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气工程是工业发展的保障,在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下,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在实践应用方面的反映效果甚好。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标志,电气自动化可以促进电气工程的升华,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文章简单分析了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实践研究
1、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优势
1.1结构性能良好
电气自动化技术与我国传统的电气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传统电气技术的控制性能不佳,电气系统结构不科学,设备保护体系也不够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电气技术已经逐渐被电气自动化技术所取代,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技术,其系统结构相对比较科学,控制性能佳,相关的电气设备保护体系也更加完善。在日益变幻的社会环境之下,电气自动化技术更能满足我国电气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的适应能力强
远程集中监控系统是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中,能显著改善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的适应能力,提高电气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电气自动化技术中采用的远程监控技术能突破地域的限制,对距离相隔较远的异地设备也能实现监督操控,此外,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能大幅降低电气系统的建设成本,与传统电气系统中的集中监控系统相比,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相对简单,操作方便,系统的适应性能好,维护频率也降低了许多。
1.3技术简单,操作便捷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力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传统电力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许多电力企业都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优化电力系统结构,使其性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了电力系统的整体结构,使其技术结构更加简单,操作起来也方便得多,大大节约了操作人员的时间,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为电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2.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原理及现状
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结合智能仪器、计算机设备、热能工程知识,来分析控制相关参数。它通过检测、控制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安全、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效率、降低能耗。通过对电气相关机器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达到机组自动适应随时变化的效果,确保了安全可靠的生产环境。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和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融合。大多数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即测量系统、执行系统和控制系统。在结构上测量系统和执行系统没有区别,都是引入了智能化设备和微处理器。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计算机进行远程的操作控制,在现场总线方面,它的核心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信息技术被广泛采用到电气自动化技术里的机器设备里。电气自动化技术涉及的设备很多,生产过程有时也很复杂,有时需要面临恶劣的生产环境,例如很多设备需要经受高温、高压、易燃等不利因素的考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囊括了自动检测、顺序控制和自动报警等内容。SIS技术在慢慢走向成熟,DCS的迅速发展掀起了自动化建设信息化的新浪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单元机组实现了集中控制和电气控制,采用一台单元机组仅安排一位值班工作人员操作,使电气控制、汽轮、锅炉达到整体的效果,这一点,使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就会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发展速度是在提高,随着电气自动化控制新技术的不断采用,有关新原料、新原理和新工艺的传感器和变送器被迅速开发利用。控制系统和控制装置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也要广泛采用新理论和新策略。但是在电气自动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电气供应器整体控制程度还很低,仪表工艺和单元测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安全监视及相关保护设备的覆盖面很过于狭窄,功能也不是很全,机组自动化调节的投入率不高,程序系统开环利用少,投入使用也少。
3 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践应用
3.1 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动力机械自控系统、自动发电量控制系统以及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目前为止,我国发电厂有两种:水力发电厂与火力发电厂,在自动化系统中具有很多共同点,火电厂的自动化程度稍低于水电厂的自动化程度。火电厂电的自动化技术具有数据处理、信息采集、设备管控、自动检测和保护等作用。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及自动化系统融入到水力发电厂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发电厂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发电厂分布式现场总线监控系统有集中性、复杂性与专业性等优势,在具体应用中采取多层分布式结构。通常情况下,该系统是由过程控制单元、工程师工作站、以太网、运行人员工作站等组成,其中远程控制单元对开关量、电气量、热电阻、热电偶等信号传输有重要作用。
3.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配电自动化是集数据传输、设备管控、计算机技术、软件系统应用于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其规模相对较小。配电自动化能够提高供电安全性与可靠性,改进电能供应质量,提升服务质量,减轻一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难度,运行的经济性较高。
由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更为成熟,其自动化技术运行经验更为丰富,其规模在不断扩大,朝着人工智能、光纤通信、地形显示等实用性技术上发展。我国配电自动化一般有3种基本功能模式:集中监控模式自动化、集中监控模式自动化与配电管理模式、就地控制的馈线自动化。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前两种模式,采用分布式总体结构,把主、子站联合起来,构成统一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3.3 变电站中的应用
变电站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引入计算机装置让控制技术、信息传输技术、自动处理技术等有机统一起来,促进变电站实现管理的智能化,改善管理效率,参照用户需要进行电力供应,供电系统的规范性、科学性更高。变电站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电能的流向,主动变换电压、接收和分配电能等。若干个电压级数的电网均可以利用变压器连接起来。变电站中的综合自动化是在应用信息处理、技术传输、自动控制技术的前提下,利用自动化装置、计算机硬件系统替代以往人工运行作业,改善变电站运行与管理水平的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中运用了微机监控技术之后,其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即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变电站的微机化处理和继电保护远程监控,并在研发无人值班变电站系统。继电保护、自动测量以及设备远动监控等均是无人值班变电站系统中的必备功能,同时还应具备故障自动记录、开关操纵远动等功能,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朝着更高阶段发展。
4.结束语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涌现出不断创新的新技术及新理论。各种新技术、新理论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充分应用体现了巨大作用,它促进了各专业知识、技术的融合及渗透,推动了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范围的不断深化。因此,研究人员应学习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根据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情况,结合实际出发,以自己的工作经验按照科学性的原则为我国的各行各业研发出具备适用性、安全性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更好的应用到我国的社会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3] 徐东海.浅谈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68.
[4]洪秀平.浅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力[J].科技致富向导,2010(5):44.
论文作者:庞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技术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变电站论文; 系统论文; 电气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发电厂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