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刘方萍,王婷婷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刘方萍,王婷婷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98-01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是一种心内科常见的疾病,多见于具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其中以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较为常见,心律失常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脏功能以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等,往往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心律失常一般可按其发生时心率快慢、发生机制以及其引起的循环障碍的严重程度和不同预后进行分类。按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按发作机制可分为冲动形成的异常和冲动传导的异常两大类,心律失常也因其不同类型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各个系统的动脉供血不足,如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供血不足、肾动脉供血不足以及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等。心律失常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脏功能以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等,往往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心律失常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往往会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我院对心内科治疗的其中 150 例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综合临床护理措施,并与对照组进行的一般护理措施相比较,其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 300 例,其中男性 186 例,占 62.0%;女性 114 例,占 38.0%,年龄35 ~ 81 岁,平均年龄 56.9 岁,按患者原有的器质性疾病分类可分为:冠心病 203 例,高心病 57 例,风心病 23 例,肺心病 17 例,将上述 300例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50 例患者,男性 92 例,占 61.3%;女性 58 例,占 28.7%,年龄 35 ~79 岁,平均年龄 53.8 岁,其中冠心病 101 例,高心病 28 例,风心病 13例,肺心病8例;对照组150例患者,男性94例,占62.7%;女性56例,占 27.3%,年龄 37 ~ 81 岁,平均年龄 58.1 岁,其中冠心病 102 例,高心病 29 例,风心病 10 例,肺心病 9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 WHO 所规定的关于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以及原发器质性疾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临床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心电图等检查得以确诊,两组患者均需采取持续泵入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其中对照组 150 例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主要有以下方法:首先对每个入院的心律失常患者应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特别是症状危急的患者立即进行心电监护,若伴有呼吸困难应立即吸氧,其次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道,给药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以及给药速度;病情较平稳的患者应嘱其戒烟戒酒、维持膳食均衡以及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习惯等,同时患者身边要备好心律失常常见的急救用品和药物(如除颤仪、气管插管、利多卡因等),如发生紧急情况可立即予以及时救治。实验组 150 例患者则在上述一般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上包括用药护理、不良反应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主要有:心律失常根据类型不同需给予不同药物治疗,所以需向患者进行有关的用药护理,首先应向患者说明不同药物的作用及其按时用药的必要性,叮嘱患者应按医生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减小或增大用药剂量,更不可擅自停药,然后对已服药患者加强观察和护理,严密观测其不良反应,一旦发生立即采取针对措施进行救治;胺碘酮用药后常有甲状腺功能障碍等副反应,所以不良反应的护理显得较为迫切,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密切监测心率变化;最后就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时时刻刻给予心理干预,因为患者常常对此病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发作,心理干预措施主要有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明心律失常这类疾病,时常鼓励患者从而使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得以提升。

1.3 疗效观察

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经胺碘酮治疗和临床护理后的血压和心率,然后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的数据与资料均采用 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定量资料采用 t 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为ɑ=0.05,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措施,其临床疗效结果比较,实验组护理后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后血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律失常患者多表现为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日常生活,所以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和综合护理显得尤为关键。综合护理包括一般常规护理、用药护理、不良反应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心律失常患者首先应采取积极地药物治疗,然后给予相应的临床综合护理,可以培养患者良好的情绪以及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对用药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可有效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我院心内科通过对其中 150 例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综合临床护理措施,可明显减慢患者的心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华容,张辉.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30 例临床护理 [J].当代医学,2009,16(4):11-12.

[2] 王艳.心律失常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1):56.

[3] 王瑞,唐加斌.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J].广州医学 2010,21(23):15-16.

论文作者:刘方萍,王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  ;  ;  ;  ;  ;  ;  ;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刘方萍,王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