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室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率及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其术后肺部感染率(1.8%<9.1%)明显更低,而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90.9%>78.2%)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具有积极的影响,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肺部感染;影响
肺部感染是术后常见肺部感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手术治疗及患者的康复效果,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需要重点加以预防[1]。控制和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是手术室护理工作内容,需要针对引起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本研究选取11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其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110例患者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其手术室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32例,女性23例,年龄15~75岁,平均(37.9±7.1)岁,其中普外科手术22例,胸外科手术15例,妇产科手术14例以及其他外科手术4例。对照组患者31例,女性24例,年龄16~78岁,平均(38.6±6.7)岁,其中普外科手术21例,胸外科手术17例,妇产科手术12例以及其他外科手术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中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一般性护理,给予常规护理,加强病情监测,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手术室管理,深入到围手术期,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①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需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尽快熟悉病房及周围环境,减少陌生感。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进而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为患者详解介绍手术的具体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改善其紧张、焦虑的情绪,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②术中护理:保证手术室环境的洁净卫生,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气氛,尽可能让患者身心放松。护理人员需要保持亲切的态度,与患者进行对话,给予其鼓励和安慰,增强其对于治疗信心。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动作的轻缓轻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的方式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疼痛感。使用温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冲洗,注意防寒保暖,维持患者体温的稳定,保证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提高治疗成功率[2]。
③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密切观察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重点监测其心肺功能,并指导其进行咳嗽、呼吸方法的联系,在咳嗽、吐痰以及打喷嚏时,注意对手术切口的保护。保持呼吸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检查咳嗽及痰的性质及肺部呼吸音,加强对肺部感染的预防。合理膳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的摄入,加快伤口的愈合。患者需要尽早下床活动,锻炼其肺活量,扩张肺部,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3]。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 ±s)和(%)进行观察指标的计量和计数,通过t值和 检验资料,结果满足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感到十分满意和满意50例,护理满意率为90.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感到十分满意和满意43例,护理满意率为78.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1.8%。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5例,发生率为9.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给真菌、细菌性、支原体及病毒的入侵以可乘之机,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几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降低了手术治疗质量,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为了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需要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着手,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营造良好的手术环境,使患者获得舒适的护理体验。加强对患者心肺功能的检测,指导其正确进行呼吸、咳嗽,隔绝感染源,消除一切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纠正手术室护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妥善予以处理和解决,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4]。
我院通过对患者进行了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强化了围手术期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强化,既重视护理本身对患者干预效果,同时也对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知识的掌握进行了干预。术中注意对患者的保暖,避免受凉;手术后护士要加强对患者体位指导与病情变化的观察记录,积极地给予镇痛措施、吸氧等对症处理,防止各种因素导致患者肺脏通气量与弥散面积减少造成呼吸功能不全发生,此外还有积极的给予患者口腔护理,减少细菌通过口腔定植,引发感染发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其术后肺部感染率(1.8%<9.1%)明显更低,而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90.9%>78.2%)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着重加强肺部感染的预防,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很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刘祎.手术室“零缺陷”护理干预模式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0):166-169.
[2]魏蓝.浅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32):88-89.
[3]张学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02):40+60.
[4]旋丽红.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3):260.
论文作者:张云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肺部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室论文; 术后论文; 感染率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