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的科学界定研究论文_黎丽好

高标准农田的科学界定研究论文_黎丽好

东莞市国土资源局大岭山分局 523820

摘 要:我国当下面临的是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最为严峻的现实。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措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本文围绕高标准农田相关概念、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科学界定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概念界定;研究

随着耕地面积锐减、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突显,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为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基本农田作为口粮田的建设被提上重要日程,尤其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而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

一、高标准农田概念的科学界定

对基本概念的严密定义是任何学科发展到成熟阶段的 标志之一。因此,有必要首先澄清有关高标准农田的最基本概念,给予其科学界定。

1、农用地、耕地和农田

第一,农用地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可见,农用地的范围大于耕地。第二,耕地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它包括水田、水浇地和旱地3个二级地类。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第三,农田。就查阅资料来看,农田的定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2种。狭义的农田就是指耕地,中国古代有“已耕者为田”之说,因此农田应为经开垦耕种的土地;广义的农田包括各类农耕生产用地,其范畴应介于耕地和农用地之间。农田分布受水分、温度、土壤、地形等因素制约,尤以水分的影响最大,因此农田多 分布在降水量比较充沛或水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年降水量低于250mm地区农田较少。

2、基本农田与一般农田

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是最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一般农田是指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可以用作建设和其他用地,被确定为农业使用的耕地后备资源。主要类型包括:坡度大于25°但未列入生态退耕范围的耕地、泄洪区内的耕地和其他劣质耕地等。

3、高标准基本农田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后达到标准的原有基本农田和新划定的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除了与各省市地区的耕地质量等别情况有关外,还与其城市化进程等因素有关。鉴于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的高产性要求,高标准农田均属于基本农田的范畴。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可从农业、农村、农民概括,部分建成区已实现农业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粮食产量有所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合理改善,农民增收,全国范围的中低产田得到不同程度改造,耕地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在建设过程中仍有问题不容忽视,如地方各部门建设标准不统一、规划参差不齐、重形式轻效果、后期监管不力、重复建设、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田块过于零 散、权属关系复杂、劳动力缺乏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表现在这几方面:第一,地方各部门对全国统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认识不一,造成规划参差不齐、不协调现象,实施建设标准有待细化;第二,建设资金并未完全发挥预期作用;第三,因我国土地权属关系复杂、耕地零散,严重阻碍建设大规模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第四,部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存在重复建设、浪费投资甚至超标准过度建设现象。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科学界定

基于新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和外延是否合乎规律的界定,一是要求能准确支出新时期下土地整治的发展方向,二是要求能客观反映新时期下高标准农田实践。

1、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涵

当前行业对于“高标准农田”的内涵有着不同层面和形式上的理解。有些项目实际建设内容流于表象,有些项目仅仅将土地平整冠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定义,实际的土地质量却没有得到任何改变。因此,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高标准农田的科学内涵进行明确。

2、动态发展过程与系统工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该是意向复杂的系统工程和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一定的自然条件相联系。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在科学规划所建设的前提下能够满足现代农业高效高产的发展需要,并且能够使优质农田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是现阶段的高标准农田。先进的管理机制加上科学完备的农田基础设施,依托农业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的复杂系统工程,这就是高标准农田。

3、核心目标

土壤综合质量的提升和耕地地力提高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这种模式与以往单纯以增加耕地数量为目标的土地整理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目前的现实环境是,我国的耕地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首先,耕地退化加剧,半干旱、干旱地区耕地退化程度达到40%;其次,土壤盐碱化、沙化程度严重,占国土面积15% 的土壤已经沙化,沙化面积达到15330万hm2;占耕地面积8%的耕地已经盐碱化,盐碱化耕地面积达到763万hm2;第三,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不均,在全国范围内,14%的耕地磷钾俱缺,23%的耕地缺钾,95%的耕地缺磷。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提高农用地等别,提升耕地综合质量。

4、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要点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有以下几个要点。首先,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发回归效益,实现集中连片;其次,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提高基本农田质量,稳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次,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比例;第四,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第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

5、创新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动力

高标准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显著特点,因此必须始终保持科技领先、技术创新能力,这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动力。在创新引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体的创新体现在很多方面:技术创新能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效益,管理创新可以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质量,理念创新能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彩,主题创新可以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添活力,考评创新能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保险。

6、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特征

高标准农田建设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对农田土壤肥力状况、排放物和废弃物实现跟踪监测,并对治理效果全面监控,提高水资源以及更低的使用效率。其次,能够防止水土流失,防御风沙等各种自然灾害,实现自然和谐、风光秀美的田园。再次,具备节能高效的特征,明显降低了灌溉水用量和生产成本,产量不因常年连续更重而出现年度间大幅波动,土地产出率不因提高复种指数而降低。第四,农田土壤肥力状况与农业稳产高产的要求相符合,土里农民发展秸秆还田、绿肥和施用农家肥,鼓励有机肥积造,保证土质肥沃,避免耕地退化、土地盐碱化和土壤沙化。第五,完善土壤检测、绿化防护、机耕道路以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适宜机械耕作,使用效率高,便于集约经营,可以有效的防御旱涝灾害,做到旱涝保收。

结语:综上所述,高标准农田是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因此,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评价不仅能从理论上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也是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新卫,李景瑜,赵崔莉.建设4亿亩高标准农田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3)

[2]吴年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初探[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3]蒋建兴,王绪奎.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2012(9)

论文作者:黎丽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3

标签:;  ;  ;  ;  ;  ;  ;  ;  

高标准农田的科学界定研究论文_黎丽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