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设计语境下视觉传达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

大设计语境下视觉传达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

大设计语境下视觉传达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张满菊

(怀化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怀化)

摘 要: 视觉传达专业是设计教育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主干专业之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的审美新需求,使视觉传达专业发展面临具有跨界性的大设计语境的新挑战。本文提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企业高度协作,共同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意义所在。围绕产业、教学、工学的有效融合,以视觉传达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为基础,以企业实际需求为目标,注重培养设计人才的能力素质,从大设计角度的发展需要和设计教育人才的成长需要入手,探索一种新的、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大设计;视觉传达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速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设 计”的概念越来越为大众所认同和接受,设计应用的范围和设计的功能、定义的范畴变得更为广泛。当下的设计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不仅催生了“大设计”的概念,而且使大设计得到了初步发展。“大设计”是当前设计界一个全新主张和发展方向,它扩大了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力求实现设计与社会经济生活更广义、更普遍、更深度的交流与融合。设计的物质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行业之间的相互交融与合作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设计院校与企业协作共赢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1]

一 国内外设计教育现状

(一) 国外设计教育现状

国外设计院校本科阶段的教育非常注重技术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把自己的设计思路实现到实践项目中,凸显个性化、产品化、文化性内涵 。在设计中获得创意思维商品化转化,并实现创新提升 。比如:比如荷兰的设计高校的学生.他们通常在大学高年级阶段就可以开展独立实践项目设计 。比如:英国的设计高校育,本科阶段一般在校教育为三年 ,在校课程教学的环节里,经常老师扮演项目主,学生为设计师承接项目、提交设计方案,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和解决项目的实际能力。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创新性思维的开发提供潜力发展空间。

表2中给出了经多风电场无功优化后各风电场在不同场景下的无功出力及并网点高抗投入组数(无功出力负号表示吸收无功,正号表示发出无功)。

(二) 国内设计教育现状

设计教育在我国发展规模越来越庞大,逐渐形成专门的设计学科体系,据权威部门统计,2017年我国开设设计专业的高校多达1951所,高校设计学专业总数达7709个,分布在17个专业类型中。其中环境设计专业1194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数为1093个,产品设计737个[2]......这给设计教育注入巨大的活力,但同时使设计高校面临很多的困难与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

1.师资素质参差不齐。设计高校大多年轻老师是刚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直接从学生转向教师岗位,教学上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实践项目、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无法让教学快速对接社会新需求标准。

具体步骤:在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①项目承接:由导师(企业专家+专业导师)负责项目承接,制订项目进展计划。②项目讨论:召集专任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学生进行集体头脑风暴,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导师根据讨论意见制定相应设计教学实践方案。③项目运行:学生分组进行方案跟进。导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分析、点评,项目制作、成果转化④项目成果反馈完善教学体系[4]

2.理论教育发展滞后。很多老师只专注教材教学和课堂管理。根据以往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机械教学,对专业领域新的动态和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少关注与涉及,很少使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项目融合性教学。

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与企业平台对接教学的特点,进行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改革,以企业的考核标准为重点,学校专业考核为辅来完成课程考核,专业教师与企业代表共同完成学生考核。小组团队中成员之间要在工作态度、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互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有待完善。我国很多企业是没有自己独立的设计开发团队,而设计高校学校又普遍缺少实践平台,建立校企共赢的“产、学、研”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和学校得以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4.办学目的模糊,缺乏个性。现在国内设计高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扩招,很多数学校都或多或少的在模仿清华设计教育模式,未能认真审视自己现有的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因地制宜构建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由于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和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建设往往都具有滞后性,而且主要是从场馆设施、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演艺院线、活动组织、文化下乡等方面针对问题和不足而进行的“补课”,表现出哪有问题就抓哪里、哪里有不足就补哪里。随着党对文化建设的不断重视,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广州的文化建设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开始进入由“文化补课”转向“文化驱动”的发展提升期。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企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关键是要洞察市场、企业实际需求,从大设计设计教育的发展要求和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入手,有效的对产、学、研高度融合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请进来,即将将企业的专家及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二是走出去,即把课堂移至到企业,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3]

训练过程如图4所示。BP神经网络在接收到INS系统的速度、位置信息X后,以期望输出信号Q(t)为参考信号,根据实际输出C与期望输出信号Q(t)间的误差e,在网络训练部进行调整权系数W,直到误差为零,结束训练,等待GPS信号失锁时辅助导航系统保证导航精度。即:

二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一) 校企合作对接平台构建

以上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折射出我们设计教育体制的缺陷。社会需求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也是设计院校的创新提升的必然途径。

(二) 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合理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以校企合作平台为载体教学体系构成包括“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依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制定可操作的教学实施方案。并针对设计专业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进行实践性改革,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切实可行的新课程体系。

(三) 推行课程+项目化+企业的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双师型教师是重要的能力素质。要求在教师要具备企业实践的经历,能够承担校企合作的实践项目全案完成能力。其次,通过专业的课程培训,使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专业知识、技术服务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双师型”教师。

按照区、镇、村三级联动,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垃圾运行体系,统一管理,分层运作,逐步建立垃圾管理长效机制。城区周边镇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可运往区垃圾填埋场处理;偏远山区镇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可利用堆肥技术在当地实现资源化利用,或经镇级垃圾转运站压缩运至区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 改革学生考核体系

3.课程体系设置滞后。很多涉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未能与时俱进,比如:电商美编、交互、电视包装等新兴发展的课程,因老师未能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软件操作,无法设置该课程,很难把专业发展与社会最新发展需要进行无缝对接。

(五) 双师型团队建设

为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项目对接,采用“项目驱动+企业导向+课程落地”的教学方针,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实践优势,指导学生完成实践型的工作项目,达到课程教学任务与企业项目的对接。

三 项目研究与改革的总体实施方案

(一) 初步构建新的大设计语境下视觉传达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以“三位一体”构建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指导思想,依托视觉传达设计校企合作对接平台,选派资深专业教师及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老师担任工作与企业保持深度合作,在与企业的沟通中寻求合作途径,在实践中初步构建新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5]

(二) 完善的视觉传达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根据各自专业研究方向分别安排市场和企业调研等工作。完善与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给出详细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总结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完善的视觉传达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更进一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立德树人”作为共同的教育目标协同育人。所以一方面要增强专业课教师传德育人意识,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侧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并把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工作方法和效果纳入专业教师的考核体系并适当提高比重。另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围绕专业特点、默契专业需求更合理地设计和开展思想教育及第二课堂活动,有效提升育人的效果。总之,所有教师都应该共同努力、共同配合,才能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三) 导入完善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二、大三学生的品牌VI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主干课程中导入完善后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制订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励师生积极性,积极参加校企合作的各项实践设计项目;加强校企对接平台的建设。

上交所《指引》对上市公司可以申请停牌的其他重大事项也做了更加细化的规定。除包括控制权变更等在内的三类重点情形外,上市公司的其他事项如筹划非公开发行、签订重大合同等,都不得申请停牌。

(四) 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评价和考核体系

在具体教学及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反馈意见和建议,以调整实施方案,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

总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与时俱进,紧跟大设计语境下专业发展的要求,跨专业、跨学科、跨平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高校与企业产、学、研三位一体等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视觉传达设计甚至设计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荣军.数字时代下VR技术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9(05):153-154.

[2] 李辉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中外合作办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合肥师范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3):102-105.

[3] 王慧卉.应用技术型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1):14-15+27.

[4] 吴希艳.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高校广告专业的实践与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10):167-168.

[5] 袁小山.论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数字图像课程的重要意义[J].大众文艺,2013(06):248.

本文引用格式: 张满菊.大设计语境下视觉传达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3):19-2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3.010

作者简介: 张满菊(1975-),女,汉族,湖南溆浦人,硕士,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标签:;  ;  ;  ;  ;  

大设计语境下视觉传达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