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学生学科意识的培养刍议论文_邱传亮,朱艳芬

《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学生学科意识的培养刍议论文_邱传亮,朱艳芬

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2

【内容提要】学科意识,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该门课的相关知识的自觉运用。学科意识的培养是学好一门课的关键。本文从《现代汉语》相关知识点与相关学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日常生活、中学语文教学等几个方面,探讨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现代汉语》学习的学科意识。

关键词:现代汉语 学科意识 语文教育

本论文得到衡阳师范学院校改项目“语言学大视野下《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资助,项目编号为:JYKT201703。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必修课,实践性、应用性是其最突出的特色。从教材内容看,既没有生动的情节,也没有离奇的故事和让人耳目一新的思想和见解,大多抽象的理论,再加上内容落后于时代,不少学生抱怨,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了之后没用。教师抱怨难教,学生抱怨难学。其实,有用和无用的标准何在,《现代汉语》到底有用还是没用?大学许多课程,如同《现代汉语》一样,并不是没用,而是学生没有养成运用相关知识的自觉性,或者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如何把相关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和日后工作中。我认为,教师的教也好,学生的学也好,一旦把握住了这一点,课堂教学就会生动活泼,学生会学得津津有味,也不会再发“没用”的牢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自觉把《现代汉语》相关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相联系,与专业相关学科相联系,使学生养成运用《现代汉语》相关知识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的意识,也即本文要探讨的学科意识,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加强课堂知识点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联系。师范类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老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是为了中学的语文老师,这就要求学生有过硬的语言文字功底。吕叔湘先生说“学校里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的共同提高的目的。”[2]语言文字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和核心任务,越是低年级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其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就越突出。大学《现代汉语》课程,无疑对这个基本和核心任务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语文要分析课文,要讲生字生词,要讲词法句法等,这些内容都跟《现代汉语》密切相关。问题是中学相关内容讲了哪些,怎么讲,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回忆,去思考,去联系。当然,小学、初中、高中,学习阶段不同,对语言文字教学的侧重点也有区别。一般而言,小学更注重字形、字音。把字音读准,把字形写对,这是基础。这就与《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部分相联系。初中是词汇积累的重要阶段,这与《现代汉语》词汇部分密切相关。高中更注重语篇,“语法”、“修辞”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各部分内容并不是截然分开,中小学的各阶段也不是截然分开。彼此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是阶段不同,略有差别而已。

课堂教学的知识总是有限,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会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把握这些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触类旁通,运用同样的方式方法学习钻研类似的知识。以已知推知未知,以一例把握一类。吕叔湘先生说:“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吕叔湘:《吕叔湘全集》11卷页7)学生这种技能的养成,需要老师课堂教学的引导和训练。并且这种引导和训练,是长期的,不断强调和重复,才能完成。

加强课堂知识点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一个专业各学科是一个大的知识体系,一个学科相关课程是一个相对小的知识体系,一门课程内部各部分内容也是既相互联系也彼此独立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讲授的时候,需要进行课程内部内容体系之间的联系、学科内部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专业内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合成词这部分内容,就可以跟古代汉语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我们知道,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往往是古代汉语的词组慢慢粘合而成的。比如“国家”,“国”,古代指诸侯的封地;“家”,指大夫的封地。国、家相连,本是一个短语,古人常说“家国天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词汇意义的演变,家的意义逐渐虚化,“国家”成了偏指“国”的偏义复词。但从古汉语这个词意义的形成而言,显然是联合式的合成词。类似的情况再如“司令”、“司机”等。古代“司”有主管之意,如古代有“司春”、“司寒”之神。“司令”、“司机”与之相类,只是“司春”、“司寒”并没有演变成一个词,“司令”、“司机”已经粘合成一个合成词,这是词汇发展不平衡的一个表现。来源相同,后者显然是支配式合成词。所以,判断现代汉语合成词的类型,从古汉语词汇探源的角度,问题就显得容易多了。古汉语中,一般可以互训的两个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凝合成一个联合式合成词。

比如英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样是语言课,与《现代汉语》有好多的相同之处。在词汇、语音、语法方面也有许多可以比较的方面。比如英语的“uncle”指汉语的叔叔、伯父、大爷、姑父、姨夫等,“aunt”指汉语的婶子、大娘、舅妈、姑妈、姨妈等。这两个普通的英语单词,一般中学生也能理解。但当我们看到姑妈、姨妈、大娘、舅妈等的时候,跟说话者的关系一目了然。可是,我们看外国作品,看到aunt的时候,我们总是疑惑,所写人物跟说话者之间到底什么关系呢。看东方小说,我们很容易把握角色之间的关系,西方小说,大概要读相当一部分内容后才能理清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这种差异,是语言的差异,是词汇的差异,也是两种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等级森严,所以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明,体现在亲属称谓语上也是各不相同。西方基督社会,宗教文化影响深远,体现在称谓语上,比较笼统,概括。

加强课堂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语言本来源于现实,但奇怪的是,许多老师在上语言课的时候,往往把语言跟现实相脱节。我在上《语法修辞研究》的时候,我有意识地从现实中收集例子。现实中的实例,有时候比书本教材中的实例生动得多,新颖得多。比如有一家旅游公司的广告——“泰”好玩!一家店铺销售的广告——火,炎,焱,燚,一火再火…… 旺铺销售中,一个药店的广告词——千方百剂。这些都是很生动的研究修辞的实例。比如公交车上,有人说过一句“不要face。”这体现出汉语词汇开放性的特点,英语的词汇可以进入汉语的句子中,必须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词汇的开放性,二是语法规则的封闭性。“五体投地”也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的来源就跟我们古代的礼节有关系。古代最重的礼节就是稽首,也就是跪拜礼。当对一个人行跪拜礼的时候,头,四肢刚好接触地面,(投,接触的意思。)岂不五体投地?当枯燥的语言理论跟生动的现实生活联系的时候,语言课就会变得丰满而有趣。

再比讲授语音这部分内容时候,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婴儿为什么首先学会的是妈妈和爸爸两个称谓语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爸、妈两个音节的声母为双唇音b、p,发双唇音b、p、m时候,发音部位可以看得到,是最容易模仿的音,每个婴儿都是模仿的天才,孩子首先学会爸爸妈妈也是情理之中。课堂上讨论这些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语音知识的认识,又加强了枯燥的语音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学起来饶有趣味,提高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比如义素分析法这部分内容,就可以跟词义的演变联系起来。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一般为三种情况: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词义的扩大,无非是某些词义某些义素的丢失,词义的缩小,这是某些义素的增加,词义的改变则是某些义素的改变。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跟现代汉语相关内容联系,而且可以与古代汉语相关内容的联系。

语义场语言词汇学的专门术语,其实说得通俗一点,语义场就是一个类。并且这个类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语言中的词类,每个类也是一个语义场,我们其他学科,比如先秦文学的作品,古代文学的作品,英国文学的作品等等,也无不是一个个的类。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是一个个的类,教室里面的教学用具、办公用品也是一个个的类,大街上的各种店铺是一个个的类,自己装修房子,总要一类类办理,过年了,新婚了购买物品,也是一个个的类,就连街上的垃圾桶也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类。诸如之类,词汇学上是语义场,我们的生活中就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类别。在语义场的教学中,如果如此密切地与现实生活和学习生活相联系,枯燥的语义场就像注入了活力,显得趣味盎然。

加强课堂知识点与毕业论文的联系。我们常说,学以致用。毕业论文,是学生四年大学重要的学业内容之一。学生写毕业论文,最后的努力写作固然重要,但平时的积累也不可忽视。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往往把相关内容与毕业论文的选题相联系。某部分可以写哪方面的毕业论文等。一门课结束,我课堂上提示的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往往几十个。学生大四写毕业论文,往往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或者适合自己的题目。毕业论文多少要与学术沾边,学生对于学术的理解是比较神圣和敬畏的。其实说白了,学术研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发现越前沿,解决得彻底,这样的学术论文越权威。另一方面,学术问题也是常识和基础知识的深入化、系统化。比如,大家都知道我们说的话是汉语,写的字是汉字,我们学习的是现代汉语,但为什么叫汉语、汉字而不是秦语、秦字,或者唐语、唐字呢?搞清楚这个问题,也是学术问题。再如,我们都知道,学生管男老师的老婆叫师母,换个角度,学生管女老师的老公叫什么呢?这问题提出来,新颖而有趣,学生自己也会想出稀奇古怪的称谓语。比如叫师丈、师公等等。但这些称谓语一个学生提出来,很快被其他学生否定,课堂气氛立马活跃起来。再比如,古往今来老婆对老公的称呼,更是有趣。学生大多来自各个方言区,各方言区的称谓语纷繁复杂,各不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七嘴八舌,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教师如果再适当引导学生,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词汇发展不平衡性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他们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吕叔湘.语文学习讲座丛书[J].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第3,6,8期.

[2]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7.

[3]吕叔湘.谈谈语法[A].汉语语法论文集[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吕叔湘.作文教学臆说[J].大学语文研究集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第2期.

[5]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

作者简介:邱传亮,男,1972年6月生,衡阳师范学院讲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朱艳芬,女,1976年10月生,衡阳师范学院档案馆,硕士,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

论文作者:邱传亮,朱艳芬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学生学科意识的培养刍议论文_邱传亮,朱艳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