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同的惊世容颜,迥异的出身
作者笔下,她们同为美的化身。刘兰芝“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执素,耳著明月珰。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传统教育,工于女红,长于音乐,精于诗书典型的才貌双全的良家妇女。崔莺莺相国千金,出身高贵,温柔端庄,多才多艺,深受封建礼教熏陶,自小家教严谨,是典型的贵族小姐。如果美丽确实是女人的资本,她们有其他女人无可匹敌的资本,但这资本在冷酷的封建礼教盛行的封建社会则是弱肉强食,对一个弱女子不可能变成物质或精神的东西而上升为幸福,反而可能是伴随其大半生的灾难和浩劫。真正决定她们命运的是吃人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从特定的现实意义讲,她们将要遭受的困厄是前世注定、无可更改的。
二、对爱情的向往和坚守遥相呼应
刘兰芝身处汉末,封建礼教处于上升时期,封建枷锁已牢牢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她必须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社会已不允许男女当事人自由选择。兰芝在当时社会大气候下嫁人为妇是很幸运的,她嫁给了能与自己相亲相爱、相依为伴的男人,从而激发出朴素美好的情感,专一于爱、矢志不渝。一当遭遣,唯一割舍不下的是对丈夫真挚的感情,虽知此去没有再还的道理,还是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离别在即,一再叮咛和自己一样情真意切的丈夫。此时此刻,不是怀疑,是坦诚,是厚望,更是不舍,是为赢得属于自己的爱情生活做最后一搏。
莺莺遇见张生以后,作者写她相当主动地希望和张生接近。她知道那“傻角”月下吟诗,便去酬和联吟;张生故意撞出来瞧她,她“陪着笑脸儿相迎”,可见她对张生是处处留情的。而她的态度,张生也看在眼里,彼此都感受到相互的爱意。正是由于莺莺从一开始就对爱情炽热地追求,才使得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违悖纲常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
她们的爱情来自不期中,但一当心灵的火花碰撞燃烧,她们显得执着、冷静、用心呵护。但她们是弱女子,缺少坚实可靠的盟友,甚至连所爱之人也无助于事。世俗的墙太厚,禁锢了思想的人们难以穿越;偏见的门槛太高,挟裹了灵魂的人们无法跨过。她们用善良的心延续一份真爱而不得,她们走进自己的心灵殿堂,同时困死在冷漠势利的围城。
三、为爱博击至于粉碎,精神的感召息息不灭
兰芝无疑是勤劳能干的,是吃人的封建礼教,是焦母蛮横无情的封建家长式作风。兰芝处于内外夹击的柔弱地位,惨遭欺压就变得顺理成章。但兰芝肉柔外刚,应对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周全细致。出门登车,兰芝方泪珠涟涟,把一切委屈和不安留给独自一人,这泪有一份刚毅,有股柔情,更有一份桀骜不驯。一切还不是厄运的开始,势利的家兄听到媒人诸多颇具诱惑的条件和兰芝不准备再嫁,“怅然心中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凡论理,兰芝委曲求全,假意应诺,世俗的网已使兰芝走投无路。兰芝是柔弱的,又是倔强的;柔弱是体形,倔强是精神,表面的应诺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在走出焦府之门,泪水肆意滂沱之后,兰芝心已有所归,这种归宿只有自己清楚。再嫁瞒骗过去了所有的人,连焦仲卿也大为不满,颇具微词,“贺卿得高迁!磬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兰芝“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使焦仲卿如梦方醒,隐约知晓他们最佳的选择和归宿。终于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以肉身的结束挽回精神不能忍受的促使,向社会和家庭对两情相悦的爱情的干预做了无奈、无声又是终不可委曲求全的回击,世俗的力量之于精神追求多么空洞、多么苍白!《西厢记》的女主人公崔莺莺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一位具有时代叛逆性的女性形象,时代的叛逆性是指她在遇到理想爱情时,能够与封建礼法进行抗争。这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剧作者将我国封建社会众多妇女的优点共性以及她们对生活的渴望都融入到了莺莺的身上,并将她放在典型的环境——中国封建社会中加以描绘,从而成功地塑造了崔莺莺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封建社会中,妇女们不仅受到政权、族权、夫权这些宗法思想制度的压迫,还受着“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礼教束缚。而崔莺莺正是生长在这个典型的环境中。然而严格的家规和管教,也并没有能够禁锢住莺莺这位美丽、聪慧而又青春焕发的小姐对爱情渴望的心灵,反而促使了她的反抗,使她成为一位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她不愿意屈从父命,静候尚书之子的迎娶,而是向往自己的爱情,与张生相恋相爱,向着封建势力书写了叛逆的一笔!
四、结局的迥然不同
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后变成连理枝、双飞鸟,包公怒铡陈士美,打严嵩,窦娥灵魂申冤等等,这些浪漫主义的处理,表现主观化倾向,这是戏曲的表现性特征所决定的。从哲学观点看生活的复杂性、多面性,这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有时交织在一起,甚至不可分割。张生与莺莺在爱情生活中历尽磨难,最后有情人终于成了眷属,这种剧中人物的归宿与戏剧冲突的解决,都各得其所,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带有理想、幻想色彩,但它反映的是古代人民的一种强烈的爱憎和朴素善良的愿望。兰芝和崔莺莺生活在相同意识形态的社会不平等的阶级社会对下层劳苦大众的剥削,压迫的本质是相同的,她们的有很多相似:上苍赋予的绝世容颜,一段刻骨铭心的真爱,一个以“爱”为幌子横加干涉她们爱情生活的家长,还有因爱而死,成就她们心中神圣的,不可侵犯的真爱,并借以维护自己少得可怜的尊严。作者有感于社会对善良,软弱者残酷欺压,以近似呼吁的笔触缘事而发,塑造了两尊光华耀眼的女神,她们伟岸的人格魅力,折服着一代代善良勤劳的民众,千百年来,也激励着人们不屈不挠地追求精神中美的世界。她们之所以能流芳千古,也源于作者对美的挖掘和广大民众对美的崇拜和善待。
论文作者:卯武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兰芝论文; 封建礼教论文; 莺莺论文; 爱情论文; 封建社会论文; 自己的论文; 的是论文; 《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