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恩怨话中东百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论文,恩怨论文,是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尤其二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风云变幻,备受瞩目。该地区频出热点与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外部势力插手、宗教民族矛盾复杂等多方因素密切相关。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在世界人民拥抱新世纪和新千年的时刻,中东地区热点却依旧难以根本消除,巴以双方人民仍在流血,人民盼望和平的到来。但预计在新世纪和新千年可预见的将来,中东热点仍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影响本地区和世界局势。
热点频出 纠纷不断
阿以矛盾旷日持久,巴以争端久拖不决。从本世纪初犹太人不断返回巴勒斯坦开始,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就频生纠纷。二战结束尤其是1949年5月以色列建国以来,阿以矛盾愈演愈烈,导致后来三十多年内阿以之间发生了五次中东战争。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至今,中东和平进程一波三折,目前,中东和平进程已进入最后冲刺的关键时期,但巴以和谈备受冲击,岌岌可危,叙以、黎以谈判依然僵持不前,三条谈判轨道全面受挫,中东和谈前景堪忧。
领土争端、水资源纠纷错综复杂。伊朗与伊拉克、伊拉克与科威特、沙特与也门、沙特与卡塔尔、埃及与苏丹、也门与厄立特里亚、叙利亚与以色列、黎巴嫩与以色列等众多国家之间存在领土纠纷并都曾发生过不同规模的武装冲突。目前,少数领土争端已基本解决,部分悬而未决但有所缓和,部分仍处于僵持状态。尼罗河流域、两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及约旦河流域的有关国家也因为水资源分配问题而频生纠葛。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活动起伏不定。一度影响较大的原教组织有阿尔及利亚的伊斯兰拯救阵线、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埃及的伊斯兰集团、阿富汗的塔利班、黎巴嫩的真主党等。
伊拉克局势依旧扑朔迷离。1980年至1988年,历经8年的两伊战争后,伊拉克于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之后,海湾战争于1991年2月爆发。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对伊实行严厉制裁,期间多次发生海湾危机,美、英战机至今仍不时空袭伊拉克。伊拉克局势发展仍引人关注。
地位突出 兵家必争
导致该地区热点频出的原因很多,如殖民统治、教派与民族矛盾、政体复杂、争夺水资源等,其中域外势力长期介入也是重要因素,而战略位置重要和石油资源丰富恰恰是曾经和将继续导致域外大国对该地区展开激烈争夺的主要因素。
中东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由此出发,向东可达南亚、东南亚、东亚各国,向西可到非洲大陆,向西北可至西欧,向北可去东欧各国。中东周围环绕着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东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航道,也是扼守这些航道的重要门户。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和十字路口,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兵家必争之地。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中东石油是多数中东地区国家经济的命脉,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本地区的政局变化和同域外大国的关系。
中东石油具有储量大、油质好、成本低和产量高等众多优点——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中东尤其是波斯弯,迄今已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前五位的国家沙特、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和伊朗等全部集中在波斯湾地区;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油井自喷率和单井产量高;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九十年代,美国、日本和西欧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率分别为12-14%、80%和60%。据国际能源组织预测,从1998年到2005年,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量占世界石油总供应量的份额将由24%上升至34%,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44%,2020年达55%。今后,伴随世界对该地区石油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域外大国将会更加重视中东并将进一步影响该地区局势。
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等外部势力的先后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中东地区热点频出。历史上殖民主义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其殖民统治区采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给该地区留下严重隐患,这在领土争端、阿以冲突和民族矛盾方面表现尤为明显。超级大国在该地区的存在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中东是仅次于北美和西欧的战略优先地区;中东曾被前苏联视为“后院”,是其南下战略的重要目标。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该地区利用各种矛盾明争暗斗,遏制对方在该地区的势力。二战后该地区先后发生的巴勒斯坦战争、两伊战争等都与美苏乃至英法等国的激烈争夺和幕后操纵密切相关。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在中东地区为所欲为,致使该地区局势继续动荡不安。2000年初美国公布的《新世纪安全战略》中,再次提出确保中东地区的能源供应稳定。
宗教纠纷错综复杂。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存有尖锐矛盾。各宗教内部尤其是伊斯兰教内部各教派之间也矛盾重重。伊斯兰教与犹太教之间的矛盾是长期以来阿以争端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发生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原教旨主义组织也都隶属于不同的极端伊斯兰教派别,他们与伊斯兰教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国内政局动荡。
该地区较普遍存在水资源纠纷。中东地区幅员辽阔,但严重缺水,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0.4%。该地区有三个主要水系:两河水系、尼罗河水系和约旦河水系。围绕水资源问题引发的矛盾层出不穷。伴随该地区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纷争必将进一步加剧。
——两河均发源于土耳其东部山地,流经土耳其、伊朗、叙利亚和伊拉克四国,由于历史、宗教、民族和领土等诸多因素,四国关系一直很微妙。
——尼罗河流经9个国家,埃及和欲与其共享该河水资源的上游国家之间矛盾丛生,其中与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之间的矛盾尤甚。
——约旦河的水量虽然只有尼罗河的1%,但它是巴勒斯坦地区惟一的水源,也是阿以冲突的焦点之一,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同以色列一直围绕该河水源利用问题进行殊死斗争或艰苦谈判。目前,叙以谈判最为棘手的问题也包括太巴列湖水资源争执。
各国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制度很不健全;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这些因素往往导致国内政权更迭或地区局势动荡。
二战前,多数中东国家的政体是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战后,许多原来的君主制国家转而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但不少国家的共和政体具有浓厚的封建、宗教色彩和实行事实上的总统终身制。从总体上看,该地区的政治制度很不成熟、很脆弱,容易导致军事政变和军事独裁,从而引发局势动荡。不少国家腐败严重,经济发展失衡,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把原教旨主义视为摆脱困境、实现“社会公正”的希望和出路,原教旨势力趁机迎合群众的不满心态,煽动宗教狂热,不断采取暴力恐怖活动,导致国内政局不稳。
矛盾复杂 难言平静
中东热点问题的关键是阿以矛盾问题(即中东问题),而该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中东问题包括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端两个内容,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对以色列来说,是它的合法存在与安全应当受到阿拉伯国家的承认和尊重;对巴勒斯坦人民来说,是要维护他们的合法民族权利,其中包括返回家园、民族自决和建立独立国家等权利;对有关阿拉伯国家如叙利亚和黎巴嫩来说,是要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国土,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和国家安全;对犹太和阿拉伯两大民族来说,是要实现和解、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尽管以色列的巴拉克总理上台后中东和平进程重新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关键的问题如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难民问题、边界问题、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以及水资源问题等远未解决。由于涉及领土、宗教、民族、较长的历史和复杂的国际背景等诸多因素,加上2000年9月28日以来巴以发生1996年以来最严重的流血冲突,至今未停,可以预见,在新世纪到来之前巴以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真正实现停火,在这期间尽管克林顿于11月上旬将分别会见巴以首脑,力促巴以双方恢复谈判,但巴以和谈短期内较难恢复,更谈不上进展。美国总统大选和总统交接、以色列巴拉克政府的稳定以及巴方面临的权力交接问题等,都将是影响和谈的重要因素。何况即使达成最终地位协议,协议实施起来依旧障碍重重,中东问题的诸方面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仍将不断为世界瞩目。
美、俄、英、法等一超多强将继续在该地区展开争夺。大国在该地区的争夺向来是影响中东地区局势的关键因素。由于中东地区特殊的战略位置和今后世界对中东石油的持续依赖,为更大程度地谋求国家利益,今后各大国决不可能轻易退出对该地区的争夺,中东热点将继续受到大国关系的左右。今年9月底以来巴以发生严重冲突后,虽然欧洲国家加大干预力度,欧盟中法国、德国以及俄罗斯大力介入协调,但美国的关键作用难以被取代。
年深日久积累起来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尤其宗教及文化因素自身具有相对较顽强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中东地区各种矛盾盘根错节,多数矛盾追溯起来历史久远,日积月累而不断激化,决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有些热点如水资源纷争、民族矛盾等不但不会减弱或消除,还可能愈演愈烈。由于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深受历史久远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浸润和熏陶,所以涉及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会持续影响地区局势而难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