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人民医院 广西玉林博白县 537600
摘要: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不仅身体上陷于危机状态,精神上也承受着压力。在ICU的特殊环境及治疗护理的过程中,需要调整护理工作流程和模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加强心理疏导和护理等,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ICU患者在接受复杂的综合性治疗与护理的同时,面对的是陌生而复杂的环境且患者相互之间是隔离的,亲属不能自由入病房探视患者,各种复杂先进的仪器设备在给患者提供治疗监测的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异常的刺激并限制其躯体活动,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及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产生不同程度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进而可能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及顺利康复。为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促进康复。因此,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对患者进行了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
1 ICU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1.1紧张和恐惧。许多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均不熟悉的先进医疗设备,配备了急诊ICU,如呼吸机,血滤机,加上医务人员继续进行了系列复杂的操作,可以使患者产生心理压力,表现出恐惧和情绪,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强,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1.2孤独和焦虑。重症监护室是完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严格的探视制度,没有家庭伴侣,缺乏和外部沟通,可以使患者有孤独感,分离焦虑的形式,如果病情变化更急于照顾自己的亲人,紧张的氛围视觉超负荷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更大的影响。
1.3险怒和敌意。急诊ICU医务人员从事各种治疗和抢救的身影喧嚣,严闲的表情和患者暴露于各种监测仪器,各种留置导管中,形成被迫卧位,肤体活动受限,使患者感到生命的绝望,处于瘫痪状态严重的精神,自制力下降,向亲人,医护人员发泄,烦躁,易怒,哭闹不止的现象,如果仪用药物控制,效果差。
1.4睡眠循环障碍。护理患者的睡眠也是种隐性刺激,使患者感到急诊室没有安静,破坏生物钟,睡眠不足,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产生各种潜在的危古或生理和心理的影响_美国环境保护局建议,该医院在自人不超过48分贝噪音,夜间不超过35分贝,但调查发现,在任何时候的重症监护室的声音污染.高于标准,最高可达80分贝,环境噪音的患者的睡眠很多。
1.5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由于需要抢救和治疗,往往需要患者暴露的身体,有时医务人员紧急等,忽视了个人隐私的保护,从而伤害了患者的自尊心,造成了自我形象紊乱,有时患者因病情变化,冲动,自我伤古的行为,以确保与安全保障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医务人员经常为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强制肤体,患者苏醒后会产生拘束感,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
2患者情绪不良的主要原因
2.1环境因素:ICU患者神志清醒后表现出惊恐万分,有的是一种模糊的不安,有的为自己的疾病担优、紧张和害怕。ICU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加之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声,不能活动,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不安,产生心理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人员因素
家属是患者主要的精神支柱,在ICU谢绝探视,患者与家属隔离。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ICU的工作精神紧张程度较高,大家都常忙于抢救,忽视了与患者的交流,特别是带有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切开的患者不能正常与医护人员交流,从而加重其精神负担。
2.3治疗因素
护理因素持续的静脉输液、生命体征监测、各种留置引流管、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强迫性的治疗体位,并且随着患者病情变化随时需要做一些检查,如采血、拍片、鼻饲等,这些都会使患者感到不适引起情绪的改变。另外,各种导管和切口的牵拉都会造成疼痛,疼痛必然会影响患者的舒适性,导致患者出现失眠、焦虑等不良反应。
2.4睡眠因素:ICU由于经常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加上对其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状态的监护,使得患者不断的接受单调感觉输入,这种环境容易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以外.夜间的护理活动以及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仪器的机械声、报警声以及气管吸痰声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异常刺激,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
2.5经济因素:ICU住院费高,除了基本的住院和一般治疗护理费用外,还有特殊检测收费及昂贵的材料费,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包袱.使其不能安心配合治疗。
3人性化护理措施
3.l改善环境。创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适当的室温和相对湿度,也在保护与电气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家庭准备小加湿器,在患者的角度,放置个大的时钟或日历,让有意识的患者能够意识到白天和晚上的时间,以保持时间的想法,尽可能地保持在夜间和夜间醒来的习惯,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设置监测报警音量,减少夜间报警量,加强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危重患者的变化,并采取积极措施处理,加强与医生沟通,合理监测患者血压等。
3.2调整护理流工作程和模式。落实责任制护理模式,由l名护士负责2-3例患者的严重治疗和护理,对个专职的护理_改进的模式,以确保患者的护理,可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需求,以减少护士和护士站和治疗室治疗的频率,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回答问题,患者,患者的基本护理和生活照顾,并使患者在视野中可以看到护士,以确保心理意识,安全意识在护患沟通模式下,从家庭成员、咨询和咨询到积极沟通,制定家庭沟通手册,对患者的主要治疗、饮食、用药的责任进行解释,尽可能避免使用专业的医学同汇,使患者及其家属保持疾病治疗的积极性_鼓励家庭访访期间的心理支持和舒适度,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孤独感,帮助他们树命战胜疾病的信心。
3.3心理护理。患者在患病过程中非常敏感,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工作人员语言上的不谨慎,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从而加重病情。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神志清楚的病人可根据他们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和精神负担。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动作熟练,尽量减少患者裸露的次数和时间,给患者换药更衣、导尿、灌肠、协助排便时要注意遮挡,对患者提出的要求均要合理解释。同时,做好晨、晚间护理及各种基础护理,增进护患感情。并鼓励患者积极用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患者具有安全感,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和恢复。
4结束语
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重症患者更加需要进行心理护理。护士要把握时机,通过心理护理达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保持稳定健康的情绪,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消除不良情绪的反应,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向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恢复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燕纯叔.ICU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四川医学,2008(3).
[2]向海燕,唐春炫.ICU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13(3).
[3]孙玉霞,聂柔佳,刘霞.针对ICU患者的心理实施人性化护理[J].吉林医学,2006(12).
论文作者:朱富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病情论文; 重症论文; 自己的论文; 环境论文; 因素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