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洛阳牡丹文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以洛阳牡丹文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以洛阳牡丹文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研究

文| 牛 刚

摘要: 文化产业是文化的市场化形态。以特色文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是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聚焦民生服务,提高发展质量的有效路径。“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牡丹文化是洛阳的特色文化,本文结合经济学理论和调研考察,分四个部分分析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动力,提出洛阳牡丹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洛阳牡丹 文化产业 转型发展 特色经济

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牡丹是洛阳古城最具代表的根文化,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云:“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一直以来,洛阳作为工业根基雄厚的老工业城市,具有完善的传统工业体系。步入新常态,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升级势在必行,以洛阳牡丹文化为核心的特色产业,能够焕发城市发展新活力,走一条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

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2016年12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印发。一系列国家政策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决心大力推进中部崛起,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洛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著名旅游城市,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需要,也是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中原经济区是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要努力成为全国经济第四增长极。[1]洛阳地区正力图成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最佳宜居地和开放创新城。

古都洛阳有着4000余年的建城史,1500余年的建都史,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根文化。历代文人莫不作诗词歌赋咏叹洛阳城,今人感叹:“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洛阳守着如此文化宝库,亟需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同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以牡丹文化为核心的特色产业

牡丹文化在中华大地传承几千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芍药的记载,芍药和牡丹同属一科;《神农本草经》记录了关于牡丹的药用,晋代顾恺之的传世名画《洛神赋》出现了牡丹的形象;唐宋之后更多的士大夫留下大量文字、书画等,为后世津津乐道,牡丹文化由此成为国运昌隆、气质典雅的象征。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赏牡丹》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又因其沁人心脾的独特天香,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

当下,社会各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资源开发,洛阳市推出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和“河洛文化旅游节”成为文化旅游的盛会。牡丹文化节始于1983年开启的洛阳牡丹花会,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节会,目前已经举办到第36届。洛阳百姓说“一朵花美了一座城”,牡丹花不只美了洛阳城,也通过牡丹文化开发特色产业,提供了惠民、惠商的发展平台。据统计,2018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接待近30万人次,创汇8497.96万美元。

重视企业管理中创新能力的挖掘,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性要素。如,企业管理方法,要逐步运用数字化技术替代人工管理;运用数学理性思维法替代情感式管理方法等,都属于企业管理中,创新利用能力挖掘的体现。

以牡丹文化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包括各级产业。按照联合国通用的三大产业分类方法,牡丹文化特色产业在其中的分类大致如下:第一产业:牡丹种植、观赏(观赏生产、药用生产、油用生产等);第二产业:牡丹饼、茶、酒、油、干花、香等土特产品;工艺品(剪纸、唐三彩、牡丹瓷等)、美术品;第三产业:旅游、文化周边、科研、会议、比赛等(丝路主题歌舞大秀-天下洛阳、隋唐马戏城、国学修行剧-功夫诗)。

综上,牡丹文化的特色产业涉及农、林、牧、副、渔等一产;制造业、医药业、公共工程等二产;交通、商业、金融、教育、服务业等三产。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分析超声换能器阻抗匹配电路的阻抗曲线变化趋势,并不断地优化修改高低频段中心频率处的匹配阻抗值及LC参数值,调整阻抗曲线的位置,使S11与S22的轨迹压缩在Smith Chart中心点附近,如图5所示,AOTF光谱衍射效率达到最高,此时高低超声换能器优化后的匹配阻抗值为15-j*10 Ω和20-j*15 Ω。在AOTF衍射效率最佳的情况下,优化后的高低频段换能器匹配电路的S11参数在-30 dB~-20 dB之间,满足回波损耗小于-10 dB的参数指标[7],双路超声换能器阻抗匹配电路输入回波损耗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

文化产业是什么?自文化产业的概念诞生以来,因涉及文化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关系到国家文化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文化产业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和标准概念。[3]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一般认为,文化产业是文化的市场化形态,能够为经济发展中各级产业的生产、销售、传播等服务,从而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需求。

红河州充分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各族群众的生活巨变 近日,红河州委州政府联合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从红河州40周年11个世居民族中精选出11位代表人物,制作《丝路红河》改革开放特别报道。报道采取访谈的形式,分别制作11个专题短片,叙述了红河州11个世居民族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变化。目前,短片正在制作中,并将在改革开放40周年前夕与广大观众见面。

以洛阳牡丹为核心的传统产业的优势:牡丹知名度高、历史悠久;城市文化积淀深厚;种植面积大、经验丰富;牡丹观赏园众多;延伸产品基础形成;旅游规模效应已现。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主要指城市中具有减灾、防御、避难及灾后恢复作用的各类城市绿地,主要功能是供避难者避难及对避难者进行紧急救援。具体包括防止火灾发生和延缓火势蔓延,减轻或防止因爆炸而产生的损害,成为临时避难场所(紧急避难场所、发生大火时的暂时集合场所、避难中转点等)及最终避难场所、避难通道、急救场所、灾民临时生活的场所、救灾物资的集散地、救灾人员的驻扎地、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等,中心防灾公园还可作救援直升机的起降场地。

秦明月近乎残酷地对毛夫人说:“请您再看清一点,你确认这就是你丈夫吗?”毛夫人的泪水几乎把邢慧的警服都湿透了,邢慧瞪了秦明月一眼,也觉得秦队太不近人情。但秦明月坚持让她再看一次,毛夫人只得再看一眼已经浮肿得如同皮球一样的尸体。这一次毛夫人再也坚持不住,软倒在地,邢慧忙扶着她出去了。秦明月对周大国说:“周院长,你确认这就是毛德君吗?”

(1)搭建财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以实现财务数据全校实时交换共享为目标,收集学校数据交换需求,建立财务数据标准,明确数据交换方式,为各职能处室、院系提供安全可靠、实时、有序、统一的财务数据,满足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需求。

在第三产业中,以牡丹为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从而增强牡丹品牌的影响力,文化驱动力,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文艺展演、影视作品等如火如荼;文房四宝、牡丹丝巾、牡丹床上用品等文创作品,激发文化创作灵感,转化为经济收益;牡丹旅游项目深度开发,创新旅游产品层出不穷。此外,在城市时尚文化背景下,建设牡丹产业市场流通体系,培育专业市场、创建牡丹品牌、建立营销网络愈发凸显重要意义。如位于洛阳市老城区的洛邑古城,其将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保护古城内文峰塔、文庙、妥灵宫、四眼井等文化遗产;同时,古城的开发将古典风貌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以新潭、护城河水系为纽带,既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气息,成为年轻人集游、玩、吃、住、购的时尚消费首选地。

传统牡丹文化产业

牡丹可谓浑身是宝,其花可观赏、其根可治病、其籽可榨油。在第一产业中,洛阳致力于建设标准化牡丹种植生产基地、牡丹产业集群,培育观赏性牡丹、盆花牡丹、药用和油用牡丹、以及鲜切花等。药用和油用牡丹不同于普通牡丹,用其籽为原料,可以获取具有极高养生价值、药用价值的食用油、精油等。以洛阳栾川县潭头镇为例,通过创业孵化、油用牡丹种植培训,帮助周边农民创业,学好致富经,通过技术实现脱贫,走特色产业的致富路。

洛阳传统牡丹文化产业的现状贴近于荷兰“郁金香模式”。其实,郁金香并不是由荷兰人最先种植,其最初在中亚生长,由土耳其栽培后在荷兰扬名。郁金香的花期和牡丹相近,在每年的3月-5月盛开。尤其在5月15日的“郁金香节”,全球数十万人来到荷兰,带来巨大的旅游收益。其成功的主因是具有发达的花卉产业体系,专业化的产销分工,不断的科研投入,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等。洛阳已有五个牡丹园,物流产业壮大,邙山牡丹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具备一定的规模。日前在不断改造提升市场规模,强化市场功能,汇聚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投资、生产、销售等环节是产业发展的固定模式和机制,而文化产业因其“文化”的精神属性,供给侧的“文化生产”和需求侧的“文化消费”不同于一般产业。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从供给侧着手,以需求为目的,在文化市场中做到供需平衡。

在第二产业中,以牡丹为特色的种植、加工、销售实现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一年忙一月、一月吃一年”、“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这是传统牡丹产业的真实写照,目前,这个现状得到了转变。产业链的建立,一体化的发展改变了过去单一以园区收益为主,牡丹花期为时间点的发展模式。洛绣、河洛大鼓、唐三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第二产业,生产出牡丹饼、茶、酒、油、干花、香等土特产品,精美的工艺品和美术品。2017年,洛阳市的GDP达到4000亿,这离不开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的升级改造。

以洛阳牡丹为核心的传统产业的劣势:季节性差异、文化挖掘深度不够、旅游群体年龄偏大、产品销售途径待多元化、牡丹园环境品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受众群体周边为主。

除“郁金香模式”外,“樱花模式”是另一种以特色文化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樱花模式”不同于传统模式,更能融合新型市场,利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在日本,樱花并不简单被作为一种商品,更多被视作一种文化深深烙印在其民族性中。因此,“樱花模式”更注重文创产业和服务业。对洛阳来说,文化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目前,洛阳城区牡丹产业链基本齐全,有国际牡丹园、国家牡丹园等多个牡丹观赏园。以老城为例,年催化牡丹40万盆,牡丹观光的旅游综合收益和催化牡丹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牡丹糕和牡丹酒已经分批生产,牡丹画的创作和装饰已经初具规模。但牡丹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洛阳牡丹目前仍主要停留在观赏层面上,相关优势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其他层面的应用需进一步增加。因此,需通过以特色文化开发为契机,推动其牡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新型牡丹文化产业

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箭在弦上,多产融合的新型模式是牡丹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2018年,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洛阳市出台《洛阳市牡丹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市牡丹种植总面积力争达50万亩,牡丹产业总产值达300亿元,出口创汇3亿元的目标。

那么,新型牡丹文化产业如何做到多产共存、融合发展?

首先离不开科研和创新。要集中力量努力打造中国牡丹研创第一力量,以牡丹产品的研发、生产、展销为主,融合牡丹休闲旅游。如对新型植物品种、特色食品、工艺品、文创产品等的研发。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驱动是命运所系。

其次要做到生产主导。在研创的基础上,集中生产优势,整合现有牡丹种植、工艺品、美术品、食品等洛阳传统牡丹生产优势产业,形成高端企业规模与集聚效应。根据《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洛阳的定位是“中原城市群副中心,河南省重要科研基地,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与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以历史文化与花卉为主的旅游中心城市”。做好生产主导,努力建设成先进制造业基地、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区域技术服务、旅游、物流中心。

再者要提升文化软实力。紧紧围绕国家牡丹园、洛阳国花园及洛阳牡丹园,提升观赏品质与内容,完善休闲功能,做好服务业,提升文化实力。可以结合周边文化资源(古墓、围棋、养生、儒释道哲学等),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提升游赏休闲的内涵与吸引力。文化与科技融合,如龙门石窟景区推出全国首家“互联网+智慧景区”、“刷脸入园”、“一部手机畅游龙门”,搭建大数据平台,迈入“智能云”时代,互联网+文化创意,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因素。

参考文献:

[1]王丁丁.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 丁志伟.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与优化组织[D].河南大学.2014.

[3] 国际统计信息中心课题组.国外关于文化产业统计的界定[J].中国统计,2005,(4).

作者简介: 牛刚(1969-),男,河南洛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洛阳市老城区区委书记,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人口学。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标签:;  ;  ;  ;  ;  

以洛阳牡丹文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