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勇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骨一科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 目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到我院就诊并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4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患者术前平均JOA为10分,术后为15分,有显著差异(P<0.05)。Odom功能评分中,术后满意率为95.3%,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患者满意度为100%。结论:颈前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主张对轻型病例应首选非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或病情较重者,首选颈前路手术治疗。
【关键词】 颈前路手术;椎间盘突出;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103-02
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工作较常见,各类人群均可见,无年龄、性别差异性。对于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较多,近年来,我院通过开展颈前路手术为基础,选择性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高,现将本次颈前路手术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1~74岁。平均37.5±4.6岁。病程3个月至21个月。其中2个节段突出12例,3个节段突出24例,4个节段突出6例。突出节段分布,3个节段突出患者中C3~C6节段突出13例,C4~C7节段突出11例,C3~C7节段突出6例。最高节段为颈3/4椎间隙,最低节段为颈6/7椎间隙。所有患者术均有MRI、正侧位、双斜位片等影像资料。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在全麻下取仰卧位,可于肩下加缓冲垫,保持颈部中立位稍微后伸并固定。在C臂透视X线机下定位,手术入口选平患者病变颈椎椎间隙的右颈前横行切口,沿血管、神经鞘与内脏鞘间进入椎体前方,颈前筋膜切开后显露颈椎椎体,要充分显露手术节段椎间隙和钩突及相邻节段。对于压迫最严重的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对于次要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同时需考虑植骨融合要保留中间椎体,后纵韧带切开,硬膜囊暴露,充分减压,若有后纵韧带骨化,予以切除。然后取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选择颈前路65~85mm的适宜钢板对病变所累及节段上下椎体残留部分和减压节段保留的中间椎体上固定。C臂透视确认使用螺钉和钢板固定。手术中彻底止血,术后放置硅胶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内置引流条留置时间多于24~48小时,但也应该根据术后引流量来决定。7天后颈部伤口拆线,术后使用颈托固定2~3月,6个月后门诊随访。
1.3 疗效判断
根据日本科学会,对上、下肢和根据功能分别进行评定,即JOA评定标准[1]。分别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术后还采用Odom功能评分,一共分为四个等级。术前颈椎不适症状完全缓解,不影响日常活动评定为优;仍有少许颈椎不适症状,日常活动仍可进行则评定为良;术后症状较前缓解和改善,但一部分日常活动受限制则评定为可;术后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评定为差。满意率=评定优、良、可的例数/随访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处理。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JOA评分
治疗前平均JOA评分为10分,治疗后15分,半年后评分为20分。术前、术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Odom功能评分
术后Odom功能恢复评分,满意率为95.3%,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并再次进行了功能评分,此次满意率达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随访患者中未出现一例明显并发症。
3.讨论
颈神经走行较腰神经短,游离度小,因此颈椎间盘突出常压迫脊髓和邻近的神经根,这就是造成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原因[2]。临床上按照发病时间,通常分急性和慢性椎间盘突出症。急性颈椎间盘突出长伴有颈部外伤史,影像学检查表现有椎间盘破裂或突出。慢性颈椎间盘突出属于退行性病变,病情发展较慢,时间长,呈进行性,病损范围累及多个椎间盘[3]。本次手术的患者属于慢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确诊主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即可做出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疗法。保守治疗以物理方法为主,包括牵引制动、脱水疗法及外固定等。大部分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都会得到改善。若保守治疗三个月后,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甚至恶化及症状反复发作者,应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对于颈椎椎间盘突出病变手术主要分颈前路和颈后路手术方法。颈椎前路手术又包括单纯椎间盘切除术;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颈椎前路内窥镜手术。本次研究的患者主要是采取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钢板内固定术,这种手术能最大限度地摘除病变椎间盘组织,处理增厚和钙化的后纵韧带,脊髓减压效果明显;并通过自体髂骨在减压区植骨,增强了颈部脊柱的稳定性,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内牵引作用,同时使手术部位周围的软组织不会因椎间隙的缩小再次突入椎管内,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作用,减少对脊髓和神经根再次造成压迫的风险。颈前路手术的并发症较少。在本次研究中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通过本次回顾性研究,发现运用颈前路手术治疗后,Odom功能评分的满意率为95.3%,在6个月后随访,满意率为100%,颈前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刘志雄,主编.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第1版.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5,316-318.
[2]毛宾尧,应忠追,胡裕桐.颈椎间盘突出症86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Z1):54-56.
[3]孙宇,李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02):156-158.
论文作者:何杰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颈椎论文; 前路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间盘论文; 椎体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