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M-IV复位联合脑脉泰治疗PSC-BPPV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李卫华123,刘津英124,黄敬123,席刚明123

摘要:目的 研究SRM-IV眩晕诊疗系统复位联合药物脑脉泰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 positional vertigo,PS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SRM-IV眩晕诊疗系统诊断为PSC—BPPV患者72例,随机分为复位治疗组(复位组)和复位联合药物脑脉泰治疗组(脑脉泰组)分别36例于治疗后7d、28d后进行疗效评定,随访9个月观察复发和残留头晕症状情况。结果 分别治疗7d后和治疗28d后复位组与脑脉泰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愈率脑脉泰组高于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个月,脑脉泰组7例(19.44%)复发、残留头晕症状5例(13.89%),复位组15例(41.67%)复发,残留头晕症状13例(36.1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观察各项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RM-IV眩晕诊疗系统复位联合脑脉泰治疗PSC-BPPV能提高其治愈率、减少复发率、减少残留头晕症状的发生率。

关键词: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RM-IV;复位治疗;药物治疗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 positional vertigo,PSC-BPPV) 是最常见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类型, SRM-IV眩晕诊疗系统复位联合药物脑脉泰治疗PSC—BPPV疗效如何本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试验对象

1.1.1诊断标准 依据PSC-BPPV临床诊断BPPV标准:①眩晕发作与头位变化具有相关性: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出现短暂眩晕的病史;②变位试验阳性(Dix-Hallpike 试验阳性):患耳向地时出现以眼球上极为标志的垂直扭转性眼震(垂直成分向眼球上极,扭转成分向地),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min,嵴帽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min ;③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④无耳蜗受损症状[1]。

1.1.2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50~80岁;③遵循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伦理委员会的要求;④取得患者本人知情同意。

1.1.3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及详细的神经科学及耳科学检查,排除了由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耳迷路等疾病引起的眩晕。同时有下列条件之一的患者即予以排除:①妊娠妇女;②体重超过100kg;③高血压病患者试验时收缩压高于150mmHg或舒张压高于90mmHg;④3个月内接受过耳科、心脑血管相关手术及脊柱外科手术者;⑤3天内服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性药物者;⑥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疾病者等不能配合治疗操作及疗效评价者;⑧4周内曾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及心律失常(房颤、室颤等)发作者。

1.2.试验设计

1.2.1分组 72例入选患者者随机分为复位组和脑脉泰组各36例。

1.2.2治疗方法

1)复位组:所有入选患者均由我科从事SRM-IV眩晕诊疗系统诊治BPPV的专职医师完成诊断与复位治疗。所有患者均在该系统上进行Dix-Hallpik试验和滚转试验。依据诊断标准确诊为PSC-BPPV的患者采用360度滚转复位法复位治疗,以右后PSC-BPPV为例简述为:患者固定于治疗椅并佩戴好视频眼罩(美国产EDI 视频眼震电图系统),快速使辅轴逆时针转动45°;继续依次使主轴逆时针转动120°、130°、110°;使辅轴顺时针转动45°,患者回到起始坐位完成治疗。每个体位保持60s,通过眼罩观察眼震情况,如果患者出现眼震,直至眼震消失再转动到下一体位。共治疗2个循序,治疗后患者无需特殊体位限制。复位治疗每7天治疗1次,直至患者变位试验阴性或者患者自觉眩晕消失。

2)脑脉泰组:在首次复位治疗后联合应用脑脉泰胶囊(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80094,30粒/小盒),一次3粒,3次/d,口服药物治疗至28天。

1.2.3.随访

首次治疗7d、28d后嘱患者返院进行疗效评定,随访9个月,主要登记患者症状变化及对生活、工作的影响程度。

1.3疗效评定

1.3.1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BPPV疗效评估标准评估疗效[1]。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最多复位治疗4次);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无效:复位治疗超过4次;眩晕和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的BPPV。

1.3.2复发标准 随访发现患者再次出现位置性眩晕,不论体位与治疗时有无变化,或检查时眼震有无变化,均视为症状复发。

1.3.3观察指标:

1)7天、28天疗效:记录并分别计算各组治疗第7天、第28天患者痊愈率(痊愈数/总治疗患者数)、有效率(有效数/总治疗患者数)、总有效率(总有效数/总治疗患者数)、无效率=无效数/总治疗患者数。2)复发率:复发率=复发的患者数/痊愈的患者数。3)残留头晕症状率:残留头晕症状率=残留头晕症状的患者数/总治疗患者数。4)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28天进行治疗副反应(Treatment Emergert Symptom Scale,TESS)量表评定,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5)实验室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及心电图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x ±s)表示,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行独立样本秩和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2016年10月-2017年3月在我院眩晕室经SRM-IV诊疗系统诊断为PSC-BPPV并入组的患者共72例,其中男26例,女46例,男女比例1:1.77,年龄50~80岁,病史0.5d~30年。各组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5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在复位治疗时均有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平衡障碍等不同程度的发生,复位组和联合组分别6例(16.67%)和5例(13.89%),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无明显不良反应。

2.6实验室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及心电图等,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positional vertigo,BPPV) BPPV是一种由头位改变引发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发作性眩晕,占全部眩晕性疾病的三分之一。尽管该病有自愈性,但仍有大量患者病程持续数月乃至数年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对半规管中以PSC-BPPV发病率最高最为常见多发。依据其发病机制目前PSC-BPPV的最主要治疗方法为复位治疗,但复位治疗后有较高的复发率,有研究显示复位治疗后1年的复发率高达50%,并有较高的残留头晕症状率。BPPV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但有研究提示内耳血供不足可能是BPPV患病的重要因素。

脑脉泰是由红参、三七、葛根、银杏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研究表明具有调节血管张力,扩张血管和解除痉挛作用,改善血液循环及末梢循环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阻断作用,通过拮抗PAF,降低血黏度,减少微血栓形成,增强血氧的利用,从而促进脑缺血区域血液功能的恢复,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3]。故推断脑脉泰可应用于PSC-BPPV的治疗。

本研究7天、28天疗效结果显示:7天复位组和脑脉泰组痊愈率、有效率、无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7天复位组和脑脉泰组疗效相当;28天痊愈率脑脉泰组高于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脑脉泰组治疗效果更好优于复位组;复发率结果显示:脑脉泰组复发率低于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脑脉泰治疗有一定程度降低复发作用;残留头晕症状率结果显示:脑脉泰组复发率低于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药物联合治疗有一定程度减少残留头晕症状的作用。推测其机理可能是脑脉泰促进了内耳小动脉血供,改善前庭微循环和代谢,促进耳石的吸收或减少耳石的形成;使椭圆囊耳石层供血改善,耳石不易发生脱落。因此可作为针对BPPV的辅助治疗,以进一步提高痊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残留头晕症状率。

结果还显示两组在复位诊断治疗时均有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平衡障碍等不适症状的发生,复位组和脑脉泰组分别5例和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两组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及心电图等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均少,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但应注意诊断复位治疗前应充分进行医患沟通,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减少患者恐慌情绪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SRM-IV眩晕诊疗系统复位联合脑脉泰治疗PSC-BPPV可提高其痊愈率,减少复发率及残留头晕症状率,值得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

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52(3):173-177.

2 鄢敏.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现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1):81—84.

3 邹节明,潘佐静,张家铨,等。中药脑脉泰防治急性脑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J].新医学,2003,34(4)增刊:15-16.

论文作者:李卫华123,刘津英124,黄敬123,席刚明123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SRM-IV复位联合脑脉泰治疗PSC-BPPV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李卫华123,刘津英124,黄敬123,席刚明12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