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甘肃金昌 737103)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应用丁苯酞胶囊、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丁苯酞胶囊,观察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提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但组成差异对比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丁苯酞胶囊相比,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更为确切,药物毒副作用轻微。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038-01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治疗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大大增加患者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1]。在发病初期,如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早治疗,病情的进展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可促进预后效果得到有效提高。本次研究主要对比选用丁苯酞胶囊、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76例于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象。入选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均为发病72h内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8)、观察组(n=38)。对照组性别:男22例,女16例;年龄:51~86岁,平均(70.4±2.5)岁;病程:5~72h,平均(36.4±6.4)h。观察组性别:男21例,女17例;年龄:50~88岁,平均(71.5±2.1)岁;病程:6~71h,平均(35.8±6.7)h。两组在患者一般资料构成对比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患者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口服药物100mg/次,1次/d;给予瑞舒伐他汀,稳定斑块,口服药物10mg/次,1次/d;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清除自由基,静脉滴注30mg/次,2次/d;给予维生素E胶囊,口服0.1g/次,3次/d;给予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00ml/次,2次/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患者口服药物200mg/次,3次/d,与其他药物使用时间间隔30min,同时给予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00ml/次,2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静脉滴注药物25mg/100ml,2次/d,同时口服维生素E胶囊0.1g/次,3次/d。存在明显脑水肿患者还给予甘露醇,促进颅内压得到有效降低。在实施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其他系统病变时,及时行对症处理。患者均连续接受相应治疗14d。
1.3 统计学方法
患者临床资料及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行统计学分析,选用工具为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行对比时,二者分别实施t检验、用χ2检验处理;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组间疗效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68%、65.7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2 组间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NIHSS评分分别为(9.27±4.21)分、(9.36±3.62)分,差异对比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为(4.48±3.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9±3.19)分(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治疗中一种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其在脑卒中中所占比例高达60%~80%,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和死亡率、多并发症等特点[2]。临床治疗中,主要通过药物方式对患者行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抗凝治疗。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逐渐转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患者机体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加强对患者神经进行有效保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3]。
本次研究显示,选用丁苯酞胶囊和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均能取得良好效果,注射液的应用可促进患者NIHSS、Barthel评分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这可能使因与丁苯酞胶囊相比,丁苯酞注射液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在应用过程中可更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且延长药效作用时间,因此,疗效更为确切。丁苯酞注射液尤其适用于存在吞咽困难症状患者的治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生活能力提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两组均无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综上所述,丁苯酞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安全药物,与丁苯酞胶囊相比,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确切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吴逢波,代国友,冯小荣,等.丁苯酞胶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药师,2017,11(02):56-57.
[2]严秋凤,谢宁.丁苯酞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NSE的影响[J].中南药学,2017,15(04):667-668.
[3]肖桂荣,王赵伟,朱仁洋,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16(01):38-39.
论文作者:李发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患者论文; 注射液论文; 丁苯论文; 胶囊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脑梗死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