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络在线课程教学模式使得人们当前的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创新,微课程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不仅有着独有的优势,而且凭借优秀的技术操作平台赢得了国内许多学校的青睐和欢迎。微课程也在各类学科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作为本次探讨的对象,以此来研究微课程的引入为其个性化的教学所带来的提升效果以及应用现状,从而借此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网络教学
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作为一个崭新学科的信息几乎的出现,让传统教育的局限性越发的明显。信息技术在普通高中的发展受到限制,学生的基础不同、城乡差异、认知程度不同,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教学进度。现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的提升体现在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开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1.1 教学环境单一枯燥且资源匮乏
信息技术课本该是资源量最大的,更新速度最快的,但现实是书本教材滞后太多,书本上的知识更新过慢,例子千篇一律。且有关统计表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实施上,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资源更新不快,课时量少,作为
高中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更是“辅助课”,甚至有人称其为“休闲课”。
1.2 教学训练重复且收效甚微
高中生长期处于繁重的学业压力之下,在学习像信息技术这样的实践课程时,通常会期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但是目前很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的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在趣味性上的需求,一味地讲解教材上枯燥单一的内容,然后进行简单的课件演示,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节课就结束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和训练课程不仅会让学生觉得课程内容过时乏味,而且很容易失去仅有的一些兴趣,从而无法潜下心来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中来,掌握应该具备的知识点。
1.3 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并不纳入到高考的评选范围以内,因而学生对该课程欠缺正确的学习态度,认为这门课程只是作为一种可以放松自己,休息身心的“闲课”,因而在无法认真投入精力的前提下,也就无法具备主动学习该项课程的积极性,无法和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积极的互动。
1.4 师生互动较少不利于教学
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的总教学课时应该为 70 学时。但实际授课中,每周一节都很难保证。有限的时间内,只能讲授有限的内容,师生很难深入交流。此外,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存在偏差,对其定位不清,造成对其态度模棱两可,甚至有学生认为“计算机课”可有可无。
二、微课程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设计与制作流程
3.1 教学设计
要想在利用微视频做好教学,必须先设定清晰地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则依赖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课程大纲以及学习难点,并要注意始终将教学设计目标贯穿到后续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的制作中去。另外,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
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实现快速切入微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来,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案内容主次分明,逻辑清晰的为学生加以辅助讲解,以帮助其更好的吸收视频中的知识点,最后以简短的结语来收尾和回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脚本设计
脚本设计是做好微视频制作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进一步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细化和完善。借助脚本,教师可以实现对微视频进行分场景制作,编排文字和图片内容,同时适当的加以教学旁白的指导。同时还能够通过脚本中的核心
内容来为微视频设定整体的设计风格,细微调整界面动画,还有查找所用到的资源和素材。
3.3 设计并制作微视频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所涉及内容的属性,信息技术课程一般包括理论课、技能课、实验课和作品制作课四种课型,其中技能课所占的比重最大。根据微课内容的不同采用制作方法的不同,微视频的制作流程略有差异。对于理论类的知识可以采用PPT 制作法,对于技能类的知识,采用录屏法以便清晰的记录操作的具体步骤。
3.4 设计教学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通过学习任务单,学生了解了微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重难点、所需的预备知识、支架资源等。预备知识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评估,自我检查是否具有展开微课学习所需的基础知识。如果有,展开学习,否则请认真学习预备知识和支架资源的内容。
3.5 微练习设计
微练习的设计是为了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微练习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知识点来设计,题目宜少不宜多。微练习可以是客观题,也可以是主观题,可以插入到微视频的观看过程中,也可以单独进行。
四、微课程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个性化教学效果
4.1 分解课程难点且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这一学科通常会涉及到较多的知识点,而且相对其它学科来说在难度方面相对更大,再加之其本身属于技能操作类的学习,因而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其过于繁琐而失去耐心和兴趣。但是微课程的出现很好的缓解了这一问题,不仅短小精悍,而且细节讲解到位,对于单个知识点的讲授十分具有针对性。引入微课程不但让教师减少了大量重复性的教学工作,而且还让学生重新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抱有信心,吸引其投入精力到微视频教学中来。
4.2 提供个性化的重复性学习环境
对于高中生而言,信息技术课程需要理解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但是却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机会,而教师在具体的课堂讲学过程中往往会教授大量的知识点,其中不仅涵盖了较多的技能操作,而且教师往往只会花费较少的时间为学生演示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多半会难以记全操作流程,即使课堂上记住了,如果缺乏及时上机巩固的机会也会迅速忘记。微视频则通过设定课程难度、等级,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各阶段的微视频自行观看并复习知识,然后根据微视频的讲解内容,边看边动手,重复进行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在边
学边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得更为牢固,而且还使得学生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4.3 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并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很多高中学校里,担任信息技术学科的老师往往一人身兼好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而且平均一个班级每周 1 课时。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必须忍受重复讲解,反复讲授所带来的枯燥乏味,微视频的出现则使得教师有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视频的制作,教师不仅可以减少来回奔波,重复授课的时间成本的浪费,而且还能利用互联网中丰富的课件资源为学生精心制作微视频,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并且还能够将教学的中心转移到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工作上来。
结论:
信息技术课程有利于培养未来性人才,我们自身应该重视起来,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与资源,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信息型人才。让每一节的信息技术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本论文是佳木斯市科研课题《网络环境下微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开发与研究》(佳科研课题立项编号1700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黄成建. 基于个性化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J]. 现代交际,2015,(20):.
[2]顾樱.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9):4492-4493+4506.
论文作者:蒋鸿峰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视频论文; 高中论文; 信息技术课程论文; 《科技中国》2017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