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130219860604xxxx
惠州市建设集团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东惠州 516000
摘要:经济发展促进建筑进步,建筑行业持续发展下,新型施工技术不断涌现。高支模施工技术属新兴施工技术,可提高建筑性能,确保施工质量稳定。文章以具体案例为依据,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介绍,并对施工中要求、要点及质量控制详细分析,旨在为同类工程合理开展提供技术借鉴,促进建筑工程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安全;质量控制
高支模施工技术影响建筑结构安全,该技术本身具有技术性和挑战性,为确保施工质量稳定,需按照施工规范标准作业,以科学支模为指导,按照设计合理施工,强化不同环节质检监督,控制质量隐患发生,提高支模质量,为建筑工程强化质量提供有力参考[1]。
1.概述
高支模施工技术属新土建工程施工技术,以承载力及稳定性优势受到推广应用,此外,其属高空作业内容,为确保高空作业安全,应按国家规范标准施工(《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控制水平混凝土模板支撑高度>8m,架梁跨度>18m。此外,施工中要求高支模荷载>10kN/m2,墙、柱够支撑高度>6m。高支模施工属建筑辅助技术,为保障施工安全,需专业人员对高支模技术测验,结束施工后检查施工质量。
2.工程概况
文章以某居民建筑工程为例进行分析,该工程建筑面积达到,30098.45m2,地上五层、建筑面积7065.44m2,建筑为框架结构,高25m。地上六层及地下一层设计老年人居住区域,地上建筑面积17003.14m2,地下建筑面积6123.54m2,高度28.41m,整体为框架结构,基坑深5.0m,有少部分钢板桩支护。连廊地上三层,总面积145.65m2,高18.12m。该建筑设计使用50年,梁截面大,板厚有100、250、400mm等,支撑高度在8m以上。文章以此工程为例分析,对高支模具体施工应用详细分析。
3.高支模技术要求
(1)构建结构外形、质量、承受力需满足设计标准,满足施工荷载需求,定位精准,科学搭建[2]。
(2)支撑架构不宜复杂,需利于钢筋绑扎,便于混凝土浇筑。
(3)多层支模施工,需确保上下支模点对应,安装底座、垫板。若浇筑梁板跨度>4m,应拱起模板,控制拱起为跨度1‰[3]。
(4)梁立柱应控制竖、横向间距,对应板材或呈倍数建设。
(5)注重高低支撑区连接,高支撑区水平杆需伸入非高支撑区立柱中,若支撑系统中空,可在边梁安装拉杆,确保高支撑稳定。
(6)拆模按照国家规范有序作业,按支模顺序拆卸。非承重模板优先拆除,随后有序过渡到承重模板拆除。拆模遵循“由外到内”、“自下而上”理念,控制衔接点拆模,严禁抛掷拆卸材料。
4.高支撑施工技术
4.1施工流程
表1 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流程步骤
4.2水平杆就立杆搭建
设计高支撑中扫地杆及水平拉杆受力点,四排间隔区域设计剪刀撑,控制立杆误差<2cm,保证垂直度。间距误差要求<5cm。水平面上,横杆精准控制,水平误差、高低误差需<3cm,之后连接竖向水平杆。竖向水平杆需错开50cm(有效距离)以上。个杆件节点及接头中心适当控制35%步距,可针对实际需求适当调整节点及接头距离。竖向、横向水平杆相互拉通,以设计图纸标准,设置水平杆间距,横、竖扫地杆针对立杆、模板位置设置,在模板底部20cm有效距离设置横、竖扫地杆。水平拉杆需位于立杆顶部、支托底部,接头处应做到精确衔接,不允许误差出现。
4.3剪刀撑设置
剪刀撑设置于高支模外立面,按照高支模结构设计剪刀撑,一般位于结构中间,约5m大小,间距控制10m左右。施工基面及剪刀撑杆件底部夹角控制为50°,局部位置加紧处理,为保证加紧质量,可适当增加剪刀撑。
4.4扣件设置
确保和钢管对应,以50N•m力矩拧紧螺栓,严格控制主节点扣件中心间距,保证>10cm,扣件螺栓向同一方向拧紧,后期检查滑扣件安装质量,需以专业人员检测,发现问题生成记录报告,上报管理部门。
4.5高支模施工
高支模施工属工程建设关键之一,应由专业管理人员指导,施工以高素质技术人员引导实施作业。
4.5.1顶模板施工
施工中,分析图纸文件规范,结合现场信息,了解模板施工、满堂架丝攻,控制板面高及模板厚度。
4.5.2梁模板施工
合理设计施工顺序,先安装底模,对准中心线,以两人拉线校准方式对准,检查底模水平度。安装侧模,和底模保持垂直,控制跨度>4m(有效距离),柱、板支撑架连接梁支撑架,检查连接是否牢固,确保支撑系统稳定,刚度大大提高。
4.5.3柱模板设置
连接支撑承重架及柱模板,保证柱精准垂直,无较大偏差,避免误差影响后期混凝土浇筑,导致建筑荷载增加,错位严重。调整剪刀墙处模板位置,上部口控制平直,确保墙体模板无明显倾斜,保持“横平竖直”。高支模施工中,还需种植十字扣件、上下立杆建设,两者不可搭接,严禁在水平杆上设置旋转扣件。若同步,则不设计立杆接头,不允许立杆落地。
4.6楼面支顶
以先浇柱、再浇梁板方式施工,即将对井格梁屋盖时,以满堂排架及梁柱支撑水平抱固,确保外围框架刚度可靠。满堂脚手架两端、中部,有顶层向下,每2步(间隔4排立杆)设水平剪力撑,建筑楼面中部周围梁面以短钢筋辅助支持,以短管、扣件连接并固定杆件。主梁下水平杆(纵向)顶至柱侧面。
4.7浇筑
以商品混凝土浇筑,罐车运输至现场,以汽车泵垂直运送,以梁中部向两侧浇筑,控制高度<145mm,保证浇筑均匀性。混凝土垂直运输后,及时铺平,施工应强化振捣,确保振捣稳定,避免漏振、过振出现,影响工程质量。
4.8高支模拆除
混凝土浇筑强度>73%后,拆除8m以下跨度高支模,混凝土强度>95%后,进行拆除。
(1)振捣时,浇筑8d后,检测高支模混凝土强度,若满足设计,及时拆模;若不满足设计,需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
(2)高支模拆除中,分级、分段拆除,先浇筑,后拆除,卸下侧模板、次梁板,最后拆除主梁板。
(3)搭设拆架平台,逐步拆除模板,按分类超出松枋、模板、支架,分类集中堆放。拆除模板,需避免对建筑造成冲击,拆除后,及时清运模板。
(4)拆除后,检查模板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维护,而后清理模板面,放平模板。
5.高支模板施工质量控制
5.1方案审核
高支模施工需指定具体施工方案,确保方案合理性,有效控制施工风险,克服技术难题。
建设方需结合监理、设计方,统一讨论,建设专家会议,确定支模施工方案。专业人士论证方案合理性,弥补方案不足,由技术、监理审核通过后,实施该方案。
5.2设计图分析
高支模施工应落实图纸设计规范,施工前了解设计方向、意图,理解构件技术等级,建设方和监理方加强沟通,由监理方监督施工是否规范,做好施工准备,对出现问题充分关注,强化控制,提高高支模施工质量。
5.3强化材料及工具质检
高支模施工中,多用扣件、钢管、支架等辅助施工。实际施工需注重对辅助工具质检,确保材料及工具质量可靠。钢管属模板质量重要控件,需检测其力学特性,符合要求后允许使用。钢管运输到位后,应检查质量,检查型号、尺寸是否达标,不允许有孔洞、裂痕、披缝出现。此外,应及时对扣件防腐保护。
5.4检测模板施工稳定性
(1)以配板图安装、组配模板,按照图纸尺寸、规格拼接,使模板形成整体。邻近模板拼接中,控制无可见接缝,避免浇筑出现漏浆。拼接完毕后,绑扎钢管及模板,检查施工缝、竖向钢构是否稳定,达标后安装模板。模板安装前需清洁处理,不允许板面有杂物、脏污。
(2)检查顶板、底板混凝土浇筑质量,强度达标后,以楼面轴线确定主轴线长度,观测主轴线长度,以此为起点,引出其他轴线,针对轴线范围确定界面尺寸线,加强模板安装效果。
(3)柱模板施工中,检查对角线、模板产犊,以胶合板粘结柱模板,以钢管加强固定。选择60x70mm木枋强化质量,确保柱对应模板参数。
(4)强化梁模板质检,建筑施工中,及时检查模板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次梁及主梁衔接是否牢固。
(5)检查高支模施工安全
施工中,落实安全检查,对支撑构件、剪刀撑、连墙件定位仔细检查,检查支架、杆件位置是否稳定。支模中不允许有淤泥,需检查扣件有无变形、立杆和支架是否稳定等。
(6)施工选择高资质施工方,审查施工方资质,要求企业质量达标后上岗。加强施工监管,安排专业人员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生成报告,上报管理部门,强化施工方、监理之间沟通,以质量为工程核心标准,保障施工质量稳定。
参考文献:
[1]黄明超.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的质量控制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20):00097-00097.
[2]陶建新.建筑高支模施工质量安全控制研究[J].环球市场,2016(31):175-175.
[3]肖强.刍议土建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4):267-267.
论文作者:张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模板论文; 扣件论文; 水平论文; 质量论文; 混凝土论文; 剪刀论文; 稳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