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探讨_管理成本论文

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探讨_管理成本论文

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问题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资产管理论文,版权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版权即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版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版权主要是通过赋予创作者一定的独占权利来激励其不断创作文化作品,即“为天才之火增加利益之薪”(林肯语),因而,版权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著作财产权的许可使用或转让往往能为权利人带来一定的经济财富,因而,版权又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具有版权的各类作品,尤其是文化作品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版权的经济属性和经济价值逐渐显现出来,可以说,数世纪以来通过文化的、甚至是艺术的眼睛所看到的版权保护的智力成果,现在通过商品化和产业化,已构成了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是指针对出版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能为出版企业带来收益的版权资产,进行组织、协调、配置以求其保值、增值的管理过程。早在2012年,中国版权服务年会首次设立了版权资产管理分论坛;国家版权局在《2013年版权工作要点》中曾明确提出“将开展出版业版权资产管理试点,着手进行版权资产管理体系和制度研究,研究起草指导文化企业版权资产管理的文件”。可见,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积极引导、推动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工作。

       笔者试图通过粗略梳理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的现状,探讨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自己对出版企业做好版权资产管理工作的一点浅显的想法。

       一、现状及问题

       对于出版企业来讲,对版权资产属性的认识,最初应该是源于版权贸易活动,版权的引进与输出都能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版权是一种资产。随着出版业的转企改制、重组与融合,版权资产评估的重要性与难点进一步凸显,出版企业纷纷设立独立的版权管理机构,这表明了出版企业对版权资产管理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可,顺应了当前出版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自身需要。但是,当前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的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版权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大量的版权资产闲置

       长期以来,我国出版业对版权的理解是片面的,比较关注的是版权保护问题,一提到版权这个概念,就将其等同于打击侵权盗版,而很少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把版权视为资产,更甭提从资产运营与管理的角度来关注版权问题,致使大量的版权资产沉睡“箱底”。存在决定意识。当前我国出版企业在版权资产管理实践方面的现状,决定了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意识的薄弱。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意识的薄弱,反过来又会制约当前出版企业的发展。那些版权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的出版企业,通常采取的是一种粗放型的出版方式,在出版物的制作与销售之前,很少会事先策划,制定周细的版权经营计划,而把额外的版权收益作为一种侥幸与意外。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对于出版企业来讲,生产与销售出版物应该是我们的天职,也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内容。但是,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与产业化发展,随着新兴出版带给传统出版的巨大冲击,我们除了要一如既往地做好出版物的生产与销售,还应该做大做强出版企业版权资产运营与管理工作,实现依靠“产品”与“资产”两条腿走路。实际上,长期以来“资产”这条腿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我们的出版企业一直是一条腿走路的。以传统的出版社为例,我们通常是把出版的每一种图书仅仅看作是一个出版产品,该产品的收益主要依靠销售来实现;没有或者很少从版权资产的角度进一步挖掘该产品的版权价值,开发后续衍生产品。实际上,如果我们把出版的每一种图书仅仅看作是一个出版产品,我们依然是在走粗放式的出版之路。这种粗放式的出版发展之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大量的版权资产闲置。

       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版权资产闲置呢?因为,虽然我国出版企业拥有大量的版权资产,但是很多版权资产权属的界定却不够清晰。对于出版企业来讲,增量版权资产的权属界定一般都比较清晰。问题主要集中在大量的存量版权资产方面。很多诞生于年代久远一点的版权资产,由于没有建立相关的版权档案,造成大量的版权信息模糊不清,存量版权资产的确权过程非常困难。版权资产权属界定不清晰,自然就会导致大量的版权资产闲置,严重制约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活动的顺利推行与大力开展。

       2.版权资产运营与管理的水平和效益亟待提高

       版权资产运营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对于版权资产价值的实现非常重要,它涉及版权资产价值的增长速度是按算术级数增长还是呈几何级数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版权资产运营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方面,我国出版企业运用的形式单调、呆板,缺乏一种经营的理念,其短处是显而易见的。

       版权资产作为出版企业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其最为宝贵的财富。可以说,出版企业经营的不仅仅是出版物,其核心内容就是版权资产。因此,出版企业理应重视并且善于运用版权资产。然而,我国出版企业在版权资产运营与管理方面的意识不强,版权资产运营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也颇欠火候。依据《著作权法》第25条,版权是可以依法转让的。但是,体现在具体的版权资产运营过程中,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国出版企业往往热衷于一次性的整体版权转让,而发达国家的同行们则更倾向于多次、多种类的版权许可方式,尽可能地实现版权价值的最大化。看似细微差别,却能让我们悟透为什么我国仍然不乏大量处于“守着金饭碗讨饭吃”尴尬局面的出版企业。这颇令人扼腕叹息。实际上,根据《著作权法》,版权运用的方式多达14种之多,但是目前我国的出版企业对于版权资产的运营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图书、报纸以及期刊领域,他们对于同为纸介质媒体之间的版权资产运营相对比较熟悉,而对于版权多媒体化与版权商品化、资本化则既缺乏可资借鉴的成熟做法又欠缺足够的经验,致使版权资产运营的总体效果大打折扣。

       3.缺乏行之有效的版权资产管理机制

       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需要有一整套的行之有效的版权资产管理机制来保障。当前,包括出版企业在内的文化企业亟须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在本行业内建立一套完备的版权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版权资产交易平台、建立一个便捷完善的版权资产交易系统、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版权资产交易规则。唯其如此,版权资产权属界定才能有制度可依,版权资产的供需才能通过交易平台与交易系统顺利完成,版权资产评估定价才能有规则可循。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管理工作越深入越显得举步维艰,即使有一些出版企业深谙版权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缺乏可供参照的版权资产管理制度规范、缺乏统一的版权资产交易平台、缺少完善的版权资产交易系统以及成熟的版权资产交易规则,版权资产管理工作依旧难以获得开拓性的进展,出版企业往往也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工作难有较大的起色与改观。

       二、对策

       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管理是一个重大课题、一项系统工程。做好版权资产管理工作,出版企业对版权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必须要有深刻的认识,要下大力气培养、培训合格的版权资产管理人才,在建立健全版权资产管理制度、搭建版权资产交易平台方面要有所作为,还要努力探索科学可行的版权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具体说来,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高度重视版权资产管理,强化版权资产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作为出版企业,应当按照企业的经营思维高度重视资产管理,不仅要重视出版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还要重视版权“轻资产”的运营与管理。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版权产品借助互联网平台能够获得更为可观的销售收入,版权资产的价值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掘与进一步的提升;作为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管理人员,应当改变过去的陈旧观念和老套做法,充分认识到版权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肩负起为出版企业广开财源的重任;作为出版企业的一线编辑人员,应当树立版权资产管理的意识,要视自己所策划出版的每一本图书为一个项目,深挖版权衍生品的价值。

       版权资产管理人才应该既精通法律,又通晓经济,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实际上,当前出版企业中除了法律类的专业性出版企业之外,法律人才相对依然匮乏,而通晓法律与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出版行业协会应该重视版权资产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具体说来,出版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强化版权资产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2.建立健全版权资产管理制度,搭建版权资产交易平台

       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管理需要有一整套完备的版权资产管理制度。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应该抓紧版权资产管理试点工作,多方总结、研究版权资产管理试点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及时出台全国性的版权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并不断健全版权资产管理制度,使得出版企业的版权资产管理有所遵循。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努力推动并促成全国公开、统一、权威、便捷的版权资产交易平台的顺利搭建。全国性版权资产交易平台可以避免各自为政式的重复建设问题,可以很好地解决版权资产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较好地提高版权资产运营与管理的效率。同时,全国统一的版权资产交易平台,可以方便政府相关部门对其日常运营进行较好的监督管理。

       3.努力探索科学、灵活的版权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版权资产一旦要发生流转,就必须评估作价,这就牵涉版权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问题。目前的版权资产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是现行的会计准则支持的成本法、市场法以及收益法。成本法又称重置成本法,指的是用现行市场条件下重置被评估版权作品的成本减去各种贬值和损耗因素来确定版权价值的方法。虽然,软件等版权作品开发投入成本很高,但其价值高低与成本并无直接关系,因而,成本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市场法又叫市场比较法,是指以市场上最近售出的、与被评估版权作品相同或者相近的版权作品的交易价格作为参考,通过比较被评估版权作品与其异同,如是否首次发表、获奖情况以及交易日期等因素,以此确定一个调整系数,进而计算被评估版权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由于大多数版权作品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很难找到合适的评估参照物,再说,通常版权买卖属于商业秘密,其细节一般并不公布,可比案例很难获得,因而,此种方法的现实操作性并不强。收益法也称收益现值法,是将被评估版权作品在剩余使用期内能够产生的未来货币收入,按照一定的比率折算成当前的货币量,并以此来判断版权价值的评估方法。从理论上来讲,收益现值法着眼于商业价值,它符合无形资产价值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其能够带来的未来收益,也适合当前以投资和转让为目的的版权作品价值评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缺陷在于版权作品的使用期限、版权在特定时期内能够获得的收益额,版权在使用过程当中的折现率都是较难确定的因素。不同的评估公司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准则所得评估结果有时差异非常大,可见,这三种方法并不是最为科学的评估方法。

       在版权价值评估方法选取方面,我们需要灵活选择,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主要是考虑版权作品的商业价值,同时兼顾其开发成本投入、艺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等等。以图书的版权价值评估为例。对于图书的版权评估,主要应该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应该考虑作者的知名度。不同的作者具有不同的市场号召力,作者的知名度正是市场反映的集中体现。虽然,即使是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也不可能取得完全一致的市场反映,但是,由于作者的知名度往往源于一定的市场反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保障度,它能够为我们评估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版权价值,或者评估那些虽然作品相似甚至相同、但作者知名度完全不相当的版权作品的价值,提供一个相对可靠的参照物。这体现了市场法的运用。

       其次,要考虑图书的寿命。一方面,评估者要考虑图书的经济寿命,处于成长期或者衰退期的图书,其版权价值往往低于其在成熟期的版权价值。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注意图书的法律寿命。越接近版权保护期限,图书的未来收益势必会减少,因而版权价值越低。反之亦然。这集中体现了收益法的运用。对于以转让或者许可为目的而进行的版权评估来讲,还要考虑转让或许可的权利种类、期限以及地域等因素。种类越多、期限越长、地域越宽广,则版权价值相对要高。

       再次,还要考虑图书版权的权利状况。一方面,版权能否单独行使。原创图书的版权由于可以单独行使,因而其价值一般要高于演绎作品的版权。另一方面,图书的版权是否存在瑕疵。对于已经进行了版权登记的图书来说,其版权不存在瑕疵,因而不存在诉讼成本和其他风险,版权维护成本也很低。版权如有瑕疵,一旦遭遇侵权,还要承担相应的诉讼成本及其他风险。这体现了成本法的运用。当然,这里的成本主要是指图书的版权维护成本,而不是图书的创作成本,因为,其创作成本跟版权的价值没有必然的关系。那些斥巨资创作出来的版权产品,未必就能盈利,而低成本创作出来的版权作品,却也有可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最后,虽然版权的经济价值耀眼,版权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版权作品的使用与传播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也同样精彩。在图书出版领域,经济效益为零甚至为负、却颇有社会影响的版权作品屡见不鲜。按照传统的3种评估方法计算,显然,该版权作品是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版权作品却往往能够很好地改善出版单位的形象,为其赢得更多的读者,这究竟是价值转化还是价值为零呢?

       三、结语

       对于任何一家出版企业来讲,无论是深耕传统出版,抑或是涉足新兴出版领域,都需要通过与作者签订作品出版合同获得版权授权,顺利获得版权授权之后,出版企业才能围绕作品的出版与销售开展业务活动,才能运营与管理其拥有的版权资产。出版企业所拥有的版权作品数量的多少、质量高低以及版权资产运营与管理的优劣决定了出版企业的生命线之长短。版权是出版企业最重要的一种无形资产。与出版企业的办公用房、电脑、桌椅等资产有着巨大的不同,版权无形资产具有非独立性、可转化性、可交易性以及可增值性等特点,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轻资产”。正是这种“轻资产”,如果运营与管理得当,将会为出版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标签:;  ;  ;  ;  

出版企业版权资产管理探讨_管理成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