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程造价角度浅析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论文_梁灼添

广州市番禺大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11430

摘要:从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前景来看,装配式建筑由于具有建造的速度相对较快而且质量比较高等优点,已经成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然而在我国虽然经过多年的推广,但是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本文着力对装配式建筑定义和优点、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未来的发展研究方向进行分析,希望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影响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发展装配式建筑对推动建筑施工方式的变革,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装配式建筑具有工期短、污染少、节约资源和劳动力、低碳环保等特点,已被公认为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在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影响其造价的因素有很多,按照工程建设的程序,可以从设计阶段、构件生产运输阶段和施工阶段进行分析,对这三个阶段的造价进行控制将会对装配式建筑的造价产生极大的影响。

1.装配式建筑工程预制构件成本相对较高

1.1预制构件成本比现浇构件成本高

如果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加入预制构件(即PC构件),那么预制施工项目的成本会比传统施工项目高。通过2017年3月施行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投资估算参考指标对比,如果混凝土工程的PC率的由20%提高到50%,那么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造价的上涨率会由6-8%提升到18-22%,这说明了PC构件的使用率对混凝土工程的成本影响很大。目前,预制厂提供的PC构件成本单价还是高于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成本单价,PC构件的成本高就会导致了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高。造成PC构件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仍处于推广阶段,其发展及市场还不够成熟,且传统建筑观念还没有大规模转变。

1.2预制构件中固定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相对较高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的应用还处于开发早期阶段。传统现浇施工项目构件通常都是现场浇捣完成,但预制构件需在工厂集中生产,生产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其中固定成本包括生产线设备、工厂、土地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可变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人工、水电消耗等)、蒸汽维护成本、模具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等,然而可变成本变量相对稳定,预制构件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如果日后预制构件能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那么预制构件中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摊销比例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降低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

2.装配式建筑应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2.1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的组成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主要由直接工程费(人、材、机、措)、间接费(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组成,除此之外还增加了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安装等环节费用。其中管理费和利润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计取,规费和税金是非竞争性取费,费率标准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因而亦可排除其对造价对比的影响。而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安装费用才是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起到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

经过对预制构件生产厂家的调研,预制构件生产费用包含建筑材料费、人工水电机械等成本费用、构件模具费、工厂摊销费、预制构件厂利润、税金组成;构件运输费主要是预制构件从工厂运输至工地的运费、短期仓储费和施工场地内的二次搬运费;构件安装费主要是构件场地内垂直运输、安装等费用,此外还有现场脚手架、模板等措施费用。

2.2目前装配式建筑造价还是相对较高

去年应番禺区住建局邀请,本人有幸去参观了南沙区榄核镇保利星海小镇项目,保利地产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工业化程度及自然条件等特点,着力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建筑体系,以下引用星海小镇11号楼的实际数据:

从以上成本构成分析来看,成本增量主要来自于预制构件、预制内墙板、全现浇外墙和铝合金模板;但与此同时,砌体、抹灰、现浇混凝土和爬架带来了一定的成本下降,综合而言整体土建成本增量约为15%~20%,装配式建筑土建成本相比传统现浇建筑还是相对较高。

2.3造成装配式建筑造价偏高的原因

对于装配式建筑出现土建造价偏高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2.3.1工艺成本的增加

装配式的建筑的建造技术往往难度比较高,而且在进行初期的研发投入和进行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采购的机械设备需要很大的初期投入,相对于预制构件设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要求,生产厂家的模具投入更多地只能按照各个单体的不同尺寸进行模具的设计与制作,无法在不同单体甚至同一单体内进行多次的周转摊销,这样相对的构件成本就比较高,如果不能形成一定规模,每一个单体成本就会非常高。

2.3.2物流的成本的影响

装配式的建筑主要由预制构件组成,目前预制构件生产厂家还相当较少,预制构件生产后还需经过一定距离运输才能到达施工场地,经过相关测算比较,预制构件生产工厂到进行安装施工的场地的距离小于100公里才可以让物流成本降低,如果生产工厂距离施工地点太远,那么运输的费用就会很高,而且预制构件的体积和重量相对较大,运输过程中还可能发生加固、扩宽及限高等费用,跨区域生产与装配的成本更会大大增加。

2.3.3预制构件安装导致的垂直运输费用增加

传统的作业模式下,垂直运输仅需考虑钢筋、钢结构构件、装饰材料及部分设备的重量,并据此合理地进行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配置,然而预制构件的重量个别的能够达到10吨以上,这就要求在布置垂直运输机械时,需要使用更大型号的吊装设备,以满足构件吊装要求,导致垂直运输费用的增加。

2.3.4装配式建筑安装工人稀缺及整条产业链的问题

目前,整个装配式产业仍处于推广发展阶段,熟练的操作安装工人仍然比较稀缺,形成了单方的卖方市场,从而增加了吊装作业的操作成本。而且装配式建筑从初期规划、建筑设计、构件生产运输、现场安装施工,每一个环节衔接的程度尚且不是非常的顺畅,这样在流程上也增添了不少额外成本。

2.3.5营改增后税费的问题

传统现浇建筑主体结构以商品混凝土为主,营改增前商用混凝土可选择按简易办法6%的征收率计算交纳增值税,提供运输则按照交通运输依3%的税率计算交纳营业税,营改增后商品混凝土(仅限于以水泥为原料生产的水泥混凝土)仍按简易办法3%的征收率计算交纳增值税,但运输费用与装卸费用,则分别按照11%和6%的税率计算交纳增值税。但装配式建筑以预制构件为主,预制构件以产品的形式销售给施工企业,预制构件购置时需要提交17%的增值税,扣掉原材料及设备等抵扣项,最终税率为销售额的10%左右。所以与商品混凝土相比,预制构件的税费的增加也是造成其造价偏高的原因。

2.4控制装配式建筑造价偏高的措施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控制装配式建筑造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2.4.1优化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率与装配率

从以上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分析来看,预制率与装配率是影响造价偏高的主要原因,需要利用设计上面的优化来增强预制率和构件的重复率,

这样可以对造价进行一定的控制。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预制率还是比较低,这就造成了相应的构件场内和现场的施工成本居高不下。想要对装配式建筑的造价进行控制,最大的关键就在于增强其预制率,这样可以大大发挥重型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出现水平构件的现浇情况,并且降低一些高支模模板以及脚手架等材料的使用率,进而减少直接费支出。另外,因为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装配式的建筑并不是相当普及,这也造成了装配式建筑的利用率相对比较低,所以必须在相应的设计环节进行改进,这样可以大大增强构件的重复率,尽量降低各类型模具的种类,增强设备的周转次数,从而对成本进行大幅度减少。

2.4.2适当改变预制构件的装运方式,增强输送的效率

如果从设备运送的物流成本上,对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就近进行生产,就近进行输送,这样可以大大缩短从生产地到施工场地的距离;

二、进行化整为零的策略,大批量进行外包和采购。

这两种方法均可以大大地增强输送的效率,进而降低物流成本。

2.4.3加快预制构件安装速度节约安装成本

预制构件的安装是装配式建筑核心技术之一,其费用构成以重型吊车台班费和人工费为主,安装速度快慢直接决定安装成本。预制构件的安装连接还是相对比较固定的,但如果聘用专业的安装团队,就必须要增加各方面的技术人员投入,但是这么多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往往都已经习惯进行现场的施工,所以相关企业应该加强技术水平,发明出一些相对比较稳定的起吊设备,自主培养一批专业的安装团队,这样既可以加快安装的速度,更可节省安装成本。

2.4.4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降低项目成本

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能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而且还能有效降低工程造价。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结构施工方案和PC部件现场吊装计划的顺序决定了项目的成本。成本分析人员应进行数据收集,如:施工现场情况和现场基本设施调查,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等,为提高预制施工项目成本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的成本预测提供相应的技术基础。例如,现场装配阶段的施工工艺和工艺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价格差异是由不同的吊装团队和不同的施工条件造成的。

2.4.5加快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行业标准

目前,我国还缺少全国性的、统一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及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标准。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也会受区域影响,不同区域的施工成本以及其他成本标准都不一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PC构件的生产企业不能根据相应的生产标准进行生产,造成PC构件生产成本还额外增加了附加成本,使得总成本也相应增加。因此,必须在设计图审、招标投标、竣工验收及工程结算等阶段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行业标准。

结论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从减少对环境污染,缩短施工工期、提高建筑品质、减少劳动力消耗等潜在价值来看,是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趋势,也将是我国建设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施工方法,尽管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但其很多优点却是传统建筑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现代建筑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和思路,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及发展装配式建筑,使其成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促进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增平.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复合外墙板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福建建设科技,2016(1):28-30

[2]秦拥军.谈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山西建筑,2016(7):77-78

[3]齐宝库,朱娅,马博等.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分析方法研究.施工技术,2016(4),45(4):39-43吴素敏.

[4]国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房地产导刊,2016(7):100

[5]孔苏立,张玲.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优势的探析.科技与企业,2016(7):139

[6]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建筑技术,2010,41(12):1074-1077

论文作者:梁灼添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  ;  ;  ;  ;  ;  ;  ;  

从工程造价角度浅析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论文_梁灼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