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孙铭

(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四川成都610091)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能否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以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方法 我们把来院治疗并同意参与实验的100名患有糖尿病的60岁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采用综合治疗以及心理护理的干预组和只进行综合治疗不进行心理干预的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脂、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的变化情况,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病人FBG、Tch、TG、餐后2小时血糖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生活前景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参与护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如果可以做到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达到降低患者心理压力的作用,更能对患者血糖血脂等方面的治疗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血糖;血脂;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寿命得到了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疾病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1】。糖尿病就是一种严重的、多发的、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积极的诊断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针对糖尿病只通过药物和饮食以及运动治疗已经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积极的干预护理【3】。本实验对比了老年的糖尿病患者应用增加心理干预和不进行心理干预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前后的血糖等数据变化,证明了心理干预的积极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把来院治疗并同意参与实验的100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平均年龄(70.7±5.6)岁,平均病程(6.2±1.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精神状态异常、肝肾功能异常等状况。

1.2方法

1.2.1首先,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老年患者均实施基础的糖尿病护理方法【4】:(1)做好分配与调整患者的饮食工作,控制好患者的体重;(2)制定合理的长期的患者的健康运动规划,保证患者的合理运动量,使患者的身体得到充足的锻炼;(3)详细向患者介绍每种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学会简单的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做好患者的药物治疗的工作。(4)重点监测患者的血糖,若出现异常应立即做出针对性的处理。

1.2.2在进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实施心理状态护理:(1)制定好详细的心理干预的计划。首先,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在干预过程中多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资料以及患者对于心理干预护理的重视以及配合程度,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等常规资料,最后交于专业的心理医生来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护理计划。(2)组织不同治疗阶段的患者进行患者间的交流。组织一些已经进行过一段时间心理干预护理并且成效显著的患者和刚刚开始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的患者进行治疗经验的交流,鼓励疗效不明显或配合不积极的患者积极配合心理干预工作,降低患者的心理抗拒,也能让刚开始治疗的患者加深印象,树立信心。(3)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向患者讲清楚坚持饮食治疗的意义,讲述某些糖尿病患者身体得到恢复的实例,有助于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糖尿病的信心。(4)鼓励患者。护理人员要告诫患者,负面情绪会对疾病的好转造成很大的影响,两者相互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只有心态平和,鼓足勇气才能克服不良心理情绪,增强抵抗力。(5)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亲切、和蔼、诚恳的语言取得其信任,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然后与患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转移其消极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6)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正确对待患者不正常的心理,不能抛弃,置之不理,更不要施加压力,要多关心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有效疏导,让其感到被重视和关注;指导家属熟练掌握如何进行饮食治疗,督促并协助患者适当活动,同时做好病情监测,给患者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生活氛围。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文观察治疗前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餐后2小时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H),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情况进行评价。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的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5]。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为:患者的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情况、以及患者的健康感觉和生活前景。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土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液指标分析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病人FBG、Tch、TG、餐后2小时血糖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以糖尿病等为首的老年疾病的治疗也成为我们医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实验表明,消极、悲观的情绪波动,会影响患者的内分泌功能,使患者出现应激激素分泌的紊乱,无法控制血糖水平【6】;其次,当患者处于焦虑的状态时,患者体内血清胰岛素的含量会明显的降低,使血糖升高【7】。以上因素导致血糖升高,引发糖尿病,而糖尿病又会引起患者的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两者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患者的康复。本研究表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后,患者的血糖下降,症状缓解,从而疾病得到一定的控制。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注重心理护理,能够减轻因糖尿病引起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故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好转。

但是应该特别强调,心理干预护理只是基础治疗,并不能替代原有药物治疗,必须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共同使用,使机体与精神同时得到治疗,相互配合;再有,患者的家人、同事、朋友对患者的鼓励与关怀也可以对患者的治疗产生积极的作用【8】。同时,也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能耐心的听取患者的陈述,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得到患者的信任,为患者解除疾患。

参考文献

[1]郑林慧.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J].中国药学经济学,2014,11;264-265.

[2]张文艳.老年人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22-324.

[3]李婷,林梅.浅谈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科技资讯,2013,6;224.

[4]蔡莹莹.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A].河南省护理学会.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5.

[5]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93,8(3);54-SS

[6]张华,蔡莹莹,潘玲.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l);73-75.

[7]闻曲.IPCC临床应用中的安全隐患及管理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3,28(14);6

[8]王忠太.心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军医进学院学报.2014.5(9);21.

论文作者:孙铭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6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孙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