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英语论文,能力论文,学生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1]。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形式,学生借由朗读,可以掌握英语阅读技能,进而提升英语听说能力。一般说来,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形成,须经以下四个阶段:

一、认真倾听,潜移默化

听课文录音,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朗读的技巧,感知该文在语音语调、语言修辞、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色,把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听教师领读,学生能看清老师的口型,掌握正确的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在静听的基础上模仿重音、语调、连读、不完全爆破等朗读技巧,初步获得对语音语调的感性认识[2]。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中的词组climb mountains,学生如果不认真听,mountains这个单词中的ou就容易发错音,/tn/也容易发成/t/;《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5中的词组thank you,如果学生不仔细观察老师的口型,/θ/会发成/s/。学生只有认真听,仔细观察,发音才能到位。

二、模仿练习,自然提升

1.先无声读,再有声读

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眼睛和大脑的活动。因为默读不受发音的影响,注意力比较集中,所以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默读课文,有助于很快找出文中的生词,为流利地朗读课文扫除障碍。

2.先个别读,再集体读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先请几个发音较准确、胆子较大的学生领读,教师在一旁监听,等学生领读完之后,再与全体学生通过回忆来指错和纠错。在部分学生进行了朗读的初步尝试之后,再要求学生齐读。齐读是学生进行朗读的自我实践过程,可以增加学生朗读的机会,也便于教师检查和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问题,还有利于胆小的学生跟读。

3.先组内读,再点名读

在慢速领读一两遍,学生听清、听懂、模仿得较准之后,教师则将朗读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反复操练,进行模仿。教师可以将学生们按座位以纵排或横排方式组成小组,让学生逐一在小组内进行大声朗读,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感受成功的机会(轮到朗读有困难的学生时,组内学生可以帮读,以免个别学困生心理受挫)。

组内朗读后,多数学生已能将课文读通、读顺,此时教师再点名,学生便会积极举手争取当众朗读的机会。

三、尝试诵读,情感投入

1.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喜爱的朗读形式,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编写,并力求使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等四个方面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中紧密联系,融为一体。采用分角色朗读,更能将英语学习融入有情境的对话之中,使学生在操练句型时就学到现实生活中有交际价值的语言。如《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5 Plus and minus中的游乐场中小丑驯海豚,5B Unit 6 A PE lesson中的体育课,都能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感受到不同角色的魅力。

朗读指导的实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朗读既是目标,更是方法。分配不同的人朗读不同的文本角色不一定就是分角色朗读,至少未必是有效的分角色朗读训练。分角色朗读应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指导的重点应落在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和挖掘角色的个性上[3]。如《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2 A telephone call中的两个角色Su Hai和Helen,学生只有在充分阅读文本之后,才能通过语音、语调的处理将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来。

2.配音朗读

配音朗读,十分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尤其是挖掘学生的独特体验与独特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读,学生就读得真切、有味道。《牛津小学英语》每册教学参考书都给每个单元的A部分配备了精彩有趣的课文动画,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课文动画,让学生配音,学生优美的语音语调将给英语课堂带来无限生机。

3.话剧型表演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不少对话安排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场景。如从时间上分,5B Unit 7 A busy day可分为Scene One:In the morning,Scene Two:At noon和Scene Three:In the evening;从人物上分,6AUnit 7 At Christmas可分为Scene One:Jim,Dad and Grandparents和Scene Two:Jim,Dad and Mum。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其喜欢的一个场景进行朗读表演,他们优美的动作、逼真的神态、夸张的语言会把课文表演得惟妙惟肖。

四、读出感悟,展现个性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朗读之后能把课文背诵并复述出来是英语朗读教学应达到的较高要求。实践证明,背诵下来的语句往往是在听说读写的场合运用得最熟练的语句,复述出来的段落则更多融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课文的背诵和复述,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知识的巩固和积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系统连贯的言语能力,同时还能反馈教学的得失。

如《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一位学生在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对课文进行了如下复述:

Peter is an English boy.He lives in London.He is12.He has a brother and a sister.He likes listening to music and making model planes.He wants a penfriend in China.Liu Tao would like to be his penfriend.He wants to write to Peter.He needs some writing paper,an envelope and some stamps.He is going to tell Peter about his school,his favourite subjects,his new house and his e-mail address.

由此可见,大量的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前提,语言积累得越多,语言输出就越自然。

目前小学课程设置中英语课时较少,课内朗读训练机会十分有限,要学好英语,只能将学习时间延伸到课外。科学实验表明,放学回家后及时放录音,反复跟读,并及时地复习刚学过的教材,学习效果更好。不过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往往需要家长的监督以及教师的一些检查和鼓励的手段。心理学实验还证实,两次有意识的记忆中间隔一次睡眠,记忆会更牢固。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教给他们更科学有效的朗读习惯,要求学生每天朗读两次,临睡前一次,起床后一次,每次20至30分钟为宜[4]。

不管是教师范读,还是学生个别朗读、分角色读,依赖其中任何一种朗读形式都是不够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的差异、情感表达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朗读指导形式,激发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的兴趣与热情。在生动活泼的语言情境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感受到英语的魅力,语音教学与语流教学得以顺利结合。

标签:;  ;  ;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