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解题元认知能力的测评与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力论文,化学论文,元认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知识内化吸收、再外化应用的过程,提高化学问题解决能力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从精神的角度看,解决化学问题就是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在精神层面进行的一次战斗。要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首先必须做到知己知彼。知己,除了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化学知识以外,还需要了解自己对化学解题的元认知能力。知彼,除了全面了解问题信息以外,还要知道解题过程以及各环节应注意的事项。也就是说,化学解题能力的提高既有赖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解题元认知能力水平的提高。
为了了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元认知能力水平,笔者以化学解题环节为主线,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依据
1.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或与之相关的活动的认识。其实质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1]。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元认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有效的解题策略,监控解题的具体过程,不断获取和分析反馈信息,评价各种解题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坚持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及时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等[2]。
在化学解题过程中,元认知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两个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解题过程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自身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任务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在解题过程中,元认知知识包括三个方面:①对个人因素的认识,即关于个体自身在解题方面的技巧、能力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②对任务和目标因素的认识,即关于个体在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有关信息的认识。③对策略因素的认识,即关于个体对于完成解题任务所需要的认知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如解题策略的种类、特点、应用的条件、认知策略的有效性等。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解题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以期达到预定目标。按照解题的进展过程,相应的监控策略有四种:①制订解题计划,②控制解题过程,③检查解题结果,④采取补救措施[3]。
2.化学解题的思维过程
化学解题的思维过程一般可分为审题、破题、解答和验证等几个环节。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解题时需要判断的依据、计算的数据等都要通过认真、仔细的审题才能得到。审化学题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题型;②题目要求;③化学事实与实验现象;④涉及的化学概念与理论;⑤可能应用的方法等等。
破题是解题的关键或突破口。化学题的突破口往往是:某一典型的或特殊的实验现象;某一特定的或关键性的反应;某一隐含的数量关系;某一重要的实验操作与步骤;某一给定的“新”信息与方法等等。在破题时要善于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解答既是解题的主要环节,又是解题的表现形式。解答过程的要求主要是:①程序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②思路简捷:思维灵活、方法得当;③叙述规范:表述完整、重点突出。
验证是解题思维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它是用给出的已知实验事实与现象或反应原理与数据等,验证已经得出的结论或数据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结论或数据进行补救和修正。
二、问卷调查表的内容
问卷调查表的具体内容包括16项,见表1。表中A为“肯定是”,B为“有时是”,C为“一般不”。
三、调查统计过程与数据
笔者运用上述问卷调查表对调查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样本数为61人。具体过程为:
第一阶段,在学期开始时用该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计算出A、B、C三种选择所占的百分比,即前测。
第二阶段,在开设的“中学化学习题研究”课中,对这些学生进行解题研究和训练。
第三阶段,在学期结束时用该问卷调查表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计算出A、B、C三种选择所占的百分比,即后测。
调查统计数据见表2。
四、调查统计数据分析
1.审题环节
在元认知知识水平,由第1、2、3项数据可知,绝大部分学生在审题时,无论是学期开始还是结束时,都注意到题型、题目作答要求和题目所给信息。说明学生在审题环节的元认知知识水平较高。
在元认知监控方面,第4项数据表明,部分学生在学期开始时,对有关化学知识的回忆产生一定的困难,只有41.0%的学生表示肯定能回忆,在学期结束时这一比例上升了20.7%,说明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第5项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在审题后还没有马上思考解题方法的意识,即使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这种情况也没有改变。可能他们认为要等到破题之后才会思考解题的方法。
2.破题环节
在元认知知识方面,第6项数据可知,72.1%的学生有寻找解题突破口的意识,这一比例在经过解题训练后有所提高。
在元认知监控方面,第7项将问题与原型匹配的比例,在学期开始时认为“肯定是”的比例只有16.4%,而认为“一般不”的比例则达到27.9%。第8项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在学期开始时认为“肯定是”的比例只有31.1%,而认为“一般不”的比例则达到24.6%;这说明学生原有的元认知监控能力较差。经过一学期的解题训练,这两项的比例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改观,第7项认为“肯定是”的比例提高了16.4个百分点,认为“一般不”的比例则下降了16.4个百分点;第8项认为“肯定是”的比例提高了16.4个百分点,认为“一般不”的比例下降了8.2个百分点;这说明这一学期进行的解题训练教学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学生关于破题环节的元认知监控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答题环节
在元认知知识方面,由第9、11项数据可知,大部分学生认为答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表达完整、重点突出很重要,这一比例在经过解题训练后都有所提高。第10、12项数据表明,学生在数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方面的元认知知识水平不高,大部分学生选填了“有时是”,选填“肯定是”的比例均不到一半,其中第10项只有18%。经过一学期的解题训练,这两项中选填“肯定是”的比例均有所提高,但也只有36.1%,说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元认知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元认知监控方面,由第13、14、15项数据可知,学生在迅速调整解题思路、运用题给信息和提取有关知识方面的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选填了“有时是”,选填“肯定是”的比例均不到一半,最高的第14项只有41.0%。经过一学期的解题训练,这3项中选填“肯定是”的比例均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其中第14项提高了22.9%,第15项提高了26.2%,第13项提高了8.2%。说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元认知能力能够提高。
4.验证环节
第16项数据表明,学生对答题后进行验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不高,选填“肯定是”的比例只有32.8%,还有9.8%的学生选填了“一般不”。经过解题训练后,选填“肯定是”的比例上升了14.7%。
五、结论
从实际教学情况看,有些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较差的原因,不是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而是解题的元认知能力水平较低,表现为思维品质较差,对解题过程的认识不全面,对解题环节的注意点没有注意等等,最终导致解题的失败。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化学问题解决能力,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足够的化学知识以外,还要提高他们解题的元认知能力。
学生解题的元认知能力,虽然体现在解题过程中,但是并不能通过评分显示出来。因为试卷评分只是显示解题的结果,没有对影响解题结果的诸多因素加以分析和显现。因此,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才能测量出学生对解题过程的元认知能力水平。通过上述问卷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问卷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测评学生解题的元认知能力水平。
与其他认知能力一样,学生解题的元认知能力水平也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得到提高。上述问卷调查的数据中,后测与前测相比较,选填“肯定是”的数据有11项明显增大,说明结合解题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可以比较明显地提高学生解题的元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