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牧草种植防“春旱”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春旱论文,牧草论文,春季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品种选择技术
根据牧草品种抗旱性和抗寒性的差异,结合春旱对土壤墒情影响的强度和范围,选择苗期耐低温、种子拱土能力强、较抗旱的牧草品种。在比较干旱瘠薄的地块,可以选择种植苜蓿、沙打旺和草木樨等豆科牧草和高羊茅、苏丹草和甜高粱等禾本科牧草品种;在土壤比较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可以选择种植墨西哥玉米、高丹草、欧洲菊苣、籽粒苋和串叶松香草等高产品种。
2.种子处理技术
播前精选和晾晒。通过去杂、去瘪粒,获得比较均匀一致的种子;精选的牧草种子纯度应在96%以上,净度在98%以上。播前选择晴天晒种三天,以提高发芽率、抗病性和出苗整齐度。
打破休眠和降低硬实率处理。有些牧草种子如苜蓿、沙打旺等具有休眠性,硬实率较高。为提高种子的萌发能力,播种前可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擦破种皮,用石碾或用碾米机进行碾压,或种子中掺入一定数量沙石在砖地轻轻摩擦,使种皮粗糙发毛。碾压和摩擦时间的长短,以种皮表面粗糙起毛、不压碎种皮为原则,这一方法适于处理苜蓿等小粒种子,可提高发芽率近1倍。对于颗粒较大的种子如红豆草,常采用50℃~60℃水中浸泡30分钟处理的方法。有时也可用浓硫酸处理,将浓硫酸加入种子中拌匀处理20~30分钟,种皮出现皱纹后,放入清水中将酸洗净,晾干后再播种。
种子包衣和催芽处理。播种前,利用抗旱型复合种衣剂对牧草种子进行包衣,既可增强根系活力、提高种子的抗旱性,还能防治苗期病虫危害;对豆科牧草在播前可以将根瘤菌接种与包衣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豆科牧草的固氮能力,又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墨西哥玉米等具有蜡质膜的硬实种子,播种前2~3天,将种子置于40℃温水中浸泡10~12小时,然后捞出置于20℃~25℃条件下进行催芽,待种子露白后,置于阴凉干燥处晾6小时后炼芽。
3.施肥调水技术
播前,结合整地施用有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1.5~2吨。在土壤中增施钾肥,可以通过减少牧草幼苗的蒸腾损失来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强抗旱力;一般结合播种每亩施氧化钾3~5公斤为宜。施用化肥时,化肥要深施,使种、肥分离,避免烧种子和幼根,影响出苗。
4.保墒造墒播种技术
顶凌播种。冬季降雪或降雨较多的地方,当土壤消冻土层达6厘米时,可直接将牧草种子播到冻土层,利用底墒促使种子发芽,苜蓿、白三叶、沙打旺等均可采用此法播种。
抢墒播种。春季降雨较少的地方,地表干土层厚度3~4厘米,在牧草常规播期前10~15天如果出现降雨,可将牧草种子的播期提早至降雨后,播种时,要随播随盖并尽量拍实地表,以防跑墒。
引墒播种。粘土较重或耕翻后易形成大土块、地块底墒差的地方,牧草播种前3~4天,可先将较大的土块打碎并用石磙镇压一次,次日早晨地皮退潮后播种,随播随,搪,防止跑墒,在播种2~3天后再搪一次,使下层水分逐渐上移,以利于为牧草种子提供发芽出苗所需的土壤水分环境。
提墒播种。地表干土层3~5厘米但底墒较好的地块,在播种前,对地块耙糖或镇压进行提墒,以促进牧草种子萌发生长,提高幼苗的抗旱能力。
借墒播种。地表干土层厚度超过5~6厘米但底墒较好的地块,犁一条较深的沟,在沟底的湿土层中播种,再在种子上覆盖一层湿土,浅盖土后轻压,并保留犁沟,这样可使牧草种子利用底墒吸收土壤下层的水分,促进萌发和出苗。
造墒播种。地表干土层超过10~12厘米且底墒不好的地块,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源造墒,特别是对穴播牧草进行造墒穴播效果更好。墨西哥玉米、高丹草或欧洲菊苣等牧草穴播时,播种深度一般8~10厘米,每穴浇水1.0~1.5公斤,待水下渗后将种子播于穴中,然后盖土,先盖湿土,后盖干土,促进出苗。
联系电话:0531-8259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