本质

首先,电视编辑作为业务环节,其主要工作为组织、编制、修改电视稿件以及制作电视节目,同时还需要对报道计划进行编制,为电视节目约稿、撰稿、筛选稿件以及修改稿件,还需要对音像素材进行剪辑,节目的录制以及撰写节目的串联词以及纲要,审核节目等。此外,电视编辑在电视台负责编辑加工新闻的专业工作人员,和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以及记者相对应,需要对电视节目的质量进行把关。

就本质来看电视编辑的工作是对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的所有环节进行整合协调,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电视媒体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录制、采编播、剪辑、策划、主持以及技术等。因此,可以将电视编辑理解为一个集合,是电视节目在生产过程中会对电视节目的质量与内容产生影响的多个岗位的统称,电视编辑不单纯指传统的稿件加工、整理以及编辑,还包括了报道、外联等方面的工作。

(二)非线性编辑对电视编辑的影响

电视编辑的发展历程为物理编辑、电子编辑、时码编辑、非线性编辑以及非线性网络系统这五个阶段。物理编辑、电子编辑为信息编辑技术,需要沿着磁带的方向进行,素材的收集工作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非线性系统的电视编辑需要借助计算机,并将磁盘作为存储介质,其搜集素材的工作达到了随机访问磁盘的目标,在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产生的图像、文字等多媒体素材来完成相关的工作,促进了节目制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以x=x0处裂纹为界,将FRP布加固裂纹黏弹性梁分为子梁1和子梁2,记子梁1和子梁2的轴向位移分别为u1(x,t)和u2(x,t),横向挠度分别为w1(x,t)和w2(x,t),则子梁1和子梁2的弯曲变形控制方程(i=1,2)[24]为

电视新闻的存在基础是电视媒体主流价值中的国家认同感、团结感以及归属感。附加在其上的价值,能够将个体传播的重要价值凸显出来。怎样才能有效地将二者融合起来,这就牵扯到电视编辑的价值本质。和个性化以及个体性质的新媒体技术相比,电视节目的主流化、内涵化的价值功能是其所要表现的重点。基于网络的互动优势,电视观众有了参与电视节目互动的需求。电视新闻也需要对互动的方式进行积极探索,在电视节目的编制中,设计一些互动的环节,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对话题进行设置,使观众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观众可以通过扫描特定的二维码,发表评论,以弹幕的方式参与到节目中。电视编辑的形式应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创新,不应满足于传统呆板、单调的形式。

三、受众变化与电视媒体规律的新认识

(一)受众变化

电视编辑不仅要对受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对受众信息的敏感度较高。新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特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的受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媒体目前已经成为受众接触信息、使用媒介以及交流传播的新手段。电视节目受众的社会心态以及价值取向也有了新的特征,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如下特征:①收看随意性;②互动需求;③重视时效;④追求丰富的形式。这些变化与特征,对于电视节目的制作编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电视编辑的观念。

(二)电视编辑和传统传播方式的滞后性

(3)由于受到同一次SN向强烈挤压作用,与区域大型褶皱相对应,区内的褶皱轴的方向基本上为NWW向,轴面南倾或北倾,但因后期构造的叠加改造,局部偏转呈弯曲的弧形褶皱。褶皱枢纽具有一定的波状起伏,但总的趋势是向W倾伏,向E翘起。太白向斜枢纽自E向W平缓倾伏,倾伏角约3°~6°,两翼倾角N陡S缓,北翼倾角65°~88°,南翼倾角33°~80°,石闫背斜枢纽自W向E平缓倾伏,倾伏角约3°~4°,两翼倾角33°~52°。向E受阶梯状正断层抬升破坏,核部受剥蚀仅发育两翼。以太平村、小闫庄、西石门、东石门一带较为典型,形成一个向西微倾伏收敛、向东撒开的开阔背斜构造。

四、电视编辑的变革与走向

(一)结合网络的互动优势,创新电视媒体价值形态

非线性编辑系统能够共享网络资源,且多媒体制作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完善。非线性编辑系统通过一台计算机,就能实现多种功能的应用,且编辑节目的精度较高,图像信号的损失较小,同时也有着丰富的特效,为电子节目的制作提供了智能化、数字化的环境。非线性编辑系统同时具备字幕、动画、编辑、切换台等功能,能够对复杂的声音以及图像等内容进行有效处理,解放了编导的工作,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丰富了节目的表现形式,大大提升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

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还包括,新媒介在个人传播信息、表达意见上的优势,远超于传统电视;新媒体有着较强的跨社群、跨国际传播能力,能够将社会信息的漩涡激发出来,从而形成由边沿至中心、由中心到边沿的信交流。因此,必须积极构建电视新闻的新型传播形态。

就电视编辑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很难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我国电视节目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对电视新闻传播的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①信息量较小。空话以及套话普遍存在;②内容乏味单调,表现客观事实的形式较为单调;③时效性不高。存在着“最近” “前不久”等时间较为模糊的时间概念;④编辑形式较为陈旧。很多电视新闻只重视新闻的报道,而没有考虑受众的理解能力。此外电视节目传统传播方式还有很多的缺陷存在,很难使受众的相关需求得到满足。

(二)电视编辑流程再造与组织重构

电视新闻怎样才能更为受众所接受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要想朝着这一目标迈进,就需要将电视媒体真实完整的过程展现出来。中央电视台2013年改版后,就对“人的元素”进行了积极应用。通过经典动画片断中“C先生”结合广大人民生活与劳动场景与观众见面。此外,对于主播、记者以及专家的交流更加关注。《新闻联播》节目中设计了“现场连线”的环节,这不只是简单地增加了现场同步(Live)以及多视窗连线所产生的逼真感,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直接将人机交流完整真实的过程展示了出来,并引导观众通过自身的听觉与视觉,参加解析新闻活动。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的可理解性以及可视性。最后,观众还能参与到生产新闻事实和意义的过程中,这能够有效地将电视媒介特有的价值激发出来,使观众能够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同时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包括全球五大自然奇观等内容,这样受众通过电视媒体,就能感受到现场的气氛。

(三)突出电视媒体中“人的元素”,积极面对新媒体强势

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编辑部要积极地进行组织重构以及流程再造。媒体编辑也不再是传统单一媒介的编辑,编辑职能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编辑的程序也愈来愈复杂。我国各地电视台目前也纷纷构建了新闻中心、编辑中心,这实际上也是对屏幕引导报道以及编辑指挥记者等新型管理方式的确立。

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测定:准确称取已预处理树脂5.0 g于锥形瓶中,称取0.1 g冻干粉末,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520 nm下测其浓度C0。将锥形瓶置于恒温振荡器上30 ℃、100 r/min振荡,每30 min测定溶液的浓度Cj,绘制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

可知3*3式至少经过的点为4个,所以先讨论只经过4个点的情况个数,然后按点数递增的顺序逐次讨论。当经过的点为4个时,考虑到对称性,可以得知所有从其中一个角的点开始的情况数目完全相等,其情况均可以把从另一个角开始的图案旋转若干个九十度。从四条边中心的点开始的同上述推理。故只需讨论“从角开始”,“从边开始”和“从中心一点开始”三种情况。

(四)加快电视编辑角色转型

随着编辑过程的不断变化,编辑人员也需要重视自身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媒介融合环境下资源配置的方式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新兴媒介与传统媒介目前也在不断地进行融合,创新了传播方式。电视编辑不仅需要负责策划和编辑,还需要负责多媒体主持人的工作。另外,在传统电视媒体进行数字化转型,将媒介融合作为运行规则的时候,电视编辑要尽快完成这两个方面的角色的转型:其一是将新闻编制者转化为全面的新闻与信息服务者,其二是将把关新闻的工作者转化为解析新闻以及主持公共论坛的工作者。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传统电视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电视编辑在电视媒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背景,电视编辑要想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就需要积极地进行变革,把握好发展的方向,使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能够得到良好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对电视编辑的相关工作能够提供一定的建议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周艳杰.传统电视新闻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与发展[J].电视指南,2017(019).

[2]刘康.电视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革与发展趋势[J].电视指南,2017(015).

[3]张鹏.电视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革与走向[J].西部广播电视,2019(3):131+133.

[4]李萍.电视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革与走向[J].西部广播电视,2019(2):155+159.

[5]杨敏.浅析电视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革与走向[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0):102.

[6]袁如姣.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J].西部广播电视,2017(07).

[7]杨希恒.新媒体时代下纸媒新闻编辑的创新问题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7(06).

中图分类号: G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22-0075-02

作者简介: 徐遥,男,汉族,湖南常德人。研究方向:电视编辑。

标签:;  ;  ;  ;  

探究实践电视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革与走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