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黄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昏论文,偶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退还是不退,是个问题;怎么退,更是个问题。
作为职业人,无论你是职业创业家还是职业经理人,你总要退休。然而,相对于自己创业那些年攻城略地的雄心壮志,今日之退,却成了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怀:退还不退?要退,怎么退?好难。
从王石到潘石屹,从鲁冠球到茅理翔,从柳传志到黄宏生,他们都处在退休过程中,都面临着退休的复杂问题和情感纠结。然而,企业家之退,时也势也,不可阻挡。甚至可以这样说,有多少家民营企业,就有多少桩交接班的仪式;有多少位企业家,就有多少个接班人的问题。
王石在退,他要去哈佛求法;潘石屹半退,他在慢慢成为SOHO中国的影子;鲁冠球和茅理翔全退,却又退而不休,从领航者变身护航者;而柳传志和黄宏生本已退而休之,却又重出江湖……
退休潮到来
2011年初,一个重量级的偶像开始了他的退休之旅,他就是王石。从今年开始,年届六十的万科董事长王石就踏上了“未来5年,我将逐渐淡出”的旅程,他的第一站就是远赴哈佛做一年的访问学者,之后还要去欧洲等地游学。
虽然此前王石的用语是“淡出”而非“退休”,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晓此中滋味。4月一到,在王石背后隐忍了十年的副手郁亮,终于走上了万科的前台。
正如王石本人所说:“我并没有退出来,而是淡化。从我个人方面,我希望把机会给年轻人。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有精彩,也有谢幕。”
其实早从2004年开始,王就已经开始用他不同的生活方式来阐释职业生涯的过渡:他玩登山,把世界七大洲主峰踩在脚下;玩滑翔伞,探险,成为广告代言明星;做万科的形象大使,客串主持人,写作《道路与梦想》……作为第一代企业家的代表之一,王石似乎已经提前用他自己的方式,展现了曾经只出现在国外企业家身上的从退休前追求“财富自由”到退休后追求“心灵自由”的超越。
几个月前,王石接到哈佛基金会的邀请,他“考虑都没考虑”,就选择了时间最长的一档,一年。“所幸一不做二不休,在哈佛一年后,再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欧洲再读两年。”虽然还没决定后两年在哪个学校,学习多长时间,在王石眼中,到国外留学并不是自己的规划,而是对自我的不满足,“好奇、激情保持着,实际上你会找到新的坐标。”
与这位东方人物相比,在西方,演讲、出书、做慈善,成为偶像级企业家退休后的生活主旋律:他们会担任行业内部分企业的顾问,去各大商学院、协会乃至国外演讲,将管理企业的经验写成书出版,像比尔·盖茨从首富到“首善”的转型那样,将自己毕生所获财富拿出来与社会共享。
杰克·韦尔奇,这位通用电气的前总裁2001年退休,同年即推出他的第一本畅销书——《杰克·韦尔奇自传》。凭借韦尔奇在商路上的辉煌业绩和人们对“20世纪最伟大CEO”的好奇与尊敬,这本自传的销量超过了270万册。与此同时,韦尔奇还非常乐于为各界商业精英们出谋划策,担任顾问,他马不停蹄地在世界各地做巡回演讲。
在该退休的年龄选择退休的,还有英特尔董事会主席、前CEO克瑞格·贝瑞特。去阿根廷、蒙古钓稀奇古怪的鱼,在自家的农场照看大片的森林,在全球穿梭、推广东家英特尔的公益教育事业,这些内容充实了贝瑞特的退休生活。
同样的,一手把企业送入世界500强的日本京瓷公司创办人稻盛和夫也在1997年宣布了要退休,出家,修佛。另一位“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也在68岁正式辞去松下社长一职后,专心投入了研究工作,并于83岁时写出《我的梦、日本的梦、二十一世纪的日本》一书。这本企业家圣经的出炉,甚至超过了“经营之神”在企业管理上的业绩,被视为松下一生的最高成就。
讲不出再见
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家,特别是很多国内的一些偶像级企业家,都能退休的那样有板有眼、有章可循、应付裕如。他们能不能安心退休,主要取决于自己的接班人能不能顺利接棒。
然而,在偶像们的黄昏已经到来的时刻,他们却一直在两条线上同时作战,无法抽身而退,无法立刻去寻找自己希望的退休生活。
事实上,他们的担忧,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整体性忧伤,也是整个民营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难题:企业一方面要面对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艰难求生,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企业的制度和文化。可是,一个企业制度和文化的确立,仅靠不足30年奋斗经验的一代企业家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而且老一代企业家艰苦创业,低头做事,企业刚刚成功时一抬头,才发现自己已年过花甲,此时此刻,就算有心其实也无力再去关心什么企业制度和文化的建设,更谈不上传承了,只能将这个任务交给下一代企业家了。
任志强的退休似乎容易很多
而令他们沮丧的是,他们一直珍爱的那些“创业英雄”的牌匾,却不被现在的年轻人认同;就算是那些即将接棒的“富二代”,有人也对正在交棒的他们说:“我不想绕着这个圈儿跑下去了,我想改行做裁判行吗,父亲?”
在国内的房地产公司里,或许只有王石能将万科交给他人打理而不用犯愁。即便如此,王石选择退休,都要安排“5年时间的淡出期”,来为企业保驾护航。而另一位地产强人任志强,就比王石洒脱得多,他比王石宣布退休还迟4个多月,却从“知道要退休”到实际退休,仅用了一周的时间,而且你还看不到他有任何的忧虑。何也?命也。任志强供职的新华远地产,是国企背景,谁来接任他的职务,他管不着,也管不了。国企和民企管理者退休时巨大的心态之差,由此可见。
企业家对企业的情感,视同儿女,甚于儿女。而生在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因为创业中遭遇到太多的艰难险阻,所以对企业的感情尤重。然而,在偶像们的黄昏已经到来的时刻,他们却一直在两条线上同时作战,无法抽身而退:在外部的市场上,要想方设法保证企业能够安全、平稳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在内部的管理上,千方百计地让企业拥有一种员工高度认同并可实现传承的文化或精神,就像团长李云龙植入独立团的“亮剑精神”那样。
令人扼腕的是,在中国多变的环境中,这两大目标都是第一代企业家在往日20多年的时光里,无法经过一代企业家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即将退休还是已经退休,他们都做不到任志强那么洒脱,也没法像职业经理人那样把手一挥,就说再见。
退休生活多种多样
据胡润研究院的胡润乐退报告表明,目前中国有5.5万人具备乐退条件,乐退门槛为1.1亿元。这是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乐退报告”。
“胡润乐退报告”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家富足而退的生活方式:他们花更多时间享受生活、品味人生,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国旅游、更加重视健康、投资理财、继续学习、更加关爱家人、朋友、关心社会公益等等。中国企业家平均45岁可以考虑乐退了,目前中国有5.5万人具备乐退条件,乐退门槛为1.1亿元。
胡润解释,乐退并不是指退休,而是富豪们更加关注生活方式,乐退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概念的、思路的变化。
旅游:每年出国4次
调查显示,近两年来富豪们的出国频率持续增长,乐退富豪的出国频率则更高,他们平均每年出国四次。而出国以旅游为目的的达到六成。他们如今每年平均享有16天的假期,两年前则只有10天左右。旅游是乐退富豪最青睐的休闲方式。他们在旅途中品味自然、文化、建筑的魅力,有些企业家还在旅途中满足了他们的摄影爱好。
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美国牢牢占据乐退富豪最青睐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首选;法国是其最青睐的欧洲旅游目的地;日本是其最青睐的亚洲旅游目的地。国内方面,三亚、云南和香港是其最青睐的国内旅游目的地前三名。此外,乐退富豪还更喜欢西藏。
健康:最爱高尔夫
乐退富豪更加关注健康,高尔夫是他们最青睐的运动方式,其次是游泳。此外,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们更喜欢品茶、SPA和足道等,由此也可见其对于健康的重视。
调查显示,有接近一半的乐退富豪喜欢打高尔夫球。他们的平均差点为24杆,即打完一场18洞的成绩平均可达到96杆,比其他人打得好一点。观澜湖是全国最受富豪青睐的高尔夫球场。
教育:修读EMBA
教育是关乎企业传承的一个重要话题,考虑乐退的富豪们尤其注重下一代的培养,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是他们为孩子选择的国际教育目的地之一、二、三位。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家为孩子选择高中教育目的地时更多地倾向于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而选择硕士教育目的地时则更倾向于美国。
富足而退的企业家们可以有更多时间来学习和深造,完成他们的另一种梦想。调查显示,很多企业家选择修读EMBA来充实自己。他们最青睐的EMBA排名依次为:清华、中欧、北大光华和长江商学院等。最近,企业家也有修读全球CEO课程的趋势。
收藏:偏爱古代字画
在收藏领域,乐退富豪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对古代字画的偏爱。其它依次为:手表、珠宝、汽车、当代艺术品、瓷杂和酒。
乐退富豪平均拥有7块手表,他们最青睐的手表品牌是百达翡丽,最青睐的珠宝品牌是卡地亚。他们平均拥有5辆车,最青睐的超级豪华商务车是劳斯莱斯幻影,最青睐的超级豪华自驾车是宾利欧陆飞驰,最青睐的豪华SUV是奥迪Q7。
投资:以房地产为主
总体来说,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在投资方面,超过45%的乐退富豪持积极投资的理念,这一比例比其他人高出10%。投资方向上以房地产为主,其次也会选择一些股票投资。此外,他们还喜欢做一些艺术品投资。
慈善:平均捐赠1%财富
除了投资与收藏,富豪们还会以做慈善来使自己的资金实现功用最大化。调查显示,企业家的平均捐赠额占个人总财富的1%。而在慈善方式的选择上,近七成的富豪会选择慈善基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是富豪们最青睐的慈善基金,其他依次为希望工程、当地慈善基金和中华慈善总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