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四川成都 611230
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对增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临床急救中应用的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9例采用急救护理程序,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两组干预效果。结果:①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8%显著低于对照组20.40%(P<0.05);②研究组干预总有效率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83.67%(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抢救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程序对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抢救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程序
肝硬化是指肝组织再生假小叶、结节或发生弥漫性纤维化,该病呈进行性发展,并发症多,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该合并症病情凶险,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为了最大限度提高临床抢救效果,我院针对此类患者应用了急救护理程序,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9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过度劳累致出血者36例,情绪激动致出血者28例,咳嗽及便秘致出血者20例,其他原因致出血者14例。根据患者急救过程中采用的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32-75岁,平均(53.6±19.7)岁,出血量232-1217ml,平均(687.3±215.4)ml;研究组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33-76岁,平均(54.3±19.5)岁,出血量238-1225ml,平均(693.6±214.2)ml。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符合《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防治方案》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经内窥镜检查确定存在上消化道出血;③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肾、脑等其他器质性疾病;②合并有严重基础性疾病;③合并有恶性肿瘤;④存在精神病史。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病情观察、口腔清理、日常换药等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应用急救护理程序,具体如下:①评估病情:检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四肢温度等,并观察患者呕血、便血情况,合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②体位护理: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略抬高其下肢,摘掉义齿,并将其头向一侧偏,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内分泌物、呕吐物,以免误吸发生窒息。③补充血流量:创建两条静脉通道,输注大量血浆、红细胞悬液,维持机体有效血液循环,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年龄等变化,酌情对输注量及速度进行调节。④快速止血:生长抑素是常用的止血药,临床常用的有14肽天然生长抑素、8肽生长抑素人工合成剂,前者用药方法为缓慢静注250μg,随后以250μg/h的速度维持静滴;后者使用方法为首剂静注100μg,随后以50μg/h的速度维持用药。三腔双囊管压迫也是临床常用的止血手段,在操作前应向患者解释插管的目的、重要性,并告知患者操作中配合要点等,确保患者能积极配合。完成置管后,将胃内食物残渣、血液等抽吸出来,定时检测气囊压力,出血停止后,应先将气囊内空气抽光,观察12h无出血后,给予患者50ml石蜡油吞服,拔出三腔管[2]。⑤并发症预防:患者因免疫能力大大削弱,极容易出现继发性感染,故护理人员应及时通风、消毒,减少家属探视人次及频次,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并注意清洁口腔、会阴,及时更换传单被套;病情严重者因氨基酸代谢失衡,极容易发生肝性脑病,故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给予精氨酸、支链氨基酸;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发生原发性腹膜炎;观察患者面色及临床反应,及时输注新鲜血浆及白蛋白,解除低蛋白血症。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控制:患者呕血、便血等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基本控制: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生命体征趋于正常;未控制: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而死亡。临床控制、基本控制患者占比表示干预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
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40%,明显比研究组4.08%高(P<0.05),见表1。
3 讨论
弥漫性肝损伤是肝硬化的主要表现,长期酗酒、肝炎等均是诱发该病的危险因素。该病早期无典型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门静脉压不断上升,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发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会进一步损害肝细胞,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其会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引发肝癌、肝性脑病、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增加病死率[3]。如何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成功率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
乔应娥指出[4],在救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辅助应用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存活率。急救护理程序分为病情评估、诊断、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效果等环节,其能为患者提供系统化、科学化、全面化急救护理服务,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护理人员分析判断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切实增强抢救效果。急救护理程序能明确各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优化护理流程,保证各环节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展开,缩短急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本次实践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干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这表明急救护理程序可增强预见性,在症状出现前给予有效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优化抢救效果,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综上,针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救治中应用急救护理程序,有利于消除诱发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挽救患者生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佳.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6例临床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 2015(12):39-39.
[2]王秀梅.急救护理程序运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158-159.
[3] 熊将军. 肝病患者多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08(19):2337-2338.
[4]乔应娥.急救护理程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医药前沿,2017,7(20):307.
论文作者:周蕾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患者论文; 消化道论文; 肝硬化论文; 并发症论文; 程序论文; 病情论文; 发生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