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及其解决措施_纺织品论文

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及其解决措施_纺织品论文

谈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及其解决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争端论文,纺织品论文,措施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概况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市场,而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主要的传统产业。据2004年1月6日人民网(www.people.com.cn/GB/jingji/1038/2282083.html)报道,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估计,2003年中国纺织业出口值有望达到800亿美元。而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2003年进出口总额为8512亿美元(全球第四位),其中出口4384亿美元(其中出口到美国925亿美元),进口4128亿美元(其中从美国进口339亿美元),纺织品服装行业出口对中的国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另外,根据美方统计,2001年和2002年,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分别为95.17亿美元和109.31亿美元,在美纺织品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为12.66%和14.29%。2003年1~4月,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达42.79亿美元,在美国纺织品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为16.34%,与2002年同期相比,我国纺织品对美出口增长47.86%。我国从美进口的纺织品相对较少。2001年和2002年,美对我纺织品出口分别为1.36亿美元和1.71亿美元,在美同期纺织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只占0.81%和1.07%。2003年1~4月美对我纺织品出口6400万美元,只占其出口总额的1.22%。我国对美纺织品贸易存有很大的贸易顺差。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以服装为主,服饰次之,布料和纱线较少。2001和2002年,中国对美服装出口额分别达到66.92亿美元和74.78亿美元,在我对美纺织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为70.31%和68.41%。2003年1~4月,我国对美服装出口28.02亿美元,在我对美纺织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为65.48%。我服装对美出口绝对额呈上升趋势,但在我对美纺织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我服饰对美出口仅次于服装。2001年和2002年,我服饰对美出口额分别为24.48亿美元和29.14亿美元,在我对美纺织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为25.72%和26.65%。2003年1~4月,我服饰对美出口12.80亿美元,占我纺织品对美出口总额的29.91%。同期,我布料和纱线对美出口分别为1.79亿美元和1700万美元,在我对美纺织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只有4.18%和0.39%。我国从美国进口的纺织品主要是布料。2001年和2002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布料分别为7700万美元和1.29亿美元,在我纺织品进口总额中分别占56.61%和75.43%。2003年1~4月,我从美进口布料4900万美元,占我纺织品进口总额的76.5%。(http://www.chinahoment.com/html/list.asp?id=+3470)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回顾

近来,随着布什政府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不断强化,中美纺织品贸易问题争端再起。美国“夕阳产业”的代表组织美国纺织业制造商协会(ATMI)就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设限问题向布什政府展开了不间断的游说,他们大力宣扬中国纺织品对美国的威胁,并于2003年7月24日,协同其他3家协会无视中国纺织业界和美国国内进口商、零售商的反对,共同向美国政府提出对中国产针织布、手套、胸罩和袍服的设限请求。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ATMI)指责中国通过人民币汇率固定且价值被低估、绕过配额限制、侵犯他国的设计专利、通过出口退税实施出口补贴、掠夺性定价或倾销等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使其纺织与服装行业不仅取得竞争优势,而且还会主宰国际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所有其它纺织品与服装生产国都上了濒临灭绝物种的清单”。[1](P9-12)ATMI还大力宣扬中国纺织品对美国的威胁,他们耸人听闻地表示,如果不对中国进口加以限制,到2005年1月1日美国将失去63万个纺织业就业岗位,1300家工厂被迫关闭。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纺织品产业界声称,2003年前9个月,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棉制乳罩和人工纤维乳罩分别增长53%和78%;针织品出口增加近40%,棉袍和人工纤维袍分别增长140%和85%。2003年11月17日,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新闻称,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在美国纺织业提出申诉以后,对来自中国的针织布料、寝衣和睡袍以及胸罩采取特别保护条款,具体的措施包括征收关税、配额或对进口量实行限制,最终希望明年把进口增长控制在7.5%以内。

其实,不仅是纺织品,2003年以来,美已对中国多种商品提出贸易设限要求。2003年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被裁判定中国彩电产品在美构成了倾销,侵害了美国相关组织的利益。美商务部认定来自中国的彩电倾销幅度达到了27.9%至45.9%。几乎与提出对纺织品设限请求同时,2003年7月,由美国14家家具生产企业组成的美国家具生产商合法贸易协会也联合向美政府递交了反倾销申请,声称中国产品已对美国家具行业造成严重打击。2003年12月10日,应美国一部分家具制造商申请,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木制卧室家具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以上消息见人民网经济频道:www.people.com.cn/GB/jingji/index.html)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布什政府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不断强化,美国对华贸易保护势力又重新抬头,中美贸易可能又将进入一个多事之秋。

三、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原因分析

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美国以《中美WTO入世协议》中的特殊保障条款为借口,保护其国内落后的纺织品服装行业。为解决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的问题,自1972年至今,两国先后签署了五个纺织品贸易协定,美国均表现出了很强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通过双边协议中的配额限制等措施,阻止中国纺织品大量出口美国。在《中美WTO入世协议》中,又明确规定如果中国输美纺织品激增扰乱了美国市场,中国要把相关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控制在7.5%(羊毛类产品为6%)的幅度以内[2](P38-39)(即所谓的特殊保障条款。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任何成员国都不能再对纺织品的进口实施限制)。美国贸易副代表乔塞特·希兰·夏纳(Josette Sheeran Shiner)在2003年11月19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报记者会同一些国外媒体采访时称“我们的保护条款实际是以现有的贸易水平为计算的基数,以7.5%作为年增长率的默认值,如果下年较上一年的贸易增长率超过7.5%,那么特别保护条款就将对其采取措施,进而加以限制。”

二是参照美国新的原产地规则(1996年7月1日实施),阻止中国纺织品服装产品大量进入美国市场。该原产地规则规定,服装的最后缝合地作为原产地判定的最终标准;纺织品方面则规定,织物生产国而非只进行某些特定加工工序的国家可视为原产国;床单、被套、毛巾等家庭或生活用纺织品以织物和纱线的生产国为原产国。[3](P27)这样一来,一些在中国加工但以前认为非原产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美国,就会被认为原产中国而挤占我国的配额。由于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加工贸易享受优惠政策,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在中国投资建立服装厂,经大陆加工后销往美国。据美国新的原产地规则,这些服装要使用中国的配额而非韩国等的配额。

三是阻止中国从《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规定中获得好处。1994年,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施行,墨西哥对美国出口关税下调,出口配额废除。因此,美国许多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业迁往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美国的纺织品制造商把他们的产品运往该地区进行加工,然后再作为免税进口商品销回美国,这种贸易方式被看作是美国大纺织工厂的救星。中国夺取墨西哥等国的纺织品市场份额,使得以上获利贸易方式变为不可能,由此遭到美纺织制造商协会的强烈反对。

四是美国总统布什为获取2004年大选连任,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保护纺织品行业业主和工人的利益以获取选票。

实际上,中国纺织品与服装之所以占领美国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在纺织品和服装上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纺织品服装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中国劳动力供给弹性几乎为无穷大,劳动力价格极其低廉,导致其生产的纺织品与服装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以男西服便服套装为例,1997年中国从美国共进4件,平均单价为280.25美元/套,而同年中国出口美国同类服装的单价仅为12.25美元/套。[4](P24-26)

中国对美国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长也是美国进口商和经销商根据消费者需求自主选择的结果。以手套和胸罩为例,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1-5月,这两种商品对美出口金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2.10%和228.12%。这种增长的动力是市场需求的增加。

四、美国对中国征收高关税、进口设置限额的后果

以目前的态势来看,虽然美国纺织业的申诉报告并没有提供多少新的证据说明中国的进口商品扰乱了美国市场,但美国纺织业的诉求依然很有成功的可能。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则会对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据有关部门的测算,中国服装出口每下降1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就要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就会有3.6万人失业。[2](P38-39)实际上即使美国政府批准了纺织业提出的申诉报告,决定对中国进口纺织品重新设立配额,根据《中美入世协议》的“进口潮”机制条款,虽然美方在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激增导致美同类行业或产品受损的情况下,可以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继续实施配额限制,但美国的自卫措施最远只能保留到2008年12月31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要真正达到保护自身利益的目的,也只有在剩余的时间内加快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美国一些行业往往利用本国启动标准过低的市场保护手段寻求救助,而过度的保护将不利于产业的发展,这一做法最终只能导致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削弱。美国一些协会对我纺织品提出设限请求,从长远来看将对其产业自身的发展有害无利;从近期来讲,美国市场上的空白,不由中国商品去填补,也会有其他国家、其他企业去占有,不会帮助纺织业保留多一个就业机会。

中国出口质优价廉的纺织品服装产品,是美国进口商、分销商、消费者利益和福利的重要来源,一旦重新设限,无疑会对美国的这些社会集团形成影响,并危及在华投资企业的利益,进而影响中国对美国的纺织原料、纺织面料、产业用纺织品等产品的进口,也会给中国纺织企业的经营和就业带来损害,产生一损俱损的后果。最后,如果美国政府公布并实施对中国纺织品重新设限,不仅有损于中美双方的经济与贸易利益,也是对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回归自由化进程的严重阻碍。

从经济学理论上讲,对国外纺织品和服装征收关税配额等措施,将提高国内服装的价格,导致资源利用的浪费(用于濒于破产的纺织厂的劳动力、原材料和资本等资源可以更有效地得到利用);消费者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到满意程度更低的商品。当然,政府能获得关税收入,但一般不能弥补损失。[5](P566)

五、解决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对策

据悉,在2003年11月17日美商务部宣布受理ATMI的设限申请后,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业界代表已奔赴美国,就此问题与美方进行沟通、协商。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发展不仅仅对中国有利,而是中美两国双赢的现实选择。在解决贸易摩擦问题上,双方都应头脑冷静,要合作、要发展,而不是对抗而导致两败俱伤。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受阻的状况,我们必须一方面积极寻求与美国纺织业的合作,利用中国低生产成本、规模生产和纺织业上、中、下游产业齐全等优势,吸引美国纺织业内人士到中国投资设厂或与中国合资合作经营;另一方,要尽力做好对美国纺织业的解释与游说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到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是中国产品质量与服务不断提高的结果,是中美两国业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此外,还应作好以下几点:

第一,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解决与美国包括纺织品贸易在内的贸易争端。中国加入WTO的一个好处是利用WTO的贸易争端仲裁职能解决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的贸易争执,保护本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纠纷将越来越多,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解决贸易争端尤显重要。

第二,中美应当建立纺织品贸易定期交流机制,寻求与美国的合作。美中发展经贸关系符合两国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商品和服务潜力巨大的市场。就纺织品服装而言,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1-5月,中国自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1.1亿美元,同比增长42%。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必将获得快速发展,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第三,我们应当加大纺织品的出口力度。我们不应当就美国对我们纺织品的出口限制而减少纺织品的出口量。中国纺织品企业及整个纺织品行业要想方设法与那些与自己有共同利益关系的美国企业及相关行业建立紧密的联盟,并通过这种联盟,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在美国找到政治上的支持,从而影响美国国会做出有利于中国纺织品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决策。

第四,开展境外加工,合理利用配额。我国服装生产加工技术已经具备在海外投资办厂的能力,中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可在不受美国服装配额限制的国家设厂,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再销往美国。另外,应合理利用服装配额,将其分配给获利能力最强的厂家。

标签:;  

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及其解决措施_纺织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