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营养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护理论文_彭艳,李岩,徐航,张艳萍

胃肠外营养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护理论文_彭艳,李岩,徐航,张艳萍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 155100

摘要:目的:总结重度烧伤患者的肠外营养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重度烧伤患者采用周围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体会。结果:35例患者中死亡2例,其余全部治愈。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现象。结论:重度烧伤患者经过肠外营养的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重度烧伤;静脉营养;护理

烧伤后组织分解,蛋白质丢失,能量消耗增加,代谢率升高,可持续数周。如并发感染,消耗更大。机体及创面修复时也需大量营养物质。正确的营养支持及调理,有利于降低代谢消耗,维护器官功能,增强免疫机制,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1-2]。因此重视烧伤患者的营养护理是大面积烧伤患者重要的治疗环节之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共收治重度烧伤患者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17~66岁。烧伤面积52%~98%,烧伤深度Ⅱ~Ⅲ度,其中火焰烧伤26例,热液烫伤5例,电击伤4例。

1.2 方法:①严重烧伤患者,当胃肠道不能满足营养需要时,可常规予以胃肠外脉营养,由于单输脂肪乳、氨基酸等溶液时渗透压高对血管刺激大,周围静脉输入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营养液葡萄糖浓度高于10%时可考虑应用中心静脉营养的方法;②中心静脉营养治疗可用上腔或下腔静脉,首选为上腔静脉因其血流速度快,发生血栓机会少,经贵要静脉、头静脉置管,下腔静脉主要是经股静脉穿刺置管;③葡萄糖与氨基酸溶液必须同时或混合后输注,氮源与能量同时供应,可使静脉营养发挥最佳效果,两瓶溶液通过“V”形连接法混合后输注或利用“三升输液袋”配置全营养液,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和维生素混合在一起输注,现临床上多采用“三升袋”的形式输入;④肠外营养液的配制,为适合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的渗透压以600 mmol/L为宜,配制步骤是先将电解质、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胰岛素等加入氨基酸液中,再将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中,将高渗性葡萄糖先加入三升袋,再加已含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的氨基酸,最后再将脂肪乳剂加入三升袋中轻轻摇晃混匀,配制后如不立即输入,保存在4℃冰箱中,因烧伤病房温度较高,细菌容易滋生,配制好的营养液应在24 h内输完。

2 护理

2.1插管及拔管护理

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导管入口及切口处每天消毒妥为保护,如发现导管入口处红肿或有脓性分泌物应及时拔管,导管一经固定不能随意拉出或插进,如发现输液不畅可用注射器轻吸,如无回血可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将导管拔出少许或转动位置,如仍无回血则多系导管阻塞应将其拔出不可冲洗和勉强继续使用,拔管时用空针边吸边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面积烧伤患者行创面穿刺者,应根据情况每天多次进行穿刺部位护理,及时更换穿刺点敷料并行消毒,预防留置穿刺针导致感染。

2.2静脉营养需注意的护理问题

静脉营养液输入后,有时可影响患者食欲及胃肠功能,故一般在晚上滴入,一般不在导管放置处抽血或输血,以免引起纤维蛋白沉着促进血栓的形成。保证营养液及输注器具清洁无菌:营养液要在无菌环境下配制,放置于4.C以下的冰箱内暂存,并于24小时内用完。营养液中严禁添加其他治疗用药。控制输注速度:因为短时间内输入较多量的高渗性溶液,可导致血浆渗透压的变化。高血糖、尿糖、高渗性脱水为最常见的代谢并发症,故需监测血糖和尿糖。

静脉营养点滴避免输注过快引起并发症和造成营养液的浪费,葡萄糖输注速度应控制在5mg(kg.min)以下,输注20%的脂肪乳剂250ml约需4~5小时。高热的护理:肠外营养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高热,其原因可能是营养液产热;也可能是营养物的过敏;还可能是导管感染,需查明原因给以处理,输入的溶液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新鲜配制,一个单位肠外营养液应一次输注完毕,每天在无菌操作下更换静脉输液系统,股静脉导管放置时间不宜超过7 d。拔出的深静脉导管常规进行细菌培养。

2.3及时给予抗菌药

患者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等症状时,应考虑导管感染的可能性,并立即拔管进行管尖培养,同时给予抗菌药或者抗真菌药物,待培养结果出来后再行调整,避免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并发症。

2.4导管护理:

(1)妥善固定;(2)防止扭曲、折叠、受压,输注结束时用肝素稀释液封管,防止血栓形成。(3)保持清洁无菌,插管部位每日消毒、更换敷料,并观察和记录有无红肿感染现象,如有感染应通知医生并拔管,同时管端细菌培养;(4)定时冲洗。

2.5输注途径

(1)周围静脉:操作简单、相对安全,时间一般不能超过2周。

(2)中心静脉:可以较长时间使用,但并发症较多而严重。

3 小结

通过对35例重度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体会到应坚持合理实施胃肠道营养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以满足患者所需的营养要素。观察患者对营养物的耐受性,配合医生做好患者营养评估,为及时调整营养摄入量提供信息及依据,同时应注意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杨宗城,汪仕良,周一平.实用烧伤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

[2]刘 萍.重度烧伤患者的营养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9(1):34.

论文作者:彭艳,李岩,徐航,张艳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胃肠外营养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护理论文_彭艳,李岩,徐航,张艳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