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研究_创造性思维论文

国外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研究_创造性思维论文

国外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问题论文,模型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69(2010)07-0006-06

由美国学者帕恩斯(Parnes)提出来的创造性问题解决(Creative Problem Solving,简称CPS)模型,以问题解决过程为基础,强调问题解决者在选择或执行解决方案之前,运用发散思维尽可能提出多样的解决方案,由此提升问题解决者的创造力及问题解决能力。有关创造力开发的研究表明,培养创造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运用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1]近30年来,国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CPS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此,国内学者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将根据已有的研究,主要从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的起源、内涵与特点、模型的发展几个层面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有关创造力开发的研究有所启迪。

一、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的源起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起源于问题解决研究与创造性思维研究的结合。从认知心理学观点来看,问题解决本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认知活动,一个问题的存在,是由于我们目前状态与所想达成的目标状态存在差异,而问题解决就是设法将此差异去除。杜威(Dewey)[2]在《我们如何思考》一书中分析了问题解决的心理活动过程,提出如下五个步骤:1)遭遇困难;2)界定困难所在;3)建议问题的解答——提出假设;4)演绎推理出解答的结论;5)验证假设。显然,解决问题即是思考的心理活动过程,杜威的五步法就是有系统的问题解决方法。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Wallas)[3]提出了“四阶段说”,认为创造性思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创造的准备期(preparation)。它包括发现问题,收集资料,以及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取知识和得到启示;第二阶段,酝酿期(incubation)。这阶段主要是苦思冥想,其中也包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对问题作各种试探性解决;第三阶段,明朗期(illumination)。也就是在上一阶段酝酿成熟基础上脱颖而出,豁然开朗,亦即突然出现灵感或产生顿悟的时期。只有这个阶段才摆脱了旧经验、旧观念的束缚,产生超常的新观念、新思想;第四阶段,验证期(verification)。也即对灵感突发时所得到的初具轮廓的新想法进行检验和证明。这也是利用逻辑的力量,以检验其理论上的合理性与严密性;利用观察、实验等方式证明其事实上的可能性等。不完备处则可在验证阶段予以修正。

华莱士模型对后续的创造力研究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开始着重于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的研究,以探讨人类进行创造活动时的程序或使用的方法。如果能够了解创造活动的程序与使用的方法,便可借由其运用的方法,依照活动程序设计出引起创造活动的模型,并应用于创造力训练或课程设计中,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研究表明,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创造力训练来培养的,创造性问题解决(CPS)模式就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CPS模式是从“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也译为脑力激荡)法发展起来的。奥斯本(Osborn)是“头脑风暴”的提出者,而帕恩斯(Parnes)则是CPS模型的主要发展者。帕恩斯[4]认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酝酿期给予刺激,能促使个人经由联想或连结原有经验等方式,产生多种想法、点子或灵感,以提高产生新颖点子或想法的机会,进而提升创造力。

吉尔福德(Guilford)[5]最早提出可将创造力直接与问题解决相结合,认为创造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意识到问题的存在;2)产生许多相关的想法;3)对可能性作出评价;4)描述能解决问题的适合的方法。迪伦(Dillon)[6]认为有些问题只有在已得到的信息被重新组织后才会产生,而创造力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一些新策略及原则产生的结果。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造的过程也是一种问题解决过程(Basadur)。[7]科利特和奇亚佩塔(Collette & Chiapetta)[8]认为因为好奇心、信念及价值观的驱使,促使经由想象、推理去“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的活动就是一种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活动。

二、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的内涵与特点

创造性问题解决作为一种高级、复杂的综合性创造活动,是指以新颖、灵活、独创的方法寻求问题的创造性解答的过程。自从创造性问题解决提出以来,研究者一直试图寻找一种通用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步骤。目前,在用于课程设计的多种促进创造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方法中,最常使用的是特芬格和伊萨克森(Treffinger & Issaken)[9]修正的CPS模型,认为问题解决过程有三成分六阶段:1)了解问题:有发现挑战、发现事实、了解问题;2)激发构想:发现点子;3)行动的计划:发现解答、寻求接受。

与一般问题解决过程不同,CPS模型强调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强调在选择或实行符合现实环境、问题条件的解决方法前,需要先以发散性思维产生大量的变通办法,之后再以聚合性思维来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法,最后加以执行或是作为进入下一阶段前的准备。具体地说,CPS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强调问题与目标的呈现

人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在意识到问题后,先建立问题的情境来触发想象力以及对问题解决目标的期望,预想到成功将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这样的问题与目标的呈现将成为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此,使学习者了解问题的目标及条件,进而认识解决问题的意义,就成为激发学习者进行CPS训练的动机的重要方法。[10]在CPS训练中,问题的呈现必须能帮助学习者实际操作,产生成果。问题必须与学习者的日常生活发生联系,这样的问题才能使学习者进入准备解决问题的状态。除了设计具有挑战性、发展性问题情境,以引起学习者解决问题的欲望外,还要注重设计开放性问题,这样才能为学习者提供较大的创造性思维空间。斯腾伯格(Sternberg)[11]提出,那些定义不明(ill- defined)、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开放性问题,需要采用较多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适合对学习者进行CPS训练的问题呈现方式。

(二)重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与交替运用

经过想象、推理而寻求构想(产生点子)是CPS模型的重要阶段,这实际上是发散性思维过程。通过对当前所处情境及所得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作出联想,可产生许多不同的点子和想法。目前,有多种促进个体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如自由联想、脑力激荡法、属性列举法、形态分析法、六W检讨法、检核表法、单字词联想法、强力组合法等。[12]这些方法能刺激个人或群体在创造活动中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产生新的点子或想法,再进行以符合问题、环境需求的条件的评估,就能收敛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才是产生新的解决问题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吉尔福德[13]认为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造与开发中最常使用的思维模式。德博诺(De Bono)[14]则认为创造性思维可分为:1)水平思维(lateral thinking),寻求新的思维方向,扩展解答的范围;2)垂直思维(vertical thinking),以客观的标准来评价解答并在此标准下发展这些解答,即通过深层探讨问题产生的答案。而CPS的最大特色亦在于交替地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

一个成功的解决问题者,必须同时运用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因为在面对问题时,发散思维能产生许多不同的想法,但新的想法不一定能帮助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若只是一味的追求正确的解决方法(聚合思维),则产生新选择的机会将会变小。所以说,创造性活动是经过从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再从聚合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完成的,这两种思维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发散占主导地位。如何在适当的时间,交替的使用这两种思维技巧,产生新奇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

特芬格和伊萨克森[15]认为,在CPS中,不论是发散思维还是水平思维,都属于创造性思维。即是能产生并表达出有意义的新的构想结果。早期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发散思维。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个体从遇到的问题情境中感到有阻碍、有挑战或是自我矛盾的时候,会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并加以扩大、审视和选择。这种寻找多种有变化的或选择不寻常的方法,或是在现有选择上扩大、补充更多细节的过程,就是发散的创造思维过程。其中,被广为采用的发散思维的方法是头脑风暴法,它是一群人在短暂时间内,获得大量构想的方法。[16]采用头脑风暴法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1)延缓批判:不对小组成员的任何意见作出批评;2)自由联想:奇特、不合常理、不切实际的想法常可触发许多不同的灵感;3)鼓励产生更多想法:想法越多,获得好的意见的可能性也越高;4)统整与改进:利用改进别人的意见成为自己的意见,或是连结二至三个以上的看法产生新的主意。

不论是聚合思维或是垂直思维,均属于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即为了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原有的想法作详细的思维发展。在批判思维的过程中,个体会排除与问题无关或不符合条件的想法,再过滤、选择新的想法,并对这些新的想法加以推论和演绎、比较和对照每种想法,再重新对所有可能的选择排序,借此选择出最正确、也最适合的解决方法。所以说,通过尝试多种想法,并朝着达成单一的目标或结果去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即是聚合思维。

(三)强调小组合作学习

CPS模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奥斯本[17]曾建议在进行脑力激荡时需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因为小组合作创造能集中所有个人的创造力,使其在小组合作创造性思考时产生整体效果,让有限的个人创造力与其他小组成员的创意点子或想法相互激荡,以产生更大的创造效果,所以小组合作是影响CPS训练效果一个重要因素。在CPS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训练,能更有效的提升团体成员的创造力。[18]但小组进行CPS时的气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小组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时需采取以下对策营造良好的气氛[19]:1)尊重接纳其他成员的意见;2)能沟通鼓励他人;3)尊重个人对课程学习的不同进度;4)鼓励个人产生独特的想法及反应;5)帮助同学;6)有足够时间作发散和收敛式讨论;7)鼓励发散思维,不作批评;8)提供和谐安全的讨论气氛;9)支持他人提出的意见;10)允许个人有选择权;11)激励成员产生问题;12)不担心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不一致。

三、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的历史演进

CPS模型的发展肇始于帕恩斯,然后再通过特芬格(Treffinger)、伊萨克森(Isaksen),斯坦尼什和法伯尔(Stanish & Fberle),以及多维尔(Dorval)等学者持续对CPS模型加以研究与修正,使得CPS模型不断得以完善。

(一)帕恩斯的五阶段模型

帕恩斯(Parnes)[20]根据奥斯本的头脑风暴策略、戈登(Gordon)的组织论及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论(Structure of Intelligence,简称SOI)和马尔梭(Malsow)的“需求及知觉训练策略”(Hierarchy of needs and sensitivity training techniques)等理论,最早提出了CPS模型。帕恩斯[21]认为CPS模型是一种系统的研讨问题解决的方法,它和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强调解决问题者在选择或执行解决方法之前,要尽可能地想出各种多样性的变通办法。在其过程中的任何步骤,解决问题者在思考或想出变通办法时要延缓判断,以免可能还有更佳的构想被抹杀。因此帕恩斯将问题解决过程分为五个步骤:发现事实→发现问题→寻求主意→寻求解决方法→寻求接受。

(二)特芬格等人的三成分六阶段模型

特芬格和伊萨克森首先将帕恩斯的五阶段模型扩展为六阶段模型,又进一步将创造性问题解决(CPS)过程分为三成分六阶段:1.了解问题:1)发现困境与挑战;2)搜集资料;3)发现问题→2.产生构想:4)激发点子→3.计划行动:5)寻找解决方法;6)接受所决定的方法。

(三)斯坦尼什等人的六阶段模型

斯坦尼什和法伯尔(Stanish & Fberle)[22]提出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包括六大程序:发现混乱之处→搜集资料→发现问题→搜集构想→寻找对策→接受构想。1)发现混乱之处(mess finding):觉察到需要改善的情境与事物,并决定要加以改善。2)搜集资料(data finding):提出问题来引出线索;收集资料来增进了解;将数据加以分类、组织、反复审视;逐渐出现条理。3)发现问题(problem finding):将许多问题加以组织;将问题加以细分;选择一项较小(bite- size)的问题;将问题以IWWMI(In What Ways Might I?)的形式陈述出来。4)搜集构想(idea finding):通过小组成员畅所欲言、脑力激荡,产生许多问题解决的构想,但暂不评论;选择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构想。5)寻找对策(solution finding):列出评价的标准;筛选构想;选出最佳的构想。6)接受构想(acceptance finding):采纳构想,决定行动计划的每一步骤。

(四)多维尔等人的四成分八阶段模型

在特芬格和伊萨克森提出的CPS三成分六阶段模型基础上,多维尔等人(Dorval el al.)[23]将其进一步修改为四成分八阶段:1.了解挑战:1)寻找机会;2)寻找资料;3)发现问题→2.产生构想:4)激发点子→3.准备行动的计划:5)发展解法;6)寻求接受→4.计划实行的方式:7)评估过程;8)设计流程。

1.了解挑战(understanding the challenge)。个人或群体在面对有冲突或不清楚的情境时,需要找出焦点及方向,这样的过程即为了解将要挑战的问题,因此需要对一个问题的定义、方向及结构作确实的了解。[24]只有通过调查问题涉及的目标、机会、或挑战,并澄清焦点、阐明思想,才能提出问题解决的正确方向以寻找解决方法。

(1)寻找机会(constructing opportunities):通过广泛、简捷的描述对解决问题有利的机会和目标,再从自己的原有经验或已有知识考虑可能达成目标的机会,进而聚焦于某一个有建设性的目标。此阶段可帮助集中注意力到正确的解题方向,寻找机会及确定目标则可增加解题的信心。

(2)寻找资料(exploring data):依据不同的观点去寻找资料,包括一切可参考的信息、知识、感觉、意见,再考虑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从资料中分析归纳,找出影响问题解决的最重要因素。此阶段可将焦点集中于问题的关键因素,而不致分心于真正的目标。

(3)发现问题(framing problems):运用能引导产生许多创意想法的语言来描述问题,并指出问题或任务可能以哪些非同寻常的方式发生,如:“我们可能……”,这样的叙述让人有思考的空间;而不是说“因为…所以我们不能…”,只有不限制问题才不会导致思维狭隘。此阶段可通过建构有创意的想法以表达问题。

2.激发点子(generating ideas)。此阶段即对经过了解而确定定义的问题,考虑多种可能性,产生多种新颖的点子及解决方法,通常采用脑力激荡作为此阶段产生点子的思维工具。

(4)产生点子(generating ideas):通过广泛的产生许多点子(流畅性)、不同的意见或看法(变通性)、及不寻常或创新的方法(独创性),通过集中思考这些有趣的点子去发展出可使用的方法,可帮助拓展思维,提出不受限制的假设。

3.准备行动的计划(preparing for action)。此阶段需要寻找一些可行的方法,把这些方法变成可应用的办法并准备执行。这样的方式可帮助找出有希望的解决方法,即找出最符合评估标准的解决方法。此时并不需要判断想法是不是最好的,因为不同想法其优缺点各不相同。即此阶段并不是为了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故只要先提出可行性方案即可。然后再根据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也即达成目标的最好的方法。

(5)发展解法(developing solutions):谨慎地运用策略去分析、甚至重新定义产生的想法、点子实行的可能性,再将这些好点子转化成实际操作方法。此阶段可帮助将想法转换成实际行动。

(6)寻求接受(building acceptance):从减低问题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间落差的角度,来考虑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法,如有哪些已知条件、障碍、支持性资源等。思考并列出评估实行结果与成效的标准。此阶段可帮助成功地实行有创意的想法。

4.计划实行的方式(planning your approach)。此阶段为多维尔等新增加于CPS中的阶段,针对最佳解决方法设计出实际实施的行动方案,目的是为了训练将计划转变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并借此回顾在使用CPS解决问题时,到底用到哪些阶段和策略的组合,才能形成最佳的解题方法,并可作为将来解决相同类型、相同条件问题的思维模式。

(7)评估过程(appraising tasks):经过以上的步骤完成问题解决后,从其中相关的人与事、需求的结果、工作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等方面来回顾审视CPS,它是否对于特殊的任务来说也是一个成功的方法,它是否可以被广泛地运用于相同条件的情境中并增加成功的机会。

(8)设计流程(designing process):运用对问题的背景知识、需求去设计CPS流程,思考采用哪些阶段和策略的组合,才能发挥CPS最大成效。此阶段是帮助采用CPS解决问题的人,应该如何视情况不同选择所需要的流程,设计出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

概括地说,多维尔的CPS模型四成分包括:1)了解挑战,即了解问题,需确定问题的定义、结构;2)激发点子,即运用策略并考虑情境产生许多不同的想法;3)准备行动的计划,即针对想要达成的目标或想要解决的问题,考虑评估许多解法的标准,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4)计划实行的方式,即将最佳解决方法的计划转变成实际的行动,并由此回顾运用CPS的流程是否完整。

综上所述,学习者在遇到问题时,应先了解问题的条件及目标,搜集相关资料后,加上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旧经验,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假设、推测欲达到的目标成果与这些解决方法的相关程度,或其他的评价标准来决定最佳解决方法。再针对此方法考虑每个步骤、使用的策略等实际行动,以进行问题的解决。以最后的结果与最初的目标比较,再回顾问题解决的过程,加以修正解决方法的行动,以期更接近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创造性问题解决(CPS)模型强调通过发散思维,以扩展思维方向,产生许多可能的解决方法;通过聚合思维,用以分析比较,选择最有效、加以评估而执行的方法。这样的方式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同时,亦可扩展思考的方向,并使个体了解如何选择、执行最后的解决方案。由此可知,CPS确实是一种可用于解决复杂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亦有许多研究结果支持在教学活动中运用CPS可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对于指导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亦具有借鉴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依据问题解决的过程,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提供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协助学生对问题作整体的思考,以及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索、发现、深思、反思、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获得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收稿日期]2010-01-15

标签:;  ;  ;  ;  ;  ;  

国外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研究_创造性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