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中亚五国资源开发现状与潜力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俄罗斯论文,资源开发论文,五国论文,潜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060(2006)04—0588—10
近几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新疆利用新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和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了开放力度,外向型经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粗放的增长方式下,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加剧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由于我国人均资源紧缺,绝大多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在资源消耗量或自然资源损失量却排在世界前列[1]。随着重化工业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对矿产、土地、 水和木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资源的供给将进一步下降,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逐渐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对自然资源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将成为制订资源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紧紧抓住上海合作组织扩大经贸合作的机遇,也为了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及加快我国西部经济的发展,了解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资源条件、市场状况和进出口需求,结合新疆经济发展实际,找到“东联西出”的突破口,大力开拓俄罗斯和中亚市场,提高向西开放的档次和水平,发挥资源和经济技术的互补性效应是摆在我国西部大开发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早在2000多年前,亚欧之间就有了途经新疆、横跨欧亚大陆7000多公里的古丝绸之路,它是当时中国与欧洲乃至世界各国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以及新疆与中亚和俄罗斯,以及欧盟各国特别是北欧国家在资源上的互补性效应,使得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经济发展同中亚和俄罗斯以及欧盟和北美资源和原料开发、贸易合作具有极大潜力。
1 俄罗斯、中亚区域概况
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地域辽阔,国土面积1707.73万km[2],土地资源十分丰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9,居世界第1位[2]。辽阔平坦的平原和低地占国土面积的70%。农业用地2.21亿hm[2],占国土面积的25.7%,其中耕地1.244亿hm[2],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居世界第3位,而且50%的耕地为黑壤。人均耕地面积为0.86hm[2],比中国多于0.762hm[2],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自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由于劳动力数量不足,俄罗斯每年有近千万公顷的耕地被撂荒。2005年俄罗斯人口为1.44亿人,比1992年减少430万人[5]。近几年来, 大量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入城市,导致俄罗斯农业人口大量流失,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已成了制约俄罗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272.49万km[2],截止2004年底,人口为1510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占57%,农村居民占43%[5]。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为平原和低地,1/4多的国土是草原,1/2的国土是荒漠和半荒漠,剩下的是山脉和湖泊,具备了良好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是独联体主要的农牧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用地总面积达2.2×10[8]hm[2],其中耕地2227×10[8]hm[2],割草地504×10[8]hm[2],牧场1.88×10[8]hm[2],农业用地占领土总面积的81.7%,种植业和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分别为61%和39%,是独联体第二大农业国家。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粮食产量达1390万t,成为中亚地区有名的“粮仓”。国内粮食消费量为650万t。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意大利是哈萨克斯坦粮食出口的主要目的地。
乌兹别克斯坦国土面积将近45万km[2],人口2480万人[5]。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属世界产棉大国。独立前后农业用地总面积变化不大,只是用于棉花的面积有些增长,2005年棉花种植面积达140万hm[2],年产籽棉360万t[12],居世界第五位,皮棉的出口量占世界第二位。农业用地占国土总面积的59.5%,其中可耕地占11%,除饲料作物的播种面积有所下降外,其他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基本没变。
吉尔吉斯斯坦国土面积19.99万km[2],人口将近512万人[5]。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山地国家,90%的国土位于海拔1000m以上,平均海拔2750m,最低处海拔也在401m,适于耕种的土地只占国土面积的7%。高山地形使该国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也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森林覆盖面积占4.2%,水域面积为4.4%,农牧业用地1079.78万hm[2],占54%[4]。北部的楚河河谷和南部的费尔干纳盆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裕,是吉尔吉斯斯坦主要的农业区。海拔较高的塔拉斯州、纳伦州等地区则适合发展畜牧业。多年来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其中养羊业约占畜牧业产值的60%以上,养牛业占30%以上。种植业主要粮食、经济、饲料等作物和瓜菜的种植,但粮食生产还是第一位的。
土库曼斯坦的国土面积将近49万km[2],大部分位于在图兰盆地。 中部是卡拉库木沙漠,南部是砾石戈壁或荒漠,东部是流动沙漠,山地和高地主要集中在南部。适宜耕作的土地面积很少,只占国土面积的3%。2003年底人口为629.9万人[4]。主要种植棉花等作物,属独联体产棉大国之一。
塔吉克斯坦地处荒漠地带,国土面积14.31万km[2],大部分为山地,占国土面积的93%,土地条件较差,人口680万人[5]。拥有农业用地面积430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32%,其中耕地面积80万hm[2]、割草场和牧场面积分别为3万和330万hm[2]。森林覆盖面积占2.9%,水域面积占2%;作物播种面积变化不大,粮食作物面积并未增加,产量低,因此粮食依然严重匮乏。
2 资源开发现状与潜力
2.1 矿产资源
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有色金属矿藏,种类配套齐全,在独联体国家甚至在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正在开发的矿产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铀、铁矿石、铬、铜、铅、锌、锰、铝、金、银、锑、钨、钼、锡、磷酸盐、硼、重晶石等。特别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三国油气资源储量在世界矿产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3]。 前苏联解体后1991年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石油产量总计为4.97亿t。而到2003年这些国家的石油产量仍保持在原水平上,为4.914亿t(图1)。其中,哈萨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分别增加了93%和85%,乌兹别克斯坦增加了倍,2.17而俄罗斯却缩减了10%(图1)。到2004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已达4.58亿t,上年增产8.9%,同时还出口石油2.85亿t,同比增加17%;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达到5880万t,比上年增产8.7%。两国均创下近10年来石油产量和出口的最高水平。
图1 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石油产量
Fig.1 Oil outputs in Russia and the five countries in Central Asia
俄罗斯具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其中可采天然气资源量为99亿t当量, 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储量的30.4%,储量和年产量始终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2003年出口量为1317.7亿m[3],占世界出口总量的约29%,排位世界第一[2,11]。可采石油资源量为362亿t(包括凝析油),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总量的11.6%。铁矿石、金矿、钻石的资源量位居世界第1位,煤炭、铀储量列世界第二位,金矿年开采量170t左右,居世界第5位;钼、铅列第七位,铜列第十一位,已探明资源量居第9位[6]。据资料[2],俄现占有世界1/3的天然气储量,1/10的石油储量,20.6%的铁矿石储量,19.2%的银储量,15.9%的煤炭储量和11.8%铀的储量(图2)。石油开采现主要在西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流域、北高加索等传统的采油区。按俄2020年前的能源发展战略规定,俄将很快开发蒂蔓一伯朝拉、东西伯利亚、远东、北里海等新的含油气区。预计,到2020年俄石油年开采量大约在4.85~4.90亿t左右。另外,还要开发北冰洋、远东和南部里海大陆架的油气田。俄方预测北冰洋、远东和南部里海大陆驾的油气的,在不久的将来,在那里将开发油气田,因此,俄罗斯的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及开发前景,都是我们争取发展合作的领域,那里的石油储量约160亿t,天然气储量有82万亿m[3]。
图2 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矿产资源中占有的比例(%)
Fig.2 Proportions of the main mineral reserves in Russia in global mineral resources(%)
俄罗斯天然气开采将集中在西西伯利亚传统采气区及东西伯利亚、远东、北冰洋大陆架、亚马尔半岛和里海新的含油气区。至于每年究竟需要开采多少天然气,将取决于国际市场的需求。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石油和天然气出口。1991年天然气总产量为6430亿m[3],而到2003年已减少到6200亿m[3],目前,天然气产量约6320亿m[3],相当于中亚五国天然气产量总和的6倍多(图3)。此外,煤炭资源量估计有4450亿t。
图3 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天然气产量
Fig.3 Natural gas outputs in Russia and the five countries in Central Asia
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等三国在中亚五国中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天然气资源量约24.5万亿m[3],高峰天然气年产量约1300亿m[3](图4),2000年产量约1082亿m[3],主要产自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境内的阿姆河盆地,分别为520亿m[3]和470亿m[3]。按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现有储量、产量和需求量,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是今后中亚天然气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预计天然气出口潜力为750~800亿m[3]。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可出口部分天然气。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油气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大都集中在里海沿岸及其附近。现有200多个油气田,主要分布西部阿特劳州。那里现有75个油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10亿t[8]。其中,总计有8.46亿t石油储量的39个油田正在开发,7个油田正在准备开发,24个油田(预计储量有5000万t)还处于详探阶段。阿特劳州最大的油气田包括:田吉兹(石油总储量约有8亿多t,初始可采储量7亿t),克洛列夫斯克(初始可采石油储量3050万t),肯拜伊斯克(3080万t)。哈萨克斯坦预测石油资源总量130亿t,已探明和证实的石油储量有22亿t,凝析油储量约为7亿t,占世界总量的2%,居世界第12位(尚未考虑里海不准确的石油储量)。2004年石油产量达到历年来最高,达5940万t, 在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居第二位、世界第23位。石油产量增长迅速,预计到2010年,石油年开采量将达到8000万t,2015年前可将达到1.2~1.5亿t,成为世界第6大产油国。由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需求只有1000万t左右,所以目前和今后其石油产量的80%都可用于出口。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约为2~2.5万亿m[3],占世界第15位。潜在的天然气资源量估计有10万亿m[3]。2004年天然气产量达到历年来最高(图4),为219亿m[3]。预计2010年天然气生产规模可达到250~300亿m[3],天然气需求量为150~200亿方,外输能力约100~150亿m[3]。油气资源是近30年间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最有希望的产业。
图4 中亚五国的天然气产量
Fig.4 Natural gas outputs in the five countries in Central Asia
哈萨克斯坦煤炭探明储量为1624亿t,主要分布在卡拉甘达州和东哈州等地,每年煤炭产量7900多万t,人均煤产量达5243kg,是世界十大产煤国之一。2004年煤炭产量达8680万t,其煤炭出口量占世界的3%,但由于需求减少,10年来煤炭产量减少了一半,目前占全球的1.9%。其主要特点是储量大,煤种多,分布不均,运输线长。
哈萨克斯坦金属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品位高,在独联体国家甚至在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钨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银、铅的探明储量、铬和磷矿石占世界第二位,铜的储量居世界第三。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锑、汞、金、铁、铀等储量居原苏联首位或名列前茅。铅储量占原苏联的70%、锌—50%、铜—40%。其中铁矿的探明储量为80亿t,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铁矿储量的比重为35.8%。铬铁矿探明储量2亿t;铜矿探明储量约为11亿t,铅矿和锌矿探明储量分别为1100万t和1400万t。储量较大的铝土矿和金矿,主要分布在图尔盖州和哈国北部。潜在金矿资源量位居世界第3位, 大约有探明黄金储量1050t,金矿的平均品位为6.3g/t,居世界第四位。目前,约178处金矿床已进行了生产勘探,占全球金矿储量的2.3%,约占中亚五国黄金储量7717t的14%,黄金储量和产量分别居中亚五国的第2位和第3位。每年铁矿石产量750万t、铝土矿300万t、铜30多万t、锌22.5万t、锰10万t、银500t、磷1700万t,产量均列世界前12位。另外,钒、铌、钽等稀有金属只有哈萨克斯坦能生产。2004年铜产量达到44.523万t,比上年增加2.9%;锌精矿的产量增长了7.5%,达到31.652万t;氧化铝的产量增长了3.4%,达到146.78万t;铝土矿的开采量增加了0.7%,达到470.56万t;银的产量增加12.1%,达到70.752万t。还有铀的储量占全球大约1/4,是世界铀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非金属矿藏主要有钾盐、硫酸钡、磷钙土、盐矿、石棉和萤石等。
土库曼斯坦也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硫磺矿、铅矿、重晶石、毒重石、盐、芒硝、镁、磺、钾、石灰石、砂石、石膏、砾石、石英沙等。其中最丰富的是能源资源。据专家计算,目前,土库曼斯坦能源资源潜力估计有450亿t油当量,使其也成为世界整个天然气和石油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国的天然气探明储量达28583亿m[3],约占世界天然气储量的2%。石油探明储量达54600万桶。全国已发现144个油气田,其中已开采的有34个。油气田广泛分布于里海沿岸和北部地区。最主要的是科土尔杰普和巴尔萨格尔麦斯油气田,占整个国家石油储量的60%以上并保证70%以上的石油产量。至今这两个油气田的开发程度分别为65%和55%。80%以上的天然气储量位于土库曼斯坦东部的特大型气田中。预计,天然气资源量在21×10[4]~23×10[4]亿tm[3]左右,石油资源量120亿t。已证实的天然气可采储量有3×10[4]多亿m[3],居世界第四位。另外,土库曼斯坦现已在里海大陆架,查明了70多个有含油气前景的目标,在海上已钻井110多口,发现了8个油气田[9]。
土库曼斯坦已确定在2010年前国家开采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计划,石油产量将增加到4800万吨,其中可出口3300万t;天然气产量要达到1200亿m[3],将出口天然气要达到1000亿m[3][9]。为保证上述油气开采量,提高向世界销售市场供应的可靠性,土库曼斯坦规定要继续扩建基础运输设施和落实铺设跨国输气管道项目。其他矿产资源主要是非金属矿产,如硫磺、芒硝、碘、石膏、溴、钾盐等。
乌兹别克斯坦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物达100多种,其中铅、铜、锌、钨等矿产的储量在前苏联居领先地位,是中亚五国中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黄金、白银和白金产量占前苏联的1/3。其中黄金储量3000t,居世界第4位;年开采量80吨左右,居世界第9位,独联体第2位;主要集中在穆龙套、撒马尔罕州、塔什干州及居欧亚大陆第2位的黄金矿床阿季布古特、布鲁特江、巴尔播套、 阿里斯坦套、吐尔贝等。银的储量为980t,最大矿床是科斯马纳奇矿床,以及纳沃伊州的维索科沃列特诺耶、奥克热特佩斯、科斯莫纳奇和纳曼干州的阿克捷帕。铜的储量140万t,居世界第10位,铜矿在乌国境内约有900多处,但能开采的不超过5处,主要分布在天山中部、库拉明斯克和阿尔马雷克区,开采量占第十一位。天然气预测储量超过5.4万亿m[3],占中亚地区的41%,已探明134个气田的天然气储量,并探明储量为2万亿m[3],年开采量为580亿m[3],需求量为400—420亿m[3];近年来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预计2010年天然气生产规模为560~600亿m[3],被列为世界十大开采国,在中亚仅次于土库曼斯坦,居独联体第3位。目前, 乌兹别克斯坦向塔吉克斯坦等邻国出口天然气约80亿m[3],但能源进出口额还没有超过其贸易总额的10%。煤炭储量为20亿t,年开采量为270多万t;铀总储量约为5.5万t,居世界第8位,年产量约3000kg,居世界第10位;石油储量超过53亿t,占中亚地区的31%, 已探明储量为5.84亿t,年开采量720多万t;据资料,乌兹别克斯坦60 %以上的地区有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前景[9]。目前,有51个油田开采石油,27 个气田开采天然气,17个凝析油气田在开采凝析油。凝析油的储量4.8亿t,占中亚地区的74%。铅、锌储量分别为110万t和75万t, 主要集中在中部吉扎克地区的乌奇库拉克矿床和南部卡什卡达里亚地区的坎迪扎矿床。此外,非金属矿产资源有钾盐、岩盐、硫酸盐、矿物颜料、硫、萤石、滑石、高岭土、明矾石、磷钙土以及建筑用石料等。矿产原料的总价值为3.3千亿美元,年均开采矿产总价值约为55亿美元[10]。
乌兹别克斯坦拥有很发达的矿井及输气主干线,总长12660km, 燃料运给国内需求者或出口,并有25个加气站保证它们的工作。天然气要供给邻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南部。此外,土库曼斯坦也利用乌兹别克斯坦的输气管道出口自己的天然气。预计,2010年前,整个沿乌兹别克斯坦输气管道的天然气贸易供应量会增加到700亿m[3]。
吉尔吉斯斯坦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稀有金属、石油、天然气、煤、泥炭、铁、铅、汞、黄金、锑、钨、大理石、花岗岩、石膏、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和品种都不丰富,只有锑的储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中国和玻利维亚。锡产量和汞产量居独联体第二位。黄金储量较大,且品位较高,目前与加拿大合作开采的库姆托尔金矿为世界十大最有开采前景的富矿之一。锑、汞等金属的产量在独联体国家中位居前列,有色金属产品销售到40多个国家。已证实的天然气储量估计有60亿m[3]。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和基础设施不足,主要气田很难开采。该国天然气年产量约为3000万m[3],到2010年年产量将增至4000万m[3]。天然气在燃料能源结构中占30%。天然气主要用于居民公共事业(占42%),工业和电力占58%。该国天然气需求大约为7.0亿m[3],实际完全要依赖进口来保证。目前,吉尔吉斯斯坦许多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有待进一步勘探研究,以确定开发前景。
塔吉克斯坦现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估计只占10.33亿当量吨的不足1%。但水力电力资源丰富,在能源结构中比例大约在90%以上。技术上现代化电力生产水平只占天然水电潜力的6.5%。为增加油气开采,需要大量开支。预测煤炭储量有40~50亿t(2003年总计开采5万t)。许多煤田位于很难进入的高山地区。尽管有各种形式的资源储量,但塔吉克斯坦几乎全部燃料能源都要进口。
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由于各自的国情、能源资源潜力和需求量不同,其能源资源产量和出口潜力也各不相同。其中,石油产量和出口潜力较大的依次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按人均石油产量分别为3449kg、2927kg、2005kg(图5);天然气出口潜力较大国家依次是:土库曼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人均天然气产量分别为10629m[3]、4307m[3]、2215m[3]和1089m[3](图6)。此外,哈萨克斯坦煤炭和铀矿也有一定的出口潜力。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完全要依赖进口来保证能源需求。
图5 俄罗斯和中亚五国人均石油产量
Fig.5 Per capita oil outputs in Russia and the five countries in Central Asia
图6 俄罗斯和中亚五国人均占有天然气产量
Fig.6 Per capita natural gas outputs in Russia and the five countries in Central Asia
2.2 水资源
俄罗斯是水资源总量最丰富的国家,水资源总量为97000km[3],占世界淡水资源的20%,居世界第1位。总计有250多万条河流、200多万湖泊、3万个水库。地表水的年径流量4270km[3],占世界地表水年径流量的10%,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2位[2]。
中亚地区的水资源总量也较丰富,但大部分淡水都以高山冰川和深层地下水的形式存在,且分布极不均匀,淡水资源总蕴藏量在1万亿m[3]以上, 每年人均耗水量为2800m[3],低于3000m[3]/人的缺水上限,总体上属于轻度缺水地区。
中亚地区由于蒸发量大(比降水量大21倍)和水利设施运行低效,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每年约有15km[3]的水从阿姆河输入卡拉库姆大运河。 但由于流经疏松沙地的运河设计不完善,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在卡拉库姆运河旁边不远处新形成的湖泊就是一个证明。
目前,来自于农业、工业和采矿业的硝酸盐、杀虫剂、重金属和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已经造成了中亚地区地表水的富营养化,水体污染严重,流域生态恶化并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从20世纪60年代起,作为咸海主要水源的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水资源被过度利用和浪费,致使咸海水量逐步减少到原来的1/3,湖面更是急剧缩小到过去的1/4。咸海已从昔日的世界第四大湖降至第六位。由于湖水干涸,4~5万km[2]干涸湖床产生的总量达100万t的盐尘进入空气中, 持续影响中亚并向俄罗斯的南乌拉尔等地区扩散。据科学考证[7], 咸海盐尘在空气中的扩散加快了帕米尔高原冰川消融的速度,同时还殃及位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咸海问题不仅困扰中亚地区,而且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由于缺水和污染,咸海流域的动植物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
哈萨克斯坦有近8.5万条河流和临时水体,其中长1000km以上的河流有6条,100km以上的有228条,10km以上的有11500条。地表水总资源为115.33km[3]/a,占独联体国家地表水总量的1.4%。其中可利用的预计为58.9km[3]/a。额尔齐斯河、伊希姆河、伊犁河、锡尔河、楚河和乌拉尔河等主要河流的水占地表水的3/4。湖泊和水库7600多个。水面面积总计为4.5万多km[2],湖水的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占60%~80%)、降雨(占30%~40%)和降雪(占3%~10%)。地表水的年径流量为54.4~59km[3],平均为2万m[3]/km[2]。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 常年大河都分布在边远地区,中部多是季节河,并80%~95%的水量形成于春汛期的2~3周。水量较多的东部和南部山区是220万m[3]/km[2];共有冰川2724条,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南部,总面积为1963.3km[2],体积为98.4km[3];最大的科尔热涅夫斯基冰川长约12km,厚度为300m,面积38km[2]。水资源利用率在东部和北部是40%~45%、东南部和西部是70%~85%,中部和南部灌溉区水资源紧缺。水系最密的地方是阿尔泰、准噶尔和外伊犁阿拉套山等湿润的高山区。大部分河流属于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和田吉兹湖等内陆封闭盆地。为调配水资源和提高一些地区的供水率,修建了额尔齐斯—卡拉干达—杰兹卡兹甘渠(长900km,110m[3]/s)、阿拉木图大渠(长171km,87m[3]/s)等大型引水渠,在各大河上修建了近250个水库。哈萨克斯坦拥有巨大的地下水储量,可采量为40km[3]/a,但目前只利用了12%,还有88%的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每年利用地下水灌溉1.5万hm[2]耕地和8000多万hm[2]牧场,因此,地下水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乌兹别克斯坦水资源有限,大小河流600余条,形成饮用水的主要来源, 水域面积占1.8%;其中最大的阿姆河年均径流量为790×10[8]m[3], 第二大河锡尔河年均径流量为380×10[8]m[3],分别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仅占8%和10%;有几十个高山湖泊和平原湖泊,其中咸海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总面积64600km[2],分属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乌兹别克斯坦为保证水源增加灌溉面积兴建了许多水库。乌兹别克斯坦已查明境内有约100多处具有开发前景的地下水源, 可利用的地下水总量的2/3分布于山区,1/3分布于辽阔的草原,主要在阿姆河三角洲地带、灌溉区和一些河流沿岸。
吉尔吉斯斯坦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4%,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在独联体国家中位居第三。地表年径流量达450~600×10[8]m[3],最大的纳伦河流域占吉尔吉斯斯坦领土的55.3%,流经境内535km。水力资源充沛,修筑有多座大型梯级电站;楚河、塔拉斯河、克孜勒苏河、恰特卡勒河等超过200km以上的大河流,对吉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大作用。除了伊塞克湖(6292km[2])、索库里湖(288.1km[2])等大型湖泊外,还分布着大约2000个小型湖泊。最大的水库是托克托古尔水库,面积284km[2],库容量达200×10[8]m[3];此外还有库卡姆巴拉金水库、尔普赛水库、乌奇库尔干水库、阿特巴林水库等。
中亚地区的水资源主要位于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境内。仅在塔吉克斯坦境内就集中了中亚地区55.49%的水流量,以及60%以上的冰川。形成于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阿姆河和形成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锡尔河是咸海盆地的干流。
2.3 生物资源
俄罗斯的生物资源丰富,特别是森林资源最为丰富,森林覆盖面积占世界的22%,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国家,具有巨大的木材生产与供给潜力,在世界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俄罗斯的理论年采伐量为5.3~5.45亿m[3],但实际上只达到25%。这表明,俄罗斯具有巨大的木材生产与供给潜力。远东和西伯利亚拥有俄罗斯森林资源的绝大部分,开发潜力很大,并且俄罗斯也是世界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工业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其林业与木材加工业作为地区专业化生产部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其木材采伐量在全国的比重从发展趋势上看还会继续攀升。因此,中国将在木材贸易和林业投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今后,将在木材采伐、林产品贸易、林业科技、林产品加工以及国际投资等领域也要加强合作。
哈萨克斯坦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高等植物约有4750种,大部分为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种类很少。在森林草原带,主要是黑土,占国土面积的9.5%, 土壤较肥沃,是哈萨克斯坦主要农业区;草原带和半荒漠带的土壤主要为栗钙土,占国土面积的34.3%,最多的是针茅、羊茅、酸馍、毛燕麦等植物;半荒漠带主要是嵩科植物;荒漠带的土壤逐渐由浅栗钙土变为棕钙土和灰棕钙土,占哈国土地面积的43.6%,主要有羊茅和针茅属植物。森林覆盖面积占4.1%,森林和营造林面积2170万hm[2]。哈萨克斯坦有哺乳动物158种,鸟类480多种,鱼类150多种及一些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动植物资源中有很多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乌兹别克斯坦约有3700种野生植物。荒漠带主要有梭梭、猪毛菜、沙拐枣、大黄等植物;丘陵平原带主要生长有苔草、猪毛菜及具有药用价值的骆驼蓬等;丘陵低地主要有阿魏、郁金香及刺山柑、海甘蓝等蜜源植物;山地丘陵带黑褐色土壤里生长着旋覆花、蜀葵、黄芪等稀疏的杂草及灌木。山区低地分布着松树、樱桃树、黄连木等稀疏的树林;在河谷地带有桦树林,有灌木类金银花、野蔷薇等。高山带仅30%的面积覆盖有植被,较典型的植物有龙胆、报春花、飞蓬等。森林覆盖率为12%。有许多野生植物含有油、香料及其他有用成分,具有不同的医用和工业利用价值。动物种类繁多,哺乳动物有97种,无脊椎类动物300多种,鸟类379种,爬行类动物58种,鱼类70多种,昆虫100多种。熊、雪豹、鹅喉羚、布哈尔鹿、 草原鹰、金雕、狭嘴鸭、中亚眼镜蛇等珍贵保护动物载人乌兹别克斯坦红皮书。
吉尔吉斯斯坦植物资源丰富而多样,各种饲用、药用、挥发油料植物及含杀虫毒质、含橡胶和含生物碱的植物。仅高等植物就有4000多种。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5%。核桃、云杉、柏、械、白杨、柳、白桦等树林较常见。面积最大的是核桃林,达60.9万hm[2],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恰特勒山和费尔干纳山海拔1000~2200米之间的地带;云杉林有2.4万hm[2],柏树林有31.7万hm[2],械树林有5万hm[2],冷杉林有0.6万hm[2]。以丰富、优质、多样的药用植物资源为依托,开发医药、美容、保健类等新产品,药材资源将会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还富有常见的野生动物有狼、山羊、野兔、鹿、砂土鼠、黄鼠、猖鼠、跳鼠等;属于珍稀动物有雪豹、红狐、巨蜥、水獭、虎、触、羊猪荆、棕熊、马鹿、瞪羚等。鱼类中数量最多的是鲤鱼。
塔吉克斯坦气候条件独特,动植物资源丰富,仅高等植物就有5000多种。其中阔叶林面积很小,主要有一些喜温树种,如核胡桃、械树、梧桐树、苹果树等。小叶树主要分布在河谷,分布较广的有柳树、沙棘等。在荒漠地带和山区主要有棘豆、黄蔑、篙等。草本植物种类很多,主要有禾草、鸭茅、苔草等。有哺乳动物80多种,鸟类300多种,爬行动物近50种,无脊椎动物1万多种。
3 区域资源开发与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及合作前景
3.1 资源开发与合作条件
(1)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通性关系为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政府就陆续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签署了大量有关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公路、铁路、航空运输、邮电通讯、通商口岸、海关商检等一系列协议。我国政府、地方、民间的许多公司、商人到中亚五国和俄罗斯从事经营活动,举办了多起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不少中亚和俄罗斯的公司、商人和旅客来到我国特别是新疆从事购物及旅游活动。中国与中亚同处于古代“丝绸之路”,有着十分悠久的经济联系,在近代和现代史上,我国新疆与中亚的经济交往更为密切。为中国和中亚各国发展长期友好往来与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相互理解与信任不断增强,相互依存和互为战略依托的程度空前提高,在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同时加强区域合作日益成为各方的共同认识和行动。该组织本着平等互利、市场经济、相互开放、多边与双边相结合等原则,充分发挥成员国经济互补性强和资源丰富等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促进成员国经济共同发展。当前,六国都面临着调整对外战略和发展同周边国家合作以实现自己国家战略目标的重大现实课题。六国互为重要邻国,在科技、经济、贸易等领域互有优势,应取长补短,深入开展合作,将各自的科技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共同发展。
(2)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对自然资源需求量愈来愈大。 目前我国油气年需求量增长速度为4.9%,而油气年产量增加速率较为缓慢,仅为1~2%。2005年的石油消耗量为3.1亿吨,进口量为1.3亿吨,石油的进口依存度超过了40%。另外,我国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油气比例较低。而随着工业迅速发展,以及环保压力的日益增加,我国面临调整能源结构,增加优质能源比例的任务,需要引进大量油气资源。面对快速增长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需求,我国应该采取“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资源政策,即做到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只能越用越少,特别是那些优质、易探、易采的矿床,目前在世界上已屈指可数。为此,解决矿产资源日趋不足的问题,只有“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资源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通过到国外开矿,购买矿产品等途径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毗邻国家协调开发边境地区的陆地资源为这些国家相关部门开展合作提供了先决条件。特别是铁路公路桥梁和通道、能源桥和跨国油气管道等各种跨国基础设施对于推进一体化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3)俄罗斯和中亚各国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油气出口潜力大, 就俄罗斯向欧洲市场出口的天然气大约占出口总量的26%。2004年底俄方公布,到2020年前俄石油出口要达到4.33亿t[3]。俄罗斯燃料能源收益占国内GDP的28%,工业生产总值的30%,联邦预算的54%和外汇收入的约45%。引进我国相邻的俄罗斯和中亚油气资源应是首要选择,对建立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保障体系,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从运输角度考虑,管道运输也比海上运输安全,故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实施俄罗斯和中亚油气合作战略,以便减少对中东等地区的过分依赖。
(4)从2000年起的5年间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8%,今年将增长6%左右,与中国、印度等国一起成为世界上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国家之一。2004年,俄外贸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外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60%降低到20%;贫困人口的比例由2001年的30%降低到18%,国内货币稳定,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都保持在适度范围内,工资和养老金有大幅提高。此外,中亚五国是内陆国家,由于缺少出海口,它们欲发展与亚太国家的经济往来,取道中国是最便捷之路,特别是欧亚陆桥开通之后,中国成为哈、吉等国通向太平洋的最理想通道。目前,陆桥运输已进入中亚地区,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和地缘优势,开拓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市场,是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对外经贸合作,努力提高对外开放层次的需要,也是许多亚太国家、欧盟国家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经济结构上看,中亚国家与中国存在互补性,发展经贸合作对彼此都有利,而互为邻里的优越地理位置为发展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中亚各国提出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反映了中亚国家加快经济全面发展的迫切愿望,其想法与中国十分相似。这是中俄和中亚国家区域性合作走向高潮的保证。中俄和中亚的哈、吉、乌等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国,而阿尔泰边疆区是俄罗斯连接中国新疆的唯一州区,新疆则是中国唯一连接中亚的省区,新疆同中亚国家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成功,不仅会给双方带来经济实力的增长,而且会增加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的直接影响。
3.2 合作前景
(1)作为富有世界影响力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作为连接欧亚的桥梁和枢纽以及丰富的原料产地,该地区将为世界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巨大的发展平台和可以预见的光明前景。引进我国相邻的俄罗斯和中亚油气等矿产资源应是首要选择,立足油气产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合作,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对建立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保障体系,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2)在我国众多的资源中,劳动力资源最丰富。 将人力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实现劳动力自身价值,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还不能为大量富余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将劳动力向国外输出,符合我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政策,也适应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经济发展策略。扩大农业合作将最大限度地解决两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尽可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因此,俄罗斯和中亚丰富的土地资源与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的土地合作开发,将发展种植业、加工业等必定会有广阔前景。
收稿日期:2006—02—10;修订日期:2006—04—24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55);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绿洲学者“博士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052108)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