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中国工业增长回顾分析_轻工业论文

1996年中国工业增长回顾分析_轻工业论文

社会经济发展 1996年中国工业增长回顾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中论文,社会经济发展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在宏观经济保持相对紧缩的环境下,工业生产增长继续平稳回落,但与其他产业相比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工业增长结构尤其产品结构在市场需求调节下有所改善,但工业品的产销率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工业增长效益下降的态势比较突出,工业企业亏损问题相当严重。

(一)工业增长速度继续回落,但仍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1.工业生产以较高的速度平稳增长。1996年,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90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 增长速度继续有所回落,与1995年相比降低约1个百分点, 与宏观紧缩政策初见成效的1994年相比,年度增长率已下降5个百分点。但是, 这个增长速度在国际上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与国内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比,工业增长也表现出较快的速度,对经济增长仍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1996年GDP增长能够保持9.5%左右的水平,与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有很大关系。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季度变动看,一季度增长13.6%,二季度增长13.1%,第三季度速度有所降低,只增长11.8%,其中8 月份的增长速度下降为10.6%,但从9月份以后速度又较大幅度回升, 第四季度增长率达到15.7%。总的说来,全年工业增长态势仍较为平稳,下半年的增长速度基本上与上半年相同。

2.国有工业增长速度仍然较低, 非国有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996年,国有工业的增长速度仍相对缓慢,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1042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9529亿元,增长6.4%。从变动态势看, 上半年国有工业的增长速度回落较为明显,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增加值只增长6%, 其中国有企业只增长5.8%,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5和1.4个百分点, 国有经济(包括国有控股部分)在全部乡及乡以上工业新增生产份额中的比重仅有24.7%;下半年国有工业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全年增幅仍相对较低,与1995年相比,国有控股工业增长速度降低2.8个百分点, 国有工业的速度降低0.8个百分点;在新增工业产值中,国有经济的比重只有27.3 %,与1995年(38.6%)相比下降了11.3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降低到只有3.6个百分点。 而非国有工业则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上半年集体工业增长17.9%,其中乡办工业增长19.9%,其他类型工业增长14.3%,增长速度均大大高于国有工业。下半年非国有工业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尤其乡办工业和其他类型工业增幅回落较明显,但从全年看,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5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乡办工业增加值3966亿元,增长18.7%,其他类型工业增加值3687亿元,增长13.1%,还是大幅度超过国有工业的增长水平。

国有工业与非国有工业的增长速度继续存在巨大差距,使国有工业在整个工业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降低,同时非国有工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上升。下半年国有工业的增长速度有所回升而非国有工业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主要原因也许在于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供给有所松动,而市场需求尚未明显升温。

3.地区之间工业增长速度差别较大,西部地区仍明显低于东、中部。1996年,地区工业增长格局基本保持上年的态势。1995年地区工业增长速度改变了以往东、中、西由高到低的格局,三大地带工业总产值增长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5.2%、16.3%和12.4%,中部的速度超过了东部,西部仍明显较低。1996年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工业增长速度分别为14.5%、15.3%和10.7%,中部的速度继续高于东部,只是西部与东、中部的速度差距有所拉大。

1995年,在工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个省区中,东部占7个,中部占4个,西部为0;1996年, 工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价格计算增长15%)的同样有11个省区,分别为天津、河北、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和湖北,其中东部下降为6个,中部上升到5个,西部除四川省的增长速度接近于全国水平外,其余省区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1995年工业增长速度低于10%的有3个省区,其中东部2个,西部1个;1996年, 工业增长速度低于10%的省区上升到5个,分别为北京、山西、海南、云南和甘肃, 其中东部2个,中部1个,西部2个。 这说明三大地带工业增长速度在保持上年基本态势的同时,地带内部各省区之间的速度差距也在扩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

从当年速度的变动态势看,地区工业增长格局在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上半年三大地带的工业增长速度分别为15.8 %、 16%和8.8%,西部的速度远远低于东、中部地区,差距达7个百分点左右;但下半年东、中部的增长速度明显回落,西部的增长速度较大幅度上升,使全年的地区增长速度差别有所缩小,西部与东、中部的速度差距降低为3.8—4.6个百分点。上半年工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区有12个,其中东部7个,中部5个,但全年速度东部超过全国水平的省区减少6个;上半年工业增长速度低于10%的有7个省区,其中东部和中部各1个,西部5个,但全年速度低于10%的省区东部增加到2个, 西部减少为2个。东部个别省区的增长速度波动幅度很大,如海南省, 上半年工业增长速度高达22.6%,但下半年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其中12月份与上年同期相比负增长6.1%,导致全年速度只有9.4%;而西部一些省区则增长速度上升很快,如青海省,上半年工业增长速度只有4%, 但下半年增长速度大幅度加快,其中12月份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1.7%,使全年速度上升到10.0%,贵州和新疆的速度变动也有近似态势。

现阶段地区工业的增长速度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区经济的增长速度,尤其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更是这样,因此,东、中部与西部以及三大地带内部省区之间工业增长速度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们之间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

(二)工业增长结构有所改善,工业品产销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1.轻、重工业在基本同步增长中趋于协调。1996年,轻、重工业的增长关系改变了前两年轻工业增长速度一直较大幅度高于重工业的格局,出现了基本同步的态势。自从宏观经济适度紧缩的政策起作用以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增长速度一直存在较大差距,1994年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9.6%,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6.5%,轻工业的增长速度比重工业高3.1个百分点;1995 年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6.7%,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2%,轻工业的速度比重工业高4.7 个百分点,差距有所扩大。轻、重工业增长速度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轻工业的增速仍然偏快。但1996年以来,轻工业增幅进一步回落,重工业增速有所加快,轻、重工业出现基本同步的态势。上半年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3.4%,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3.1%,轻、重工业的速度差别缩小到只有0.3个百分点;下半年轻工业基本保持上半年的速度, 重工业的增幅略有降低,但二者的差别仍不大。从全年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1099亿元, 增长12.7%,轻、重工业的速度差别只有0.8个百分点,比1995年缩小3.9个百分点。

轻、重工业出现基本同步增长的态势,主要是由于轻工业增幅继续回落(比上年又回落3.2个百分点), 而重工业增速转为略有加快(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 这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变动态势有关,也与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构性特点有关。从我国基础工业较为薄弱,各产业部门技术装备亟需加强,以及轻工业产品供过于求问题较为突出等方面看,轻、重工业出现同步增长态势,即轻工业增速下降,重工业增幅上升,是合理的,是工业增长结构趋于协调的表现。

2.工业消费品在市场需求调节下增长结构进一步调整。1996年,在月度统计的50种轻工业产品中,有31种产品生产不同程度增长,占62%,有19种产品生产有所下降,占38%,它们基本上都是市场需求调节的结果,或与市场需求的影响直接相关。

1996年轻工业产品中增长很快的主要有录像机、照相机、房间空调器和无酒精饮料,增长幅度分别达到55.1%、48.3%、24.3%和24.3%;增长较快的产品主要有合成纤维、家用洗衣机、毛线等,增长速度在18.9%至11.4%之间;生产下降幅度很大的产品主要是抽油烟机、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等,降幅达20%至30%;生产下降幅度较大的产品主要有吸尘器、录音机、组合音响、纯棉布、电饭锅、电视机等,降幅在11%至19%之间。一些1995年增长很快的轻工业产品在1996年出现了负增长(如家用电冰箱由上年增长21%降为1996年负增长0.14%),另一些产品在1995年负增长,而1996年又增长较快(如家用洗衣机在上年负增长13.6%,1996年转为增长13.1%),这说明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动使消费品生产迅速变动,增长结构在市场机制调节下不断调整。

3.生产资料产品的增长结构继续得到改善。1996年,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受到适度控制,基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得到一定倾斜的条件下,生产资料产品的增长结构继续保持改善的态势。在月度统计的113种主要重工业产品中,有81种产品有所增长,占71.7%, 有32种产品生产不同程度下降,占28.7%。产品增长结构表现出以下三个明显的态势:

一是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产品保持稳定增长。1996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2.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4%,增幅比1995年上升2个百分点,其中原煤和原油均增长6.4%,增幅比1995年分别上升1.9和4.4 个百分点;发电量的10549亿度,比上年增长7%,大体保持1995年的增长态势。主要原材料产品也稳定增长。1996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 比上年增长7.6%,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 对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起了重要作用;钢材产量达到8551万吨,增长7.7%,改变了1995 年的负增长局面;铁合金增长3.6%,十种有色金属增长7.4%;硫酸、硝酸、纯碱、烧碱、乙烯、合成氨等主要化工原料的增长幅度在6.7%至23.8 %之间;化肥和化学农药分别增长9.6%和18.3%;合成橡胶、塑料、 合成纤维聚合体分别增长12.3%、18%和7.3%; 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和平板玻璃分别增长5.7%和10.6%。

二是信息、通讯产品生产继续高速增长。在国内信息、通讯事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信息通讯产品的市场需求保持旺盛的势头,这些产品的生产大多数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1996年,微型电子计算机达到69.3万台,比上年增长72.1%,程控交换机达到1933.8万门,增长18.3%,其中数字程控交换机增长23.4%,集成电路达到43576万块, 增长39.3%。

三是一些投资类机械产品生产进一步下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一些投资类机械产品已经连续三年生产下降。1996年,发电设备、交流电动机、工业锅炉的生产分别下降6.7%、6.2%和1.8%, 金属切削机床生产下降16.4%,但主要是大型机床下降(降幅为22.4%),数控机床和高精度机床仍分别增长8.9%和9.0%。这说明市场需求在调节着产品生产结构的变动。

除了以上三方面之外,大多数汽车、机车类产品的生产有不同程度增长。1996年,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2.6%,增幅比1995年降低7.4个百分点,但轿车的增长速度仍高达23.4%;拖拉机增长32.0 %, 速度与1995年相近;摩托车增长13.2%,机车增长7.7%,客车增长12.6%。

4.工业品产销率仍较低,产成品库存规模偏大。1996年工业增长结构虽有所改善,但工业品产销率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产成品库存积压问题仍较为突出。上半年工业品产销率为93.75%, 比上年同期下降0.92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销率下降0.7个百分点, 重工业产销率下降1.1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比生产增长速度低1.2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的销售增长分别比生产增长低0.9和1.3个百分点。下半年产销率有所上升,第三季度为96.16%,第四季度上升到98.88%,但全年产销率仅为95.86%,比上年还低0.06个百分点, 与正常水平相比低1-2个百分点。按产成品资金占用相对水平测算,11月末,产成品可供销售天数为46.3天,比上年同期上升1.1天。

上半年工业品产销率明显下降(其中第一季度产销率比上年同期下降1.77个百分点)的主要原因,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的影响;二是市场消费需求由旺趋稳;三是对外贸易困难加大,出口下降;四是国外家电、机械等进口产品冲击国内市场。产销率下降导致库存积压上升,家电及主要耐用消费品、纺织品、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和机械产品等的库存上升问题在上半年都比较突出。库存上升使产成品资金占用增加,到11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5430亿元,增长15.6%,比上年末新增800多亿元。同时,企业产品产销不畅、 库存上升又进一步造成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更加严重。截止1996年11 月末, 企业应收帐款净额高达9257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8.4%,与年初相比,新增拖欠1200多亿元,平均每月增加100多亿元。

(三)工业增长效益明显下降,企业亏损问题严重

1.全年经济效益水平下降,但下半年效益相对回升。1996年1-11月累计,全国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133.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利税总额4290.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7%;工业资金利税率为7.09%,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47%,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53和1.07个百分点。到11月末,亏损企业亏损额已高达116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42.9%,亏损额占实现利税总额的比重为27.2%,比上年同期上升8.3 个百分点,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为25.3%,超过了“八五”时期各年的亏损面,亏损率(亏损企业亏损额占盈利企业盈利额的比重)高达50.7%。从季度变动态势看,第一季度效益下降幅度最大,企业亏损最为严重。上半年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36.3%,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同期上升50.5%,资金利税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和1.5个百分点。下半年效益状况有所改善,其中11月份工业效益水平明显好于前10个月,当月实现利润总额205.7亿元,比1-10月份平均水平高112.9亿元,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分别比1-10月份平均水平高10.8亿元和14.2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势也趋缓,当月增亏48.1亿元,比1-10月份月均亏损额低63.3亿元。

2.轻、重工业效益均下降,重工业降幅较大。1996年上半年,轻、重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3.7%和32.4%,利税合计分别下降3.8%和7.8%,亏损企业数所占比例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3 个和3.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分别增加64.9%和40%。轻、 重工业的效益下降和企业亏损都相当严重,其中轻工业的问题较为严重。下半年轻、重工业的效益下降和亏损增加都有所减缓,但轻工业的减缓幅度较大,使全年的效益水平转变为相对好于重工业。1—11 月份与上年相比,轻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下降15%,重工业下降23.9%;利税合计,轻工业增长6.7%,重工业下降5.4%;亏损企业亏损额,轻工业增加52.4%,重工业增加35.4%。

3.集体工业效益水平提高, 国有工业和其他类型工业效益下降。 1996年,各所有制工业的效益水平变动差异很大。上半年,当国有工业和其他类型工业的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均比上年同期下降时(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利润下降88%,利税合计也下降14.7%),集体工业却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3%,利税合计增长12.3%;集体企业的资金利税率和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分别比国有企业高2.7 个百分点和0.63次,比其他类型企业高0.7个百分点和0.45次。下半年, 集体工业的增长效益进一步提高,使全年效益水平明显高于上年。1—11 月份,集体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0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 应交增值税和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分别增长22.7%和9.6%; 而国有工业的应交增值税和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分别增长4.8%和11.9%, 但利润总额只有27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5.1%; 其他类型工业的应交增值税和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分别增长14.9%和13.2%,利润总额也下降4.1 %。

同时,集体工业的单项效益指标也大多数高于国有工业和其他类型工业。1—11月份累计,资金利税率,集体企业为8.61%, 其中乡办工业为11.64%,而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分别只为6.41%和7.66%;成本费用利润率,集体企业为2.99%,其中乡办工业为4.22%,而国有企业为1.21%,其他类型企业较高,为4.58%;流动资金周转次数,集体企业为1.91次,其中乡办工业为2.44次,而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分别只有1.29次和1.48次。

值得高度重视的是,1996年国有工业企业的效益下降和亏损增加问题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由于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持续下降且降幅很大,在全部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中,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从1994年的50.5%,1995年的41.2%,降低到1996年1—11月份的24%,已不足1/4, 明显低于国有企业的产值比重,也比国有企业在新增工业产值中的比重(27.3%)低3.3个百分点。并且,国有企业的亏损面大,亏损额高, 涉及范围广。到11月末,在月度统计的6.8万家国有企业中,有3万家亏损,亏损面为43.7%,比上年同期上升5.7个百分点,亏损额达715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42.1%,亏损率高达72.4%,国有企业亏损额占全部企业亏损额的61.4%。3万多家亏损企业的资产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的32.7%,职工占全部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45.2%,涉及到1900万人的工作和生活。

4.大中型企业效益下降幅度较大,但总体效益水平仍较高。1 —11月累计,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75.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8 %,降幅比全部工业企业高6.8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应交增值税增长6.1%,增幅比全部工业企业低2.6个百分点; 大中型企业亏损企业数比上年增加22.7%,亏损面达43%,分别比全部工业企业高8.7个和1.77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中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增加46.4%,增幅比全部工业企业高3.5个百分点。

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下降幅度既大于全部工业企业,也大于整个大中型企业,但与国有小型企业相比,利润下降幅度较小,亏损上升幅度较大。1—11月份,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46 %,降幅比全部国有企业小9.1个百分点; 国有大中型企业应交增值税增长5.4%,比全部国有企业高0.6个百分点;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企业数比上年增加20.1%,亏损面达47.6%,分别比全部国有企业高3.4个和3.9个百分点; 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增加43.5%,增幅也比全部国有企业高1.4个百分点。

不过,大中型企业的总体效益水平仍高于小型企业。撇开产品产销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较高这两个因素不说,1—11月, 大中型企业的资金利税率为7.62%,比全部工业企业高0.5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2.95%,比全部工业企业高0.48个百分点;但大中型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下降到只有1.35次,比全部工业企业低0.12次。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各项效益指标仍全部高于国有小型企业。1—11月份,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分别为7.18%、1.79%和1.31次,分别比全部国有企业高0.77个百分点、0.58个百分点和0.02次。

5.大部分地区效益水平下降,西部地区问题较为突出。与轻、重工业和各类企业的效益状况变动态势基本相同,各个地区的效益水平下降也是在上半年较为突出。1—6月份累计,全国除西藏外的29个省区中,只有山东和河北的利润总额有所增长(分别增长10.3和5.7%), 其余27个省区均利润总额下降,其中有12个省区为净亏损,3 个省区的净亏损额超过了10亿元;利税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的省区也只有8个, 其余21个省区均利税总额下降。

下半年大多数省区的效益下降有所减缓,这使全年效益状况略有好转。1—11月,全国29个省区(不含西藏)中, 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的有25个,比上半年减少2个,利润总额增长的省区上升到4个,依次为山东(增长22.6%)、河北(增长21.2%)、云南(增长13.9%)和天津(增长0.1%);净亏损的省区有10个,也比上半年减少2个;利税总额下降的省区有17个,比上半年减少4个,利税总额增长的12 省区依次为山东、河北、云南、安徽、浙江、辽宁、宁夏、河南、江苏、黑龙江、福建和天津。

在地区工业效益水平普遍下降中,东部地区的情况相对较好,西部地区的问题显得较为突出。1—11月份,利润总额增长的4个省区,东部地区占3个,西部地区有1个(为具有产业特殊性的云南);净亏损的10个省区,东部占2个,中部占2个,西部有6个, 其中净亏损额超过10亿元的4个省区,中部和西部各占2个;利税总额下降的17个省区,东部占5个,中部占6个,西部也占6个,其中还有1个省区(青海)的利税合计为负数(-2.32亿元)。

6.工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层原因在于企业机制。1996年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成本费用增长过快。企业效益下降幅度较大的上半年,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2.2%,但产品销售成本增长13.5%,产品销售费用增长25.3%,财务费用增长19.5%,全部职工工资总额增长12.9%,均超过了销售收入的增幅,从而导致利润下降。1-11月,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2.3%,但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增长12.9%、24.3%和16.8%,也都影响到企业利润。二是产品销售不畅。产品销售不畅和库存增加,导致产成品资金占用过大,企业间相互拖欠进一步上升,这既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剧了资金紧张状况,还使企业利息负担更为沉重,企业效益势必受到很大影响。1—11月企业利息支出总额达到20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利息支出额为企业利润总额(盈亏相抵后利润)的1.77倍,为盈利企业盈利总额的87%,而国有企业的利息支出则为全部国有盈利企业盈利总额的1.2倍,因而导致了工业收益的大量分流。此外, 工业品出口大幅度下降,以及部分企业以多提折旧方式转移利润,也影响了工业增长中的经济效益水平。

这些直接原因的背后存在着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就是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企业自我约束和优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尚未形成,大多数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尤其国际竞争力弱,因而随着经济持续降温和市场约束增强,“速度型”效益和“涨价型”效益消失,很多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纷纷陷入困境。这种工业增长质量低的状况,是外延型和数量型增长方式的基本表现,因此,加快工业增长方式转变已成为阻止经济效益下降的当务之急。

标签:;  ;  ;  ;  ;  ;  ;  ;  ;  

1996年中国工业增长回顾分析_轻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