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近年来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破坏性。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治地质灾害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比如可以通过对地质灾害进行勘察、采取工程治理的方式以及建立警报机制等防治地质灾害,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地质灾害防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出发,首先对地质灾害及其危害进行阐述,然后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害;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概述
1.地质灾害极其形成
地质灾害是一种由于地表作用或者人为不正当行为导致地质环境发生恶性变化,引起地表的变化,引发比如泥石流、滑坡等的自然灾害。这种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性和不可预测性,目前为止,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很难及时预测到地质灾害的发生,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把这种灾害带来的破坏降到最低,减少对人们,对经济的不利影响[1]。近年来,一方面是我国本来就幅员辽阔,部分地区得不到有效的环境监测,一旦发生灾害又很难采取有利的措施加以防治,所以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非常严重,灾害的强度很大,受灾的面积越发被放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一些不正当行为也在加剧着地质灾害的发生,比如大量地开挖公路、铁路、矿山等造成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等的加剧;乱砍乱伐加快泥石流、滑坡以及荒漠化的速度,也加剧洪灾的发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桎梏。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加大对环境的监测控制,采取措施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尽量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对于受灾比较严重或者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实施对地质灾害的监控与防治。
2.地质灾害的危害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很大,一方面会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比如在一些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基本的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很容易受到灾害波动的影响,一些大型的企业在选择建址时也会尽量避开这些易发生灾害的地区,而且常年遭受灾害的地区在城镇建设上,在铁路等交通建设上也容易受到破坏,严重影响到这些地区人民的就业和经济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会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影响。比如造成居民房屋的倒塌,破坏农作物,破坏水利设施等。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人民的基本生活,比如导致输电线路中断,影响到输电、送水和通信工程等[2]。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根据上文中关于地质灾害的认识,包括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和可能会造成的危害等,我们应该可以了解到目前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还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尤其是不能保证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完全的精准有效,所以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时需要将地质环境的监测和地质灾害的防治结合起来,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易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环境监测,比如建立灾害调查区域,了解当地的水文条件,利用各种先进的勘察手段进行有效的坏境测绘等。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比如先分析灾害形成的原因,设计防治工程[3],确定防治的手段,并建立安全警报机制和搬迁机制,在灾害发生前制定好紧急处理方案等。
1.收集灾害相关信息,设计防治工程
在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区,对当地的水文进行调查以前,还需要收集灾害相关信息,然后设计防治工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方面主要是收集信息、分析研究信息,比如分析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最后再根据防治工程的设计目标,确立基本的调查手段,在调查时所需要的工具设备等,并且确定调查手段是否容易实现,具体的强度和工作量是多少,调查区域的灾害发生频率大概是多少。
2.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区
为了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从而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破坏,相关地质灾害防治部门需要在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区,并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的地区进行水土、地质特征的调查分析,从而可以提高对地质灾害预测的准确性。在调查中需要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对所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并建立应急防治方案,为之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另外,在进行地质勘查确定测绘范围的时候不能局限于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还需要根据运动规律,对周边一带的地质环境进行测绘。比如在对滑坡进行测绘范围确定的时候,需要加强对滑体相对稳定的后缘地带的调查,使得测绘工作更加严谨。再者,勘察方法的选择也要多样适宜,比如在对滑坡进行勘察的时候,传统的勘察方式有钻探、槽(井)探和物探等,在使用钻探勘察岩质滑坡的时候可以采样单动双管钻探工艺来完成[4]。
3.建设地质灾害警报装置
地质灾害防治的另一关键措施是要建设地质灾害警报装置,通过高效的警报系统及时地预测到地质灾害的发生,并通过发出警报能够使相关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及时得到灾害信息。在警报装置建设部分,主要是预警的管理和预警的技术[4],也就是要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以及地质灾害的层级,再采取先进的设备仪器准确地定位地质灾害发生的位置,并捕捉到地质灾害发生时详细的灾害信息和当时的地质环境情况。同时还需要采取行政手段对所捕捉到的地质灾害预测信息进行公布,上报给有关部门进行决策,然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灾害控制。
4.建立健全搬迁机制
在对地质灾害进行科学预测之后,需要对预测到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出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具体位置,所波及的范围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对于那些地质灾害发生中心地带,波及范围广,造成后果严重的地区应当按照搬迁机制组织当地居民进行搬迁,把居民有组织地安全地转移到预先设置的安全区域,并对受灾人民进行安抚工作。如果受灾地区受灾严重,还需要加强灾后重建工作,可以从人文环境建设和自然环境建设两方面着手。加强对房屋建设质量的监控,保证灾后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5.完善应急处置方案
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和不可测性,尽管这些年我国在预测地质灾害上投入了很多资金和技术成本,但受到目前技术和经济水平的限制,还是无法做到精确预测。所以应该要完善应急处置方案,完善信息收集平台,建立应急设备,能够在灾害发生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灾害发生之后较快进行应急行动,紧急撤离到安全区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害,确保受灾地区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建立应急处置方案一般是在受灾比较严重的区域将人力财力和技术结合起来,建立紧急应响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对当地造成的影响较大,具体的危害中不但会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还会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破坏。但是目前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还没有完全精准的手段,所以应该要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勘察工作,在治理上,还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手段,从设计防治工程,到建立调查区域,再建立安全警报机制、建立搬迁机制等,都需要注意手段的有效性和可实行性。另外,为了尽量地提高防治工程的精准性,最好是通过建立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以及应急处置方案等将地质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潘飞.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4):90-93.
[2]李辉,李舜.不良地质灾害治理分析评价及研究[J].大科技,2015(17):124-126.
[3]周志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理论与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98-101.
[4]钱凯,张灵九.高陡岩质边坡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3).
论文作者:李窈靓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灾害论文; 发生论文; 地区论文; 警报论文; 地质论文; 滑坡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