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互动,让感恩回归生活论文_俞丽

家园互动,让感恩回归生活论文_俞丽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有春幼儿园 312000)

摘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或大或小的“恩”的施与。然而,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6+1”的家庭环境,让幼儿更感到自己是父母、长辈呵护下的“小太阳”,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做事缺乏爱心,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谅不到父母、长辈的辛劳,待人处事冷漠、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意义重大,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培育他们的社会性积极反应更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感恩教育;体验感恩;家园互动

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爱的环境,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感恩教育的摇篮,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感恩教育的目标,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不同内容的“感恩教育”:小班孩子年龄小,正处于由父母向同伴和老师转变的时期,我们在满足他们生理安全需要的同时,通过游戏、模仿、儿歌等形式对他们进行了爱父母、爱幼儿园、爱老师的教育;中班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能关心、同情他人、友好合作增多,对他们进行了同伴合作、尊重同伴的教育;大班幼儿出现了有意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的活动,对他们进行了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这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教育,我们的孩子识恩、知恩,进而从感恩上升到报恩和施恩.如何教育幼儿学会感恩,我结合平时的教育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活动:

一、利用节日契机,诱发感恩行为。

1.幼儿园利用节日开展感恩活动

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的幼儿来说,我们要注重利用各种节日,例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这些节日都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契机。给他们讲讲节日的由来,通过讲一些感恩的故事丰富他们对这些节日的认识,深化他们对节日的了解。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类感恩主题活动引发幼儿感恩行为,例如在这些节假日里,指导幼儿亲自为教师、同伴制作卡片,或用图画来表达对父母、老师的感谢之情。这些节日活动的长期开展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由关爱单独的个人扩大到关爱个人所属的集体和社会,为将来自发感恩行为的实现奠定基础。

2.家长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体验感恩

我们指导家长为幼儿提供机会,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父母的辛苦,每到农忙时机,我们就请家长带孩子参与劳动,如种豆子,拾稻穗、除草、收麦收稻时帮家长撑口袋装粮食等,我们还和家长商量制定好一定的劳动时间,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成人劳动的辛苦和劳累,此外,还通过家长带幼儿去他们工作的地方参观,向他们介绍工作的情况,让他们亲眼见到父母工作的辛劳,从而时时对父母心存感激。

二、利用优势,让幼儿在生活中实践感恩。

农村幼儿生活在一个开放、自由的大环境中,不像城市的儿童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因此,这给我们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

1.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实施感恩教育

例如,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我园便开展“我爱爷爷奶奶”主题活动,我们邀请幼儿的祖辈来园参与节日庆祝活动,感谢爷爷奶奶为自己付出的艰辛劳动,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捶背、喂点心、剥水果给他们吃,为奶奶梳头,为爷爷擦皮鞋,其乐融融,让爷爷奶奶感动不已。那种场面任谁都会为之动容,为之激动。

2.家长支持幼儿在村组里实践感恩活动

我园的家长经过幼儿园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育儿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他们都以积极的态度关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为主题活动献计献策,出物出力。如:在实施主题活动“我爱爷爷奶奶”时,家长积极带孩子到村组里帮助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从家里做好吃的送给老人,孩子为老人拣菜、扫地,擦桌子,晒鞋子等等,老人脸上乐开了花,而孩子脸上是甜甜的笑,幸福的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因为自己帮助了别人而感到无比的幸福。

为了保证我们的主题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在重阳节期间每天晨间组织谈话,每天的谈话在无形之中给幼儿提出了要求,感恩老人成了那一阶段他们每天必做的事,也是他们每天争相交流的事,他们在交流时露出一脸的自豪。由此可见,孩子们为别人付出爱是多么的幸福。

三、抓住生活情景,引导幼儿感恩

1.幼儿园创设情景,激励孩子的感恩行为

平时我们会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蚕宝宝的爸爸妈妈”“我和豆豆一起长”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孵化的蚕宝宝、种植小豆豆等,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2.家长从以身作则,鼓励孩子的感恩行动

在家园互动过程中,家长的观念在慢慢发生变化,他们深深地了解了孩子不但有与同伴玩的需要,也有与同伴发生冲突的问题存在。因此,他们从自身做起,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经常对别人说声“谢谢”,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孩子与同伴玩,不怕孩子相互之间会产生矛盾而限制孩子的自由,家长支持孩子与同伴玩乐,让他们在玩中学会交往,学会做人。使幼小的孩子心灵里装满了对别人的感激,懂得对待朋友要宽容,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友善的种子。

四、根据季节特色,启发幼儿随地感恩

1.幼儿园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农村幼儿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我园充分利用的天然环境,带幼儿远足、户外游戏、欣赏风景、现场参观等;并借助图片、图书、动画、和系列活动“清清的小河”、“保护我们的村庄”、“身边的植物”等,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产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每到季节交替时,我们就向家长发放倡议书,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条件,创造机会,在大自然中引导幼儿的感恩行动。如春天到了,正是养蚕的时节,我们幼儿园开展“可爱的蚕宝宝”主题活动,让幼儿认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和蚕宝宝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唤起幼儿对大自然中动植物的感激之情,使他们将自己的感情付诸于行动。因而,向家长倡议给孩子实践感恩的机会,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

2.家长提供条件,指导幼儿的感恩实践

家长在幼儿园的精心指导下和孩子一起参与到爱护大自然的行动中来,如春天养蚕时,让孩子负责养几个蚕宝宝,指导他们怎么养,蚕宝宝从幼虫到作茧要经过哪些过程,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夏天带孩子种植蔬菜、瓜果、分给孩子几棵“责任苗”,让他们精心护理;进行“灭害虫”“保护村庄小河”大行动,和孩子共同制作宣传卫生标语,使村民不把脏东西扔到小河里、路上等。秋天带孩子拾落叶、请孩子参与播种;冬天和孩子共同给庄稼施肥、为蔬菜保暖等。

结语

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工作,并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教育,要如“滴水穿石”般一点一滴的,持之以恒的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使孩子们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激父母长辈、感激老师,并由此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再引导学会感激他人,感激自然与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人和物。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幼儿终生发展,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姜颖,感恩书[M].宁波出版社,2007年

[2]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俞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家园互动,让感恩回归生活论文_俞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