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对鲜活、多变、复杂的孩子,作为母亲应该遵循儿童特点,在对症下药中下功夫;依托无痕教育,在润物无声中拓渠道;转变育人态度,在温火慢炖中做文章。只要母亲用情、用心、用意,必能找到合适、高效、多彩的方法,让孩子踏上健康之路,塑造健康心理,拥有健康人生。
关键词:母亲 对症下药 无痕教育
现代作家郑渊洁说过:“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可见,母亲的素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航标,直接会影响孩子眼前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但是,当今中国现状,许多当妈妈的本人是独生子女,当妈妈之前本身还不很独立,当了妈妈后,在四位老人的前呼后拥下更难独立起来。所以她们在对待自己小宝宝上,不知道怎么照顾一个小孩长大,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成绩不好怎么办,早恋了怎么办,叛逆了怎么办。很多妈妈都希望做一个一百分妈妈,给孩子充足的爱,有时却适得其反,给孩子带来了痛苦,折断了他们正常飞翔的翅膀。那么,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妈妈呢?
一、遵循儿童特点,在对症下药中下功夫
“每一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出口或位置”。找准出口或位置的前提在于自然而然地进入孩子们的内心。的确,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天地间独此一份”。孩子更是那么的独特、鲜活、复杂。既然如此,母亲怎能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方式去教育他们?唯有基于孩子的特点,遵循其特定的年龄段成长发育的规律,才有可能进入到其内心的秘境之中,并以此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进入孩子们内心秘境的方法很多,作为母亲,应该回到“儿童”视角,回到儿童的生命成长之中去加以思考、加以研究、加以解决,了解孩子们曲里拐弯的内心、了解情感的“崇山峻岭”、了解情绪的变化轨迹。如此,方能做到对症下药,方能让孩子们在做一个最棒的自己的同时,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走向溢满正能量的健康人生。
二、依托无痕教育,在润物无声中拓渠道
时下,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总是存在着说教之诟病的现象。的确,单项灌注和理论说教,换来的只是孩子们的无动于衷和教师的无可奈何。新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是“尖锐的、强硬的、棱角分明的”,而应该是“温润的、柔和的、润物细无声的”。
有一个很熟悉的故事:一个孩子一直考不过他的同桌,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为什么我和他一样听课,一样认真做作业,可是,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当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一次,带孩子去看海,妈妈指着前面对孩子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他们拍两三下翅膀就飞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他们从沙滩上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他们。”——后来,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这位母亲,通过“海鸥”重新定义了“飞越”的意义,重新诠释了“慢而有力”的真谛,而这恰恰也是“学习”或“教育”的真正要义。母亲的类比不显山不显水,不是空洞地说教,却恰恰是日常事物对心灵的滋润、渗透和映射。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大自然中都隐含着无痕教育的划痕,关键在于你如何去转化。的确,大人对孩子的说教,不论有多么深刻、多么犀利、多么宏大,但必须转化为孩子可以理解、体验、接受的东西。或许,教育的全部奥秘就隐藏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转化中。
三、转变育人态度,在温火慢炖中做文章
实践证明,任何急功近利的教育都是“面目可憎”的,因而得不到孩子们的“许可”。唯有慢下来,倾听生命内部拔节的声音,才能走进孩子们那“波涛汹涌”的内心大海。所谓“慢”,就是“给一丛叶子以葳蕤的机会”。对于孩子而言,就是给予他的心以恢复的机会、以复苏的机会、以重启的机会。唯有慢下来,才能让情感修复所必须的基本要素得到呵护、唤醒和打开。
一个男孩子,他亲爱的爸爸患肝癌而去世了,从此他变得暴躁、任性、“胡作非为”。面对这个调皮的孩子,作为母亲,不是暴风骤雨,不是急于下结论和“贴标签”,而是真正做到慢下来,发现他之所以如此颓废的真正原因,并且和这个孩子一块儿吃饭、一块儿散步、一块儿听音乐。就在这样的“慢教育”中,这个孩子渐渐自信起来了,不再暴躁任性,相反变得温和、理智、“阳光明媚”。实施“慢教育”的前提是母亲要不急躁、不心慌、不急功近利。成人淡定了,孩子们才会淡定;成人不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孩子们自有改正的机会和时间。所以,让我们慢下来、静下来,静听孩子们生命拔节的声音,静观生命成长的变化,静等生命溢满正能量的那一天。少一些急躁慌张,多一些温火慢炖,应该成为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最重要的视点之一。
当然,解孩子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不仅仅是以上三点,另外还有“音乐治疗法”、“正念训练法”、“协同疏导法”、“心理暗示法”、“中医情志顺势心理治疗法”等等。只有母亲用情、用心、用意,充分发挥母亲教育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必能找到合适、高效、多彩的方法,让孩子踏上健康之路,塑造健康心理,拥有健康人生。
参考文献
[1]秦梅花 相信孩子向善的力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0):1。
[2]樊吉福 慢教育,一个神圣的隐喻[J].中小学德育,2015,(2):86。
论文作者:柴玉婷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孩子论文; 孩子们论文; 母亲论文; 妈妈论文; 生命论文; 对症下药论文; 健康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