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主体与“专业化”形式_经济论文

经济主体与“专业化”形式_经济论文

经济主体与“专业化”的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论文,形式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4)03-0003-05

结合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提法,“专业化”在本文所具有的经济含义是:各种经济主体在相当长的时期甚至始终把主要甚至全部资源配置到一种或几种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现象。

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它的地位与人们对“专业化”的认识的不相称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情况在经济学上也同样存在。在经济学中,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分工与专业化的关系提出来后,不仅人们疏于对分工和专业化的研究,而且即使有人对专业化进行研究也是把“专业化”作为一个不证自明的概念来使用。结果往往把“专业化”直接等同于“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经济”,或把“专业化生产”误认为是“专业化”的惟一形式。事实上,作为社会现象,不仅“专业化”的经济内涵不断丰富,而且还因划分标准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以专业化对象的性质来分,则因世界的层次性和复杂性而具有不可穷尽的专业化形式,如,当专业化的对象是实物时则视为“实物型经济”,当专业化的对象是非实物时则视为“虚拟型经济”,而实物型经济又因物的无限性而具有难以胜数的形式。因此,从理论上说,如果以专业化对象的性质来划分专业化的形式,那么有多少种类的实物就有多少种类的专业化形式。这显然不利于我们对“专业化”的形式的认识,相比之下,经济活动的主体在现实的经济领域则是屈指可数的,本文将从经济主体的形式入手来对专业化的形式进行分类。

一、经济活动的主体

在经济学中,人们对经济活动的主体也存在不一致的看法,例如微观经济学认为个人(及其所在的家庭)和厂商(企业)是社会中经济活动的最直接承担者,因此他以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观经济学眼中的经济主体是个人和企业。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中,虽然他并不否认个人和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地位,但他却把国家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进行研究。因此,个人、厂商(企业)和国家是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主体,这些主体形式在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的理论中就已存在,斯密还以他的“看不见的手”理论来说明国家与个人、厂商的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

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工业化大生产,工业化大生产又带来了城市化,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前人不曾面对过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应用性极强的经济学分支——城市经济学。自此,与古典经济学相比,城市在城市经济学中具有经济主体的地位。

理性“经济人”的行为结果并没有象受理性主义支配的经济学家所预料的那样带来世界各国的普遍繁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相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造成了各国经济的停滞、萧条,这种情况在有些国家和有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尤为严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发展在一国中因为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呈现出极其的不平衡状态,这样振兴落后地区的经济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从研究一般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出发到研究地区(区域)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学又形成了一个应用性极强的经济学分支——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表明: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存在着不同区域的经济利益,从而区域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区域”作为一个在地理上相互紧挨着的空间范围,它因空间范围的大小而存在不同的指称对象,如跨国的经济区域(欧盟);或一国之内与行政划分一致的各级区域,如省、市、县、等;或以纯粹因自然、历史和地理等原因而自然形成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等。为了便于认识,本文中的“区域”特指一国之内空间范围介于城市与国家之间的地域,“城市”是最小范围的“区域”。

在经济学的体系中还有一个以研究世界经济为对象的经济学分支——世界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今天,各个经济主体的存在和发展因世界(全球)经济的存在而具有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不同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全球)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在目前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至少具有以下的经济主体:个人(及其家庭)、厂商(企业)、城市、区域、国家、世界(全球)。

二、“专业化”的主体性形式

(一)“专业化”可能具有的主体性形式

从理认上说,有多少种经济主体,“专业化”就可能有多少种主体性形式。但从现实的经济活动看情况并非如此,这是由于“专业化”的性质决定的。

例如,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世界(全球)经济是由各个国家的经济有机构成的,世界不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甚至始终把主要或全部资源配置到一种或几种经济活动”中去。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我们还看到,一个国家的一个或某些产品可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些国际竞争力与它们在这些产品上的专业化生产有关,但我们却很难发现有哪一个国家只专门生产一种或某些产品,即使有,也是极为罕见。更为普遍的是:在一国之内从它的产业结构来说,既有支柱和主导性产业,也有基础性产业和辅助产业;除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外,还有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因此,从逻辑上说,国家作为一个抽象的综合体,它也不可能只存在一种或几种经济活动。

排除世界和国家两种经济主体具有专业化的形式之后,我们得出:在经济活动中,可能具有以下四种专业化的主体性形式:个人、企业、城市和区域。

(二)专业化现实具有的主体性形式

城市和区域作为经济主体,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它所面对的经济问题包括宏观和微观层次,即它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财富积累和产业结构等问题,而且还包括就业问题、生产效益等问题;企业面对的主要是生产和经营的问题;个人面对的就是劳动和就业的问题。所以根据这些主体所面对的问题的不同,以“谁在专业化”、“什么对象被专业化”为线索,我们发现现实中,专业化具有以下四种主体性形式:人的劳动专业化、企业生产的专业化、城市经济的专业化、区域经济的专业化。由于城市和区域专业化所对应的对象是“经济”,也就是它们具有较多的一致性,所以以下的分析把城市和区域经济的专业化放在一起分析。

1.人的劳动的专业化

这里,专业化的主体是单独的个人,客体是人的劳动,人的劳动的专业化是指劳动着的人们在相当长甚至终身把自己的主要或全部精力和聪明才智都放在某种工作或活动中,因此人的劳动的专业化直接表现为人的劳动职业化。斯密的专业化基本上就是指人的劳动专业化。这些都是人的劳动专业化的基本含义。

与这些基本含义相适应,人的劳动的专业化还有不少衍生含义。由于人在相当长的时期甚至把一生的主要或者全部精力放在一项工作或活动中,所以它必然导致:(1)对这项工作或活动具有较多和较深的知识或技能。(2)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3)形成职业道德。对于(1)、(2)这两种衍生意义,它被对专业化进行研究的人们普遍重视,特别是由于专业化所具有的(1)的衍生含义,人们进一步把专业化与科技创新联系起来,说明人的劳动专业化对于科技进步的意义,甚至于有的人把专业化与高科技等同起来。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专业化与高科技存在一定联系的那样,但专业化并不直接等同于高科技。对于(3)的这种衍生意义,人们很少或者忽视职业道德与专业化的关系,就本文所索取到的资料看来,马克斯·韦伯是最早对这一关系给予高度重视的著名学者。他在他的名篇《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勤劳、节约是新教伦理的核心,新教徒正是在这种伦理的指引下,不仅使资本主义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且使他们在拥有巨大财富的情况下仍坚守清教徒的生活,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的道德。

也许人们并不完全赞同韦伯有关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作用的解释,但他首先从某种角度说明了职业道德与专业化、资本主义的关系。在社会高度分工并导致专业化的情况下,社会机体的良性运行要求作为专业化主体之一的人具有与专业化劳动相适应的各种职业道德。但是,即使在今天,虽然人们的劳动已经高度职业化,但是大部分的职业道德没有形成,即使形成也没有被人们很好遵守。例如,会计做假账的行为不仅严重地瓦解了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而且也反映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没有得到会计师的严格遵守。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我们强调社会的专业化分工的时候,要特别重视社会的职业精神建设。

2.企业生产的专业化

在这里,专业化的主体是企业(厂商),客体是企业的生产,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就是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主要或者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企业的专业化生产直接表现为:(1)每个企业向社会提供一种或几种产品或服务。(2)社会形成了体系化的各种产业化部门。(3)产业链条的延长和同类产品的多样化。(4)拥有专业化的人才和专业技术。

马歇尔开创的以“边际革命”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生产均衡的条件下,“规模经济”有利于厂商利润的最大化的实现。在这里,马歇尔的“生产均衡的条件”之一就是专业化生产,也就是说,只有在专业化生产的条件下和基础上,厂商的利润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递增,没有专业化生产,我们就无法想象生产的大规模进行,也就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但是,对于生产均衡的这个条件,人们往往忽略了。因此,在本文看来,马歇尔之后对专业化模式和水平的研究“在主流经济学里就彻底地失去了它的核心位置”[6]的说法并不很恰当。

与企业生产专业化的直接含义相关,专业化生产还有不少衍生含义,包括:

(1)平均成本最小化,它是与专业化条件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关的,即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生产同单位的产品所用的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生产方式标准化或个性化。对于厂商来说,它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盈利能力。有两个策略实现盈利:其一,低价策略下的盈利能力。低价策略下的盈利取决于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最小,而机械化大生产是其中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从专业化的角度来看,有的学者称之为“刚性的专业化”或“福特制生产”。其二,高价策略下的盈利能力。高价策略下企业的盈利取决于企业能够提供差异化的、高技术或高品质的产品,所以它是通过个性化的生产方式来实现高盈利的,这种生产方式从专业化的角度来看被有的学者称之为“弹性的精专”或“后福特制生产”。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了企业在低价策略下的盈利问题。在斯密的研究中,他并没有直接把专业化与机械化联系起来,他只是说明:由于分工和专业化,导致那些“终身专务一业”的人不仅具有对这一行业的特别知识技能,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可能使他们对它所从事的工作有所发明和创造。

在斯密的研究中,只是从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说明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发明的原因。而马歇尔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直接说明了专业化分工与机械化生产的关系。马歇尔认为,在分工状态下,在一个工厂内部,专门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单调的工人日复一日地从事某种工作的结果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他们的工作也就最容易被机械化所代替,并进一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以在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下,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扩大生产规模。因此,在马歇尔那里,机械化是与大规模生产紧密相联的。

众所周知,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所提供的产品需要具有标准化、大众化的特征。而对于个性化、非标准化的产品,厂商是不可能通过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来实现的,高价策略是这种产品的生产的经营策略,个性化是采取高价策略的保证。与低价策略下的专业化生产以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来实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的研究具有丰富性相比,高价策略下的专业化生产以个性化经营来实现企业的高利润的研究显得薄弱得多,人们往往是在说明高科技产业或个性化服务时研究才得以展开,这些研究可以见于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有关挑剔性客户对于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的内容中。

(3)产品质量可靠。由于专业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说,他们所具有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为产品的高质量有了技术的保证,因此它为企业优质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技术的和人力资源的保障。

(4)效益最大化。它包括企业效益的最优化和客户效益的最优化。企业在对自身形象的宣传中强调其专业化优势,其目的是以专业化来打动它的顾客,而顾客之所以被打动,除了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外,它还有能给顾客带来效益的最大化的宣传诉求,这种效益是质量、服务甚至是社会身份的综合体。也就是说,企业在公共形象中所强调自身的专业化特征,其目的有二:直接说明专业化能给客户带来效益的最大化,间接说明专业化也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最大化。

(5)企业经营强调核心竞争力。分工、专业化和市场化在当代经济中是相辅相承的,也就是说分工、专业化从本质上与市场垄断是不相容的。因此,在面临众多的竞争者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其核心竞争力。在核心竞争力基础上企业形成自己的品牌形象。

3.城市和区域经济的专业化

专业化的主体是城市和区域,客体是经济,城市和区域经济专业化就是某一城市或区域的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主要或者全部地区资源配置到区域内最有竞争力或者最有优势的产业,使得这一产业在该城市或区域的产业结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当然某区域或城市某一产业占该区域或城市总产值较高的比例并不意味着该产业已经实现了专业化,衡量某一产业在某一城市或区域内是否实现专业化有两个较为重要的计算公式:即产业专门化率和产业专业化系数。

从波特的研究结果看,那些实现专业化的经济区域或城市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区域有一个或多个具有国内或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的存在。(2)围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而形成产业区,即产业集群的存在,第一个特征被波特教授所重视,第二个特征最早见于马歇尔的传统产业区。(3)在这个区域内形成大量的企业集群,这个特征被王辑慈教授所强调。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不管是波特还是王缉慈,他们都是把专业化看成是“产业集群”或者“企业集群”的特征而不是把企业或产业集群看成是专业化的特征,正因为如此,连他们自己也认为,很大地区照搬这些成功地区的经验往往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因此这些成功经验具有不可模仿性。其实,他们还没有触到“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背后更深一层的东西,因为产业集聚或企业集聚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只是经验性的描述,而“因为什么而聚集”和“如何聚集”之类的问题尚未被他们说明。在本文看来,“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是经济的“专业化”,或者说,“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只是地区经济专业化经济所特有的现象。因此,对于研究者来说,存在一个如何认识“区域经济专业化与聚集经济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波特和王缉慈把专业化看成是“集群”的特征,但对于本文来说,“集群”不仅是区域经济专业化的特征,而且是区域经济专业化的结果。

区域经济专业化还有一些衍生含义,包括:

(1)这个区域的经济是有特色的。从“专业化”的原始意义来说,对于个人来说,专门从事某种工作,或者是人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的结果,或者是人具有某种特长的原因;对于企业来说,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的结果就是形成自己的“品牌”,对于区域经济来说,专业化经济最重要的结果是要形成自己的经济特色,在自己的特色经济基础上参与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就所掌握的实证资料来看,凡是被认为是实现专业化经济的区域,它们都是在某个国家或国际上有特色的区域,如美国硅谷的计算机产业,意大利艾米拉—诺曼加(EMILIA-ROMAGNA)传统精密工业,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

(2)该区域内有竞争力产业的存在。对于一个实现专业化的经济区域来说,由于把一个地区主要或全部资源配置于一个或多个产业中,因此区域经济专业化意味着某一产业在某一空间单位内的聚集或者某一空间单位内聚集了许多与某一产业有前向或后向关联的企业单位,也就是说:如果在一个区域内没有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那么具有竞争力和特色的区域专业化经济也就无从谈起。

(3)区域内有一个或多个具有相当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或有许多中小企业集群。对于一个实现专业化的经济区域或城市而言,它之所以能专业化,它要求这个区域内必须有一个或几个在区域间或国内甚至于国际上具有活力的龙头企业的存在,以这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为基础和中心,周围聚集了大量的为该龙头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或者以该区域的某种特殊优势为基础而聚集大量的中小企业,也就是说,这些中小企业聚集于某一区域是因为产业集聚。所以企业在某一空间范围内的聚集表现为:或者是以某一个或多个龙头企业为核心和基础而形成的集聚,或者是以某一或多个产业而形成的集聚。

(三)各种专业化主体性形式之间的联系

从专业化的形成过程看,它是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按照杨小凯的观点,完全的分工才导致专业化。由于分工从原始意义是指人的劳动的分工,因此完全分工所导致的专业化是人的劳动专业化。也就是说,人的劳动专业化即人的职业化是专业化形成的最早形式。分工、专业化劳动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促进了企业生产专业化的形成,由于受“外部经济”规律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专业化生产的企业向某些特定区域集中,从而形成一定的专业化经济区域或城市。

因此,人的劳动专业化、企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和城市经济专业化的联系是:区域和城市经济的专业化必须以人的劳动专业化和企业生产专业化为基础,但人的劳动专业化和企业生产的专业化并不必须导致城市或区域经济的专业化。就当前的经济世界而言,具有专业化特征的经济区域和城市屈指可数。

收稿日期:2003-11-10

[1]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三联书店,1978.

[5]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 杨小凯.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标签:;  ;  ;  ;  ;  ;  ;  ;  ;  

经济主体与“专业化”形式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