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巴音格勒蒙古自治区农二师焉耆医院手术室 新疆 巴音格勒 841100)
(2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首届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一年后的工作感受,反映开展急诊急救专科培训的效果。方法:对某地18名首届急诊急救专科学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现象学的分析方法及NVivo 10.0中文版软件辅助分析资料。结果:首届急诊急救学员的工作感受可归纳为3个维度,各维度之间编码权重不同。其中:“临床护理”表现为培训后临床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更加扎实、自我效力感增加;“组织影响”表现为专科培训对学员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学员与组织的应答中存在两面性;“教学境脉”下,在来至不同级别医院的学员中表现出一定的教学分离现象。结论:本地区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提升自身价值感,丰富职业角色。专科培训模式还需结合医院等级及实际需要进行科学调整,重视专科护士的合理使用与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 兵团;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调查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300-03
【Key words】XPCC;Emergency ;Specialized Nurses; Qualitative Research
20世纪初以来,护理学进入了专科化发展阶段,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高级护理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APN)的程度,形成了各自具有代表性的高级护理实践角色,称为“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s, CNS)”[1]。2005年起,临床护理专科化在卫生部指导下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本次通过现象学研究方法,了解18名首届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学员一年后的工作现况,分析本地区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访谈对象
以本地区急诊急救专科培训并顺利结业的首批19名学员为访谈对象。纳入标准:①仍在从事护理行业工作,②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离开医疗行业者。实际访谈18人。
1.2 方法
借由半结构式访谈材料对访谈对象进行一对一访谈。问题包括:①“您从拿到专科护士资格证书到现在,工作中的收获或感受是什么?”②“培训后您在护理群体里的作用有什么变化吗?”③“您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没有什么想法?”。实际访谈中受访者都被问及她们日常工作流程及工作细节等。访谈形式根据受访者的实际情况以网络视频、电话访谈、面谈3种形式展开。为了收集访谈细节及补强断裂的信息,在回答主要问题后,访谈者根据需要及时续问,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追问,访谈前征求同意后进行录音或视频录制。一次访谈时间介于60~90min。访谈结束后由邀请另外一名研究员在24h内整理访谈材料,其中:纯文字材料3份,录音材料10份,影像资料5份。
2.资料整理、编码与分析
2.1 资料整理
阅读揣摩文本、录音、影像的所有访谈资料,注意非言语信息的隐藏信息,并将录音及影像资料通过NVivo软件的媒体工具列进入听打模式建立逐字稿,成为文件类型原始资料,将所有文本材料按照阿拉伯数字01~18编号后导入NVivo10.0内部资料。
在NVivo软件中,当文本中有意义的陈述被编码成参考点之后就会产生节点(Nodes),通过节点可以找到原始文本被编码的段落,一段文字覆盖几个节点,则应分别标记。本次研究共标记节点400多个,由366个参考点组成,形成编码的基础资料。
2.2 资料编码与分析
依据特劳斯[5](Strauss)的编码方式整理资料。(1)开放式编码,即将所获取的节点进行归纳分层。编码的获取以相关词语或内容出现的频率而定,即某个主题在文本中反复出现,则聚焦这些主题,例如“对有机磷中毒知识更加了解”、“留置针穿刺技术熟练”及相关表述等被反复提起,使用“急诊操作技术的进步”作为层次主题,并在资料中继续需找这一意义的内容,将其编码至此主题下,最终归纳出22个层次主题。(2)轴心编码,即形成概念词阶段,此阶段的重点是建立编码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用更具概括性的概念类属,分析过程采用常见的原因-结果思维范式,例如本研究中以“培训后工作的收获?”为问题的母节点下,形成“知识获取”、“临床实践”、“自我效力”三个编码主题的层次主题。(3)选择式编码,即核心类别的形成阶段,是在层次主题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分析,形成最终的主题维度。
3.结果
3.1 访谈对象基本资料
访谈对象18人,年龄为28.72(24±34)岁;工作年限为8.44(5.00±11.25)年;专科年限6.11(4.75±7.00)年;学历结构:本科2人,大专14人,中专2人;职称结构:主管护师2人,护师9人,护士7人; 学源结构:三级医院5人,二级医院9人,一级医院4人。
3.2 主题维度编码结果
通过不断编码,分析出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工作感受可以归纳为“临床护理”、“组织影响”、“教学境脉”三个维度。层次节点及参考点频次统计结果见表。
3.3 本地区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后工作效果分析
3.3.1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维度参考点占总数的47.00%,是此次访谈中最直观,频率最高的表达,共归纳出三个层次主题。
“临床实践”主题表现为学员通过培训操作更加熟练,如02号学员:“抽血气几乎不会失败。”另外学员“看到了差距”,表明专科培训使学员对临床实践获取的需求增高。
知识获取主题下“理论更加扎实”、“遗忘的知识点重新想起”的表述被反复提起,表明系统的培训学习使理论更加巩固。而“还有这么多东西自己不知道”反映出专科培训使新的急诊急救知识得到传播。
自我效力反应在非技能的获取对学员完成工作时的影响,专科培训锻炼了学员的心理素质,“120现场没有人能帮你” “紧张”等表述被反复提起,另外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态度更加认真:“更加仔细对待工作”,而“稳重”、“有信心”、“没有以前浮躁”此类对自我肯定的词语在学员中反复被提及。
3.3.2组织影响 组织影响参考点占总数的38.52%,主要表现为学员与组织之间相互的影响。
教学影响主题下,学员将自己培训中所获做汇报经历的比例为100% ,表现出专科培训使专科知识得到了进一步传播,也间接表明专科培训在护理继续再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分量。另一方面,学员表示:“现在带教学生,讲的知识更丰富”, “年轻医生有时问我意见”都反应专科培训后学员在组织中对他人教学能力的影响提高。
组织应答主题下,学员表示培训基地的“医护关系好,工作配合好”,对她们“敬佩”并“向他们看齐”,学员看到培训单位“分工很明确”“回来给领导建议”,都反应出专科培训基地的文化与管理间接影响培训效果。而另一方面,也有学员表示“干多也不会多拿钱”专科护士在待遇上与普通护士没有差异。另外“你一个护士能改变的有什么呢?”表现出学员在组织影响中存在应答无效的现象。
3.3.3教学境脉 教学境脉维度参考点占总数的14.48%,表现为存在一定的教学境脉分离现象,总结如下。
培训广度与深度主题下主要存在问题有(1)无法学以致用,原因可能与“病人病种单一”,“重一点的病号都去大医院了”有关。(2)需求未得到满足,有些学员感觉“想着重关注的内容没有学到那么多”。另外,临床病例的随机性使“在理论里提到”了,“却没有遇到(此类病人)”。
4.讨论
4.1 提升护士护理能力及自身价值
研究显示,专科护士培训后无论是临床实践还是知识水平都使学员收获颇丰,提升了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能力,达到了急诊急救专
科培训的目的,这与国内其他地区培训的结果一致[3-4]。专科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价值感,继而提升了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职业认可程度。护士群体的职业倦怠严重,护理人员的离职率高,职业认同低[5-6],而急诊科的工作强度、工作压力等都高于一般科室,急诊科护士的职业认同等问题更应值得关注。
4.2 丰富护士职业角色,提升影响力
专科培训为护理人员朝着更加专业化、多功能化发展提供必要条件[7]。研究显示,专科培训使得学员在教学素养和管理方面能力提升,在18名专科护士中有护士长1名、带教组长2名。提示我们,随着护理专科化的深入发展,增加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方面的培训内容是值得考虑的。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部分医院专科护士的工作内容和薪酬与普通护士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可能与组织对护理群体在医疗行业的技能性和竞争性不够重视有关[8]。
4.3 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访谈中类似“学习到的知识没有用上”等回答多集中在一级医院的学员;对于“自身感受及知识获得”表述多来自二级医院的学员;而来自三级医院的学员,兴趣多集中在急诊流程、急诊科管理方面的学习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护士培训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课程体系的建立也从需求者的角度出发[9]。
本地区应借鉴发达地区有利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本地区专科培训教学体系,探索和建立从需求者的角度出发,实行按需施教专科护士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导论[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23.
[2] Ebrahimi, Hossein;Nikravesh, Mansoure;Oskouie, Fatemeh; et al.Ethical behavior of nurses in decision-making in Iran.[J] Iranian Journal of Nursing & Midwifery Research,2015,20(01):147-155.
[3]牟绍玉,李福英,陈琰晗等.重庆市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3):243-245.
[4]孙婷,金静芬,胡斌春等.浙江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培训与考核[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8):920-922.
[5] Faris Alsaraireh1;Mary T.Quinn Griffin2;Scott R. Ziehm3;et al.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 among Jordanian nurses in psychiatric uni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Nursing,2014,23(5),460-467.
[6] Nicola Andrew.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nursing: Are we there yet?[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12.32(8):846-849.
[7] Dury, C.Hall, C.et.al. Specialist nurse in Europe: education,regulation and role[J].Int Nurs Rev.2014.61(4),454-462.
[8] Yvonne ten Hoeve,Gerard Jansen,Petrie Roodbol.The nursing profession:public image,self‐concept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A discussion paper[J].J Adv Nurs,2014,70(2):295-309.
[9]程秋泓,宋葆云,山慈明等.护士岗位培训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276-279.
论文作者:余雪梅1,刘明秀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专科论文; 护士论文; 学员论文; 急诊论文; 主题论文; 工作论文; 维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