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黑匣子”之谜,逐步进入艺术课程设计领域--平面构图优化教学设计实验报告_美术论文

探究“黑箱”之奥秘,渐入美术课程设计境界——《平面构成》最优化教学设计的实验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箱论文,奥秘论文,教学设计论文,课程设计论文,最优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学校美术教育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现代教育中更显示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然而长期被称为“边陲学科”的学校美术教育,省检自身,确实还是一门不很严谨的学科。我们清楚地看到的现实:美术教育实践者基本上还徘徊在经验教学的层次上,对跃迁到美术教育理论的层面上缺乏特别的兴趣和能量;美术教育理论者大多还是在美术学科这个范畴里去讨论美术教育理论,这些理论难免有空中楼阁、镜中烟云之憾,在指导美术教学实践中总是显得那么枯竭和苍白无力,缺乏应有的力度和可操作性。

康德有句名言:没有理论的经验是盲目的,没有经验的理论则不过是智力游戏。

我认为既然学校美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重视对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学论的理论的研究和运用,无疑将给学校美术教育更快地迈向现代化科学化的境界增加了能量,产生了加速度。

《美术课程设计》电视讲座(注:《美术课程设计》为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卫星电视师范教育课,经国家教委审查,并通过卫星电视向全国播放,培养广大中学教师。内容:吸收现代各派学习理论与课程整体的合理思想并联系中国美术学科建设实际,系统地讲述美术课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对提高中学美术课程教学质量和深化美术教学改革具有参考意义。)是一份试图把博大精深的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学论精华与美术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报告。现节选《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思辩与实践》章节的部分内容来展示实验报告的信度和效度。

“黑箱”的奥秘

现代科学已大举向“复杂性”进军,这势必推动美术教育研究把它的工作重心移到探索美术教育过程的特殊复杂性系统上来。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和学习过程中,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在内容及其关系,如图(一)所示:

珀西瓦尔《技术手册》第16页

人们把教与学的过程看作黑箱,是因为这个过程中许多东西,目前还无法弄清楚,尤其是美术学习活动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其与“教化”、“陶冶”、“理解”、“悟性”、“移情”、“感受”、“表达”、“信念”、“人格”、“价值”等范畴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人类教育活动的深层次的“核心场”——人类教育活动中跃动的灵魂。

这里清楚地看到学校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也告诉我们在美术教育中,学习者的大脑中的许多奥秘,我们现在还很茫然无知,我们又称为“大脑黑箱”。

“黑箱方法”是控制论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借助一些与黑箱联系的事物来认识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只能根据“教”来看大脑的输入,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来看输出。“黑箱方法”亦指打开黑箱,分解研究问题。

随着对新教学论的批评,拓展和流变,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崛起,无疑是一个驾驭辩证论的系统方法论的教育体系的孕育和构建。是我们打开“黑箱”之奥秘的一把金钥匙。

打开“黑箱”的启动——综合设计教学任务

巴班斯基对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工作程序的四个环节的设计:如图(二)

资料来源:求索丛书《原苏联教学论流派研究》,图表由作者设计

这里可以看到教学进程最优经工作程序自身也反映出系统的整体性,并且看出其和黑箱的输入、输出端的紧密衔接的构件。事实上其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程序中还有最优化问题,例如实施中对教学方法最优化设计,评价中对评价方法的最优化,评价目标最优化,这些都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系统中的子系统。以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工作程序的四环节的思路开启动“黑箱”的打开工作,并以《平面构成》最优化教学设计为实例作为实验演示。因为篇帐有限,我想着重以“综合任务”、“最优化教案”为着力点,而对教案的实施和评析只作轻描淡写的点到而已。

(一)、综合设计教学任务:

综合设计教学任务,我们将以工作示意图中制约教学过程众多的因素中选出较为重要的六个因素去分析,这六个因素如下页图(三)所示:

(1)熟悉教学大纲、教科书,与课题有关的问题,文件所表达的教育,教学和发展(包括一般发展)的综合任务。

①我国《平面构成教学》现状

三大构成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起源西方,1919年4月德国包豪斯学院率先开始对“三大构成”进行系统研究,并纳入学院的教学体系之中。从包豪斯开始,人类从传统设计走向了现代设计。

资料来源:求索丛书《原苏联教学论流派研究》,图表由作者设计

十多年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和工科学院也把构成纳入教学之中。

1992年6月国家教委向全国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初中一年级学习平面构成的知识及其运用,初中二年级学习色彩构成和立体造型的初步知识及运用。

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迎来了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许多套新编初中美术教材从大部分省市的新教材来看,有关平面构成教学内容:有的内容充实,课时充裕(5-6课时);一般教材中平面构成内容2-3课时,安排1课时的也不少。另少数教材把图案和平面构成混为一体,把纸雕动物,泥塑动物作为立体构成制作而混为一体,其实质是对构成的涵义不清。

②学习有关这教学内容的资料与信息

介绍日本的构成教学:

《构成学习》在日本是1947年日本的学习指导纲要草案中首次出现,学习纲要相当于我国的教学大纲。1958年《构成学习》作为独立章节与绘画、工艺、雕塑、设计并列在重新修订的学习纲要中确定,江苏教材把《平面构成》也作为独立的章节。

起先,日本整个教育界对《构成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不十分明确,以致构成教学成了单纯模仿教科书上的图例进行制作练习。

现在构成学习已看作不仅是设计的基础(有些省市新教材也是这样划分的),应是多项美术学习基础,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日本中学美术教材中关于《平面构成》的教学内容:

这是一套由日本文教出版社株式会社出版的初中美术教材:

初一:学习自然界的自然造型中发现美的构成并且把自然形进行“变形”处理加工,成为装饰形的图案,具有平面构成的意思。

初二:运用抽象的点、线、面和符号以及构成的原则,进行抽象平面构成练习。

初三:立体感觉的平面构成,利用视觉原理,透视知识,在平面上进行表现有立体感觉的抽象的平面构成。

例:这是一幅用平行透视来塑造立体空间,并用平面构成来描述的这样一个创造的空间的学生作品。

这是一幅用等角投影法绘制的立体感的平面构成的学生作品。

(以上画面样见日本教材)

③构成的涵义:

构成是美的探索,是按美的法则组合新的形的活动(这个新不是自然界原有之意),是理性思维的创造活动。

构成反对复制、模仿。自然形态和生活现象对构成来说,只是一个出发点,一个思想的出发点,是智慧的刺激物。就象鸟是飞机制造的出发点,但今天飞机制造的图纸丝毫没有鸟的迹象,它全是抽象的几何形构成。

构成侧重于人的创造意识,它那富于哲理的高度概括和推理性的构思方式和有秩序的组织结构,都体现了现代化的精神。

正因为构成的抽象性,创造性和基础性,是作为中学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结构的依据。

……

(4)、平面构成教学和图案教学的关系:(教学内容重点:构成的涵义)

图案是一个初步的具象的,还没有解决具象变异的“第一自然”

构成是人创作的抽象的“第二自然”。它们之间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区别,是一种发展的联系。日本教材中把第一自然形和抽象的“第二自然”形的发展显示安排在初一,告诉了学生这种区别与联系。

这一点北京人美版初中《美术》新教材主编姚今迈先生在《美术教学大纲介绍》一文中明确指出:“工艺”与“设计”,“图案”与“构成”之类只好在大纲中并列。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办法,但并不是科学解决办法。事实上这个问题不解决,构成教学的真正涵义无法体会。

(5)、学习可能性——构成教学与中学生心理需求和思维发展关系如何?

我们说:现代的初中生,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和教育的影响,他们的知识面更加扩展,主体意识增强,儿童时童话般的幻想转向理性的,科学的幻想与想象,他们开始把绘画与主体相分离,想表现一些表达客体内容的绘画(也就是那种:“我的家,我的小花猫”之类与主体相连的画题早亡不感兴趣),想创造一些从未接触过的现实社会生活,如有设计想象中的“第二自然”的心理需求逐渐趋向成熟,他们在美术学习上表现为:

表现在视觉上,中学生完全进入视觉观察期,观察逐渐正确与较细节。

表现在推理上,中学生进入抽象推理阶段,对概念之把握、分析、假设等能力逐渐具备。

此外中学生对现代科技、光、电和高速度,高运动,高秩序等感兴趣。

以上这些都表明初一学生已具有构成学习的心理基础,思维基础,已具有适应构成教学的基本学力,如何将这种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成为学习者的可能性,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内部因素学力的发展的外部因素,即教学的情境,把学力发展为学习的可能性。

综合设计教学任务的六个因素中关于师资和教学条件这里暂不展开了。总之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工作程序中首先必须对制约教学的种种因素给予全面的、深入的、科学的、客观的分析。这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础。

(二)选择最优化的解决教学任务的方案:

(1)熟悉有关课题的教学方法,参照先进教学经验

《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上已发表了很多篇介绍关于《平面构成》教学方法的文章,有小学,有中学,有高难度,有低要求的。把这些他人之经验归纳一番,我们可能找到不少教学规律,所以我觉得《中国美术教育》杂志是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好帮手,是提高美术教师教学技能储备量的必要读物。

(2)针对学生情况,优秀可超纲、允许照顾差别,减少教学坡度。

(3)从最优化标准考虑,对不同方案作出选择,而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案的关键又在于要产生许多方案。

(4)教学方案的产生:

我这里介绍的是根据教学变量系统的排列组合法来产生方案,然后按我们的需要,去选择,去实验,去评价。

大家可先看图(四)《变量系统最优化表》:

此表中a[,1],高级目标指:发展创造力、培养情感(情)、发展思维(行)、形成态度(知)。a[,2],低级目标指:理解特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根据上表量变系统最优化,排列组合,先将a与b

这样优化后,还余4种组合,①②③④,我们只需要在四种中根据各自的教学情况,选出其中对你来说是最优化的教案依据,也可不同方案的科学实验后再选定最优化教案。

下面我们对余下的适合于我国现阶段中学生学习的几个方案作些分析:

目标教材学习者

① a[,1] b[,1] c[,2] 高级知性图像把握

这个组合的学习过程是一般由四个阶段组成:(一)操作实物—→(二)提出假设—→(三)凭籍图像加以理解—→(四)实际应用。

北京人类出版社的初中美术新教材的第一册第六课《设计中的基本形态》和其配套的《教学参考用书》第30页教材研究: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欣赏,分析作品,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设计是现代设计方法;学习如何运用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形态进行设计,分析平面构成设计作品的各种美感力量和特殊的视觉效果;了解平面构成设计在各类平面设计中的实际运用。从而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学习抽象设计的兴趣,为以后的设计课奠定基础。

这里两句话中第一句话是按四个阶段进行:第二句话是高级目标的平面构成教学的体现。

课时:一课时,课业类别:一种是欣赏课,是知识性教材的体现。所以试教教案不安排作业,只在课堂上让学生用火柴摆弄各种图案,充分体现高标准,低要求的原则。

高级教材学习者

② a[,1] b[,1] c[,3] 目标知性符号把握

这组结合通过概念学习即可掌握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层面上的高级目标,是适合于5%的英才与神童教育。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核心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巴班斯基追求“克服学业不良,设计最优化教学”两个动人的教学指标的思想,是布鲁姆“掌握学习”的思想。

目标教材学习者

③ a[,1] b[,2] c[,2] 高级表达图像把握

这个组合适合于一般中学。如山东教材《第一册》第14、15页《平面形态的分解构成》;《中国美术教育》1993.4刊登题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图案分解构成教学所介绍的;还可见《平面构成》教学学生作业附图(A)。都属于表达性教材,有的用笔画,大多用黑卡纸剪帖,利于表达的快速与方便,学生作业表现了有具象把握水平(像小熊猫、青蛙);有的倾向于抽象把握水平;大多属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意象把握水平,这都是因为受到学生认知思维水平的限制。

目标教材学习者

③ a[,1] b[,2] c[,3] 高级目标 表达性符号把握

这个组合的学习过程是四个阶段组成:(一)感知—→(二)构思、设想—→(三)表达(假设、验证)—→(四)鉴赏、运用。

湖南教材,岭南教材等的《平面构成》教学内容,属这个组合的教学方案,以及文后所附学生作业附图(B)、(C)、(D),是这个组合教案中要求比较高的教学结果,基本适合于省、市重点中学中60%-80%的学生,其所表现的创造力已达到大学专业水平,不过制作光挺要求可比大学降低点,可用黑钢笔、铅笔、水彩笔来制作,也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关于解决占用学生一定课余时间,正试用电脑来进行平面构成教学。

“教学过程必须随着教学情境的各种变量(目标变量、教材变量、发展变量及其它变量)的不同,而寻找其最优化的方案。唯一的,万能的最优化教学过程,是不存在的。”(注: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教学科学出版社第451页)

广冈亮藏的最优化教学的理论,使我们为打开教学过程这个“黑箱获得勇气和方法,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可以使美术教师和美术教育评价者进入一个教学方案系统。无需x[2]检验,相关分析,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将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学论的理论和美术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渐进入美术课程设计境界的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在我们的学习美术教育还没有完全进入科学化和艺术化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看得更远些,当今是哲学探究的伟大时代,让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能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去科学地探究21世纪的学校美术教育,我们将看到新一代的“哲人科学家”式的杰出美术教育研究者在美术教育事业中的大批涌现。

标签:;  ;  ;  ;  ;  ;  ;  ;  ;  ;  

探索“黑匣子”之谜,逐步进入艺术课程设计领域--平面构图优化教学设计实验报告_美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