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接受易地搬迁农户一案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户论文,城镇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会泽县新街回族乡位于昆明市东北部,距昆明市240多公里。乡内毛家村水库和花渔洞水库是昆明市过去主要供电站以礼河电站的调节水库,水库总容量5.26亿立方米,将乡内纸厂、发落、新街、垴包、联合、花渔、闸塘、马店和以濯等村的土地淹没5万多亩。1956年7月动工修建时,在“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国家作贡献”、“淹小家为大家”等口号下,将被淹没的上千户农户、5千多村民搬迁到2000米至3200米的高寒山区,从而造成了搬迁农户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一、农民自发进城打工找到奶牛养殖道路
1.不甘贫困的农民自发进城打工,得到了原始积累 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后,先后有13000多农民到昆明等大城市打工,靠苦力慢慢地赚到了第一笔原始积累。截止目前,会泽县新街乡3.56多万人中,有1.3多万人在外打工,其中在昆明市及郊区打工的有1.25万人。
但是,新街农民普遍感到,仅靠在城市里拉三轮车、挖下水沟、为建筑单位打小工等,工作不固定,收入既低又不稳定,不是长久之计。新街人急需寻找既能发挥自己经验,又能作为长久在城市站住脚跟,能够获得稳定收入的职业。
2.奶牛养殖是适合于搬迁农户的最佳选择 新街乡回族农民历来有养牛的传统习惯。他们熟悉牛的生长特点,善于选育和买卖牛及其制品。该乡街市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牛贸易市场,养牛已成为许多回族农民的情结。他们在昆明打工过程中,经常想着牛,盼着见到牛。于是,一些农民开始到城郊租房养殖奶牛。
改革开放以来,城里人对牛奶的需求逐年增加,而长期计划经济下的牛奶公司由于缺乏鲜奶原料,生产难以扩大,对市场供应严重不足。于是,新街乡人利用自己打工的原始积累和善于养牛的经验,开始在昆明市郊租地租房,购买一头或几头奶牛养殖起来。保佑章便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他牵头集资创办的奶牛合作社是当地6个奶牛合作社中最大的一个。
保佑章等以每年1.2万元的租金,租赁了呈贡县斗南镇下可乐村原被某药厂征用后废弃的山坡荒地160亩,租用期限为70年。他们投资580万元,建盖了98套分别为500、480、400和180平方米不同规格的农舍。这些农舍与畜圈刚一建成,便有许多新街乡人前来租用,做到了边建设边投产。
3.奶牛合作社将分散的养殖户组织了起来 外乡单干的农民在昆明城郊租房养殖奶牛,实践中具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是分散的农户资金少,购买与拥有的奶牛数量少,形不成规模生产;二是租用当地农民的房子小,奶牛活动的场地狭窄,饲养条件差;三是卫生防疫难以深入到各户,不少农户的奶牛经常发病,导致奶的质量差,有的达不到牛奶公司的收购标准。
出路何在?新街乡农民想到了组织起来,成立奶牛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的分散饲养联结成合作社饲养。
奶牛合作社是由会泽县新街乡搬迁农户自觉组织起来的互助合作组织,现有5个,最大的穆盛达奶牛合作社有42个股东,其中新街乡搬迁农户40个,仅有2个为本地人;现有奶牛饲养户120户,其中80%是新街乡搬迁农户。合作社统一负责与牛奶公司签订鲜奶订购合同,统一对当地政府与社会发生业务关系;对内实行股东和社员两种民主管理;奶牛实行分户饲养、集中管理、分户结算。合作社的活动经费从牛奶公司支付鲜奶费用中按每公斤0.2元提成,并对奶牛户实行保护价收购,即当牛奶公司收购价低于每公斤1.1元时,由合作社按1.1元补差价;收购价在1.1—1.4元之间时,按1.5元补差价;当牛奶价高于1.5元时,合作社对每公斤牛奶提成0.2元。2002年,穆盛达牛奶合作社就补贴奶牛户20多万元。
二、现代化奶牛养殖使搬迁农户率先致富
1.“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三赢” 昆明市跑马山实业公司原为国营昆明市第二农场,地处昆明市东郊依山傍水的跑马山下,创建于1956年,目前已发展成一个以奶牛养殖为基础、乳制品加工为支柱,农、牧、工、商为一体的中型企业。公司乳制品厂生产的前进牌系列牛奶,曾多次被评为市优、省优、部优产品。
但是,企业原来采用的由国有职工养殖奶牛的模式已不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主要是国有职工因体制原因养殖奶牛成本很高。为此,公司开始与农户签订合同收购农户牛奶,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公司难以监督农户、收购牛奶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现在,奶牛合作社全权负责农户养牛、挤奶、收奶、并且把奶直接送到公司,既节省了公司与农户打交道的成本和麻烦,又使农户省却了直接与公司打交道的困难,而且奶牛合作社从中也获得了满意的受益,从而作到了公司、合作社与农户的“三赢”。公司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了60吨,年销售额6000多万元,创利税370多万元;合作社年收入100多万元;农户年收入至少万元以上,最多的达到20多万元。
2.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引进与推广 在跑马山实业公司的扶持和指导下,会泽县新街乡奶牛合作社逐步进行适用的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抛弃了过去传统落后的养殖技术。
一是卫生牛厩。牛厩宽敞、明亮、干净,有的与人的住房差不多。牛厩中牛粪经清扫后可以卖给当地菜农、花农用作农家肥。
二是奶牛运动场。奶牛运动场一般建在牛舍外,面积为100—200平方米不等,可分别供20—40头奶牛运动,由一家农户单独使用或几家农户合用。奶牛由于定期运动,体质强壮,产奶量高。
三是机器挤奶车间。目前,穆盛达奶牛合作社有两条机器挤奶线,每次可同时给48头奶牛挤奶。挤出的牛奶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冷藏罐,整个挤奶过程全部处于全封闭状态,从而保证了牛奶的卫生,杜绝了掺杂弄假行为。
四是品种改良。目前,奶牛合作社的奶牛主要以邓川奶牛及其与荷斯坦奶牛的杂交牛为主体。穆盛达奶牛合作社准备建设一个品种改良繁育的冻改配种室,逐步改良现有品种,提高奶牛数量与质量。
五是与呈贡县畜牧兽医站挂钩,由其帮助提供奶牛疫病防治、健康检查、冰精繁殖等全过程服务。
3.用菜农的菜叶和花农的鲜花枝叶做青饲料 奶牛饲料包括精粗干饲料和青饲料两大类。精粗干饲料由奶牛合作社统一加工后提供给奶牛饲养户。青饲料则到旁边的菜农、花农、鲜花市场和冷库那里,以自己的劳力提供获得,即帮花农修剪、整理花枝,到冷库帮助清理蔬菜废弃的菜叶,把这些花枝、花梗、菜叶带回做青饲料。
三、急需解决的几个政策问题
1.搬迁户在当地落户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市各区、县户口管制逐步放宽。但是,会泽县新街乡在昆明市租地养殖奶牛的农户至今尚未落入城市户口,甚至连当地农村户口也不给落。
由于没有当地户口,这些搬迁农民就享受不到当地居民同等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待遇;一是在当地基层自治组织中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不能参与当地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二是子女上学必须额外上交一笔费用;三是享受不到当地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此外,当地社会治安等也急需纳入当地治安体系之中。
2.通过民主程序建立基层自治组织 目前,新街乡搬迁到昆明市郊的奶牛户的组织有两种:一是奶牛合作社以经济手段把农户联结了起来,这是主要形式;二是新街乡党政机关的派出组织,即在昆明打工者中建立党总支部,在6个会泽县奶牛合作社建立了支部;乡政府在呈贡建立了办事处,但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各项活动开展的不是很正常,而且没有融入当地社区正常的活动中。
考虑到新街乡搬迁养奶牛户已经在昆明市郊以70年期限租赁了土地,建盖了场房和住宅,组建了奶牛合作社,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永久性居民,在解决落户问题的同时,应该使其尽快融入当地社区。
3.把搬迁入合作社的农户纳入政府的服务职能中 会泽县新街乡搬迁到昆明市郊从事奶牛养殖的农户,如何顺利纳入省、市、县有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与服务职能中,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会泽县新街乡搬迁到昆明市郊从事奶牛养殖的农户及其合作社,急需得到政府部门的指导与服务,具体有以下方面:一是政策咨询与落实,例如如何尽快落入户口等;二是政府机构中的农业、畜牧、防疫等部门的相关服务,例如建立优质牧草基地,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奶牛疫病预防、快速诊断和尽早治疗等等;三是金融服务,例如合作社与奶牛户所需贷款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