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中考溶液试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溶液论文,中考论文,四类论文,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溶液知识是历年中考必考的知识点之一,内容主要包括:溶质、溶剂、溶液的基本特征;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和相互转化;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在贯彻实施《化学课程标准》的同时,中考命题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一些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灵活多变、联系社会实际、联系生命活动、考查能力的试题大量涌现出来。本文就此特点将试题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归纳,以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联系实际的应用性试题
例1 (2004,江苏省徐州市中考题)若实验室需要浓度为10%的NaOH溶液60g,现有浓度20%的NaOH溶液60g、5%的NaOH溶液60g,以及足量的NaOH固体和水。请选用以上提供的药品设计三种方案进行配置,填入表1中(只说明配置时所需的各种药品的用量)。
表1
示例NaOH固体6g和54g水
解 此题要求选择不同的试剂设计三种方案,配置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题目中示例已给出了最简单的方案是由NaOH固体和水进行配置,其他方案如下:
方案1:用浓NaOH溶液稀释;
方案2:用浓、稀NaOH溶液混合配置;
方案3:用稀NaOH溶液加固体NaOH配置。
根据以上方案可用“十字交叉法”计算。
附图
即NaOH固体3.2g和5%NaOH溶液56.8g。
将上述所得结果填入表中即可。
二、联系实际的拓展性试题
例2 根据表2数据,回答问题。
表2
附图
(1)在坐标图图1中绘出氯化钠晶体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曲线;
附图
图1
(2)解释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道理:______
解 (1)根据图1所给温度和溶解度的数据,运用数学知识,找出相关温度下的溶解度各点,然后连线,即得氯化钠晶体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
附图
图2
(2)从所绘出的溶解度曲线中不难看出,氯化钠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当夏天气温较高时,水分蒸发得快,使盐湖内氯化钠溶液逐渐达到饱和,而后随水分的蒸发会有氯化钠晶体析出;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到了冬天气温下降时,其溶解度明显减小。所以,气温较低时会有碳酸钠晶体析出。
三、学科内的知识综合性试题
例3 (2004,山东省烟台市中考题)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的试管,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则下面相对变化中,判断正确的是( )
附图
图3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质量减小
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解 此题涉及了溶液和浓硫酸的性质等知识,并加以巧妙地结合进行设问。解题时,要先看懂图,图中给出了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甲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逐渐减小,乙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逐渐增大。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时,因浓硫酸溶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会使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这是解题的切入点。由此得知乙溶液内未溶解的固体因溶解度增大会溶解而减少,而甲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因溶解度减小会析出而增多。故选B。
说明 此题若再问,如何选择能够代替浓硫酸并起到相同作用的物质时,可根据所学过的知识选择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因为它们溶于水时也会放出大量的热。
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性试题
例4 (2002,江西省中考题)一木块漂浮于50℃的饱和溶液中(如图4(a)),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4(b)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____(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晶体____(填“增多”或“减少”)。
附图
图4
解 由图4(b)可知,在饱和溶液中漂浮的木块的在一段时间内是逐渐增大的,达到一定值时不再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漂浮的木块在液面上受到的浮力为减小,由此表明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降温时烧杯底部的晶体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