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对雪的偏好探析

毛泽东诗词中对雪的偏好探析

摘要:该文从文学比较和心理两个角度交叉来分析毛泽东诗词的偏好特点。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对雪十分偏爱。在他的诗词中,至少有15 次直接或间接地提到雪,《沁园春-雪》更是把这种偏爱展现得淋漓尽致。理解毛泽东对雪的情感中凝结的理性主义、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毛泽东作为政治家、思想家的诗词意境和思想表达,就会更加透彻地欣赏和全面地传承毛泽东的诗作。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雪;偏好

解读毛泽东的诗词,可以从政治、哲学、文学、历史、心理等各个角度。该文从文学比较和心理两个角度交叉来分析毛泽东诗词的偏好特点。偏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赋予的一种内在情感和倾向,它以明显的正面偏向性展现在人们的言行之中。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于理性因素。毛泽东对雪的偏好几乎尽人皆知。每当谈到雪,人们必然会想起《沁园春·雪》,想起毛泽东描绘雪景的那些精美诗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以及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之后,冰雪运动成为时尚,雪变成人们乐于亲近的自然馈赠。咏雪诗句不断被人们从浩瀚的唐诗宋词之中采撷出来。但是比较而言,毛泽东的诗句显得意境特别又朗朗上口而广为流传。看似单纯的雪景,被刻画的姿态万千,色彩层叠,生龙活虎。该文以毛泽东直接和间接描绘雪的十五个诗句,参照其他诗人的类似诗句,欣赏诗人毛泽东赋予雪的意义偏好。

1 毛泽东诗词中雪偏好表现

1.1 关于雪的艰难意象和诗人的乐观情怀

冰雪严寒是人们的自然联想。唐·李白《塞下曲》对雪的描绘是纵然时空辽远依然冷气森森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依然是在描绘冷淡凄惨。而毛泽东在《七律·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以白描方法,描绘冬日白雪弥漫,覆盖一切的画面。严峻却不压抑,清冷却余温尚在。《杂言诗·八连颂》“上参天,傲霜雪。”那是对困境的傲然不屈。《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我们仿佛看到艰难的征程过后,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开心的诗人回望雪山,难掩内心的喜悦。《七律·冬云》“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诗人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幅对比强烈的梅花与雪共舞画面,暗喻勇敢者笑对困难。两个“喜”字,透露出毛泽东对雪和雪代表的艰难困苦,不仅毫无畏惧,反而乐在其中,美得开心。“郊野鹅毛满,江湖雁影空”这是李商隐《咏雪》,细腻委婉怅惘。与此相对,毛泽东笔下的雪美得辽阔畅快。《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此行何处?赣江风雪迷漫处。”走在雪里,向着风雪深处前进,看似迷茫,诗人却目标明确,脚步坚定。《七律·答友人》“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好似弥漫无边,连天接地的大雪一样,感动的诗人吟诵出震撼天地的诗篇。同样是严寒,寓情于景,诗人的心境大不相同。毛泽东笔下的雪,让人感受到自信坚强,心情美得喜不自禁,由此激发的正能量和壮丽情怀,不仅洋溢在诗人内心,更通过诗句传情达意,滋养、激励和感染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中国市场是民族企业的根,把根维护好有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但如果想要扩大品牌影响和企业实力,海外市场是检验民族企业的真正考场。”毕总说,“如今,比亚迪叉车已经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一定成功,如在欧美市场,比亚迪叉车与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等众多知名品牌同台竞技,不仅没有依靠价格优势去占领市场,反而因为在锂电领域的技术优势,获得了极好的市场认可度和保有量,市场能有这样的反应,用两个字概括——便是‘品质’。”

1.2 关于雪的拟态意象和灵动情态

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同样喜欢雪,毛泽东笔下的浪花如雪,因为他眼中的雪就是那样美得灵动亲切,舒展大方,充满生命活力力。通过拟人和移情手法的兼用,在《七绝·观潮》,他以“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以雪比喻钱塘潮水的波澜壮阔。在《沁园春·雪》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只有一个对国家充满热爱的人才会把群山蜿蜒起伏看成银蛇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连绵不断,看作成群的大象在奔驰。在《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会飞的雪还在常理之中,一“迎”一“送”把季节活化,而雪对春天的迎接,是在舞动中展现。

1.3 关于雪的图腾意象和家国情怀

在《沁园春·雪》里,毛泽东笔下气势恢宏的雪展现静谧的雪原,被诗人赋予热烈奔涌的生命画面;雪把天地山川接连起来,被诗人想象出群山争高,好像要与天比试,上演一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戏。群山逶迤连绵,静如银蛇,动如飞龙。在《念奴娇·昆仑》,“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玉龙飞起的动态,通过动词倒装加以强调和夸大。雪与群山融合形成无数巨龙,飞舞在长空,气势宏大到可以决定环球的冷暖。诗人把描写、抒情、议论等修辞手段结合,既有昆仑山实景,又有幻想的浪漫主义景象和绚丽的夸张,以玉龙象征中华民族,把内心的民族崛起之心抒发得淋漓尽致。

1.4 关于雪的岁月联想和人生慨叹

管老师从了解预习情况入手,以故事为切入点,理清文章的故事梗概。而故事梗概能力的培养是高段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能力。从故事类文本的结构特点出发,顺文理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故事力,为他们以后写作故事类作文埋下伏笔。薛老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前期预习呢?通过写“匆”的繁体字,使得原本熟悉的字瞬间陌生起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吸引既指向题眼的书写,落实了写的环节,又渗透了汉字的文化熏陶,在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上做足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字源的引入,让学生了解了此字的深刻内涵。可谓言意兼得!

2 毛泽东诗词中雪偏好的原因

2.1 个性原因

毛泽东善于借助自然的山川景物,触景生情,抒发志向,鼓舞士气,激励人民。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毛泽东生于冬季。可以想象,他的每个岁月的标记都在大雪纷飞的隆冬。雪是他的朋友,是见证。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中,个性倔强坚韧的他经历无数挫折,心中滋养和支撑他扫阴霾之晦、养浩然之气的,便是爱国主义情怀和浪漫主义的理想,雪在诗意和远方与他呼应。

以雪比拟白发和老迈,早有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传达出来的是失意之后,看似及时行乐,其实内心投报无门的愤懑。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以“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慨叹历史长河之中的一切波澜壮阔,最后也都沉淀得只能略见一斑。恰似“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即感叹时间飞逝,又感悟历史和人生。“一篇读罢头飞雪”,令人联想到伍子胥一夜白头,说明沉浸在历史文献中的毛泽东,在文字建造的虚拟现实里,一瞬间感受到穿越的历史现场,体验着古人的悲欣焦虑,连白发都增多了;放下书本回到现实之后,历史的痕迹依然斑斑点点地在脑中挥之不去,而那些也不过都是旧事陈迹。比起岳飞在《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述说出对青年人的规劝,毛泽东在《七律·洪都》“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表达了未来的展望和憧憬。一方面“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期待自己那样的“鬓雪飞来”的银发老人,老得干干净净,能以“废料”的姿态让贤,谦而不卑,另一方面,未来可期,诗人自己虽然老了,但是祖国却“彩云长在”,欣欣向荣,青年一代不断开创而“有新天”。

2.2 历史原因

以雪为题的古典诗词很多,表达的内容情感各有不同。具有扎实的古典文学基础的诗人毛泽东兼收并蓄,所以毛泽东的诗词豪放与婉约兼备,磅礴与细腻兼得。因此他可以直抒胸臆地讨论雪的冷峻、壮美,也可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熟读“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他吟得出“梅花欢喜漫天雪”,可见他的独特与乐观。

2.3 客观原因

雪因其内涵丰富适合于诗人各种心境情绪:可以言喜悦,亦可诉惆怅,可以静谧优雅,也可能欢腾酣畅,还可能严寒冷峻,也或许清新怡人。所以,可以透过雪看到诗人心境的对照:雪里行军情更迫——更喜岷山千里雪;赣江风雪迷漫处——梅花欢喜漫天雪;雪花飞向钓鱼台——一篇读罢头飞雪;雪一般的刀上面——雪里梅花笑。还可以看到会飞的雪: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鬓雪飞来成废料[七律-洪都],一篇读罢头飞雪[贺新郎-读史],雪花飞向钓鱼台[七绝-观潮];还有宏大的雪:更喜岷山千里雪[七律-长征],梅花欢喜漫天雪[七律-冬云],万里雪飘[沁园春-雪];以及作为衬托的雪:雪里梅花笑[五绝-咏梅],雪里行军情更迫,赣江风雪迷漫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傲霜雪[杂言诗-八连颂];甚至似雪非雪:鬓雪飞来成废料[七律-洪都],阳春白雪[杂言诗-盛名之下],一篇读罢头飞雪[贺新郎-读史],雪一般的刀上面[新体诗]。

首先,提高农业固碳能力。例如,美国在长期耕作及土壤风化腐蚀的农地采取保护性耕作及休耕方式,并在休耕地表覆盖植被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储存容量的同时减少土壤的物理性扰动来改进土壤有机质的比例。其次,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战略。俄罗斯2007年7月颁布了《2008-2012年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调节、农村发展规划》。该规划把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护自然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对低碳农业的关键环节进行扶持,资助生态农业的相关科技创新。

作为格律诗词大家,毛泽东以诗歌体现当代中国的诗风,其创造的诗歌意象中呈现的雪偏好,以及由雪蔓延出更多的山水自然偏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意向系统,成为他给予后人的独特精神财富,与自然共存。

参考文献

[1] 曹翠,王晓艳.中国古诗词中的云雾雨雪[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4):157.

[2] 杨义.历史情怀:进入毛泽东诗词特质深层的路标[J].党的文献,2011(1):46-54.

[3] 张兴德.毛泽东诗词中对中国古典诗词引用、化用和借鉴[N].中华读书报,2019-01-02.

Exploring of Snow in Mao Zedong's Poems

ZHANG Wei(Guangdong Polytechnic College,Zhaoqing Guangdong,526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f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Mao Zedong's poem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terature comparison and psychology. As a poet,Mao Zedong had a great preference for snow and there are at least fifteen lines which refer to snow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 his poems. Qinyuan Spring - Snow,one of his famous works shows this preference vividly and thoroughly. Only understanding Mao Zedong's rationalism,patriotism and heroism in his feelings towards snow can we l have a deeper grasp of Mao Zedong's Poetry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ideological expression as a politician and thinker and appreciate and inherit Mao Zedong's poems more totally.

Key words:Mao Zedong;Poem;Snow;Preferenc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9)06(b)-0036-02

作者简介:张惟(1989-),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物理,海洋地质。

标签:;  ;  ;  

毛泽东诗词中对雪的偏好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