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提高,对机械相关专业人员而言至关重要。应正确解读机械创新设计与传统意义上机械设计的区别,明确其意义和价值,学会从生活中寻求创新设计的灵感。与此同时,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操作也是必要的前提条件。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训练,以达到提高员工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机械;创新设计;灵感;能力提高
前言
为了不断发展,许多企业都积极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对发展空间进行积极拓展。在机械结构设计当中,市场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多元化,为了行业的发展,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对结构设计的深度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确保设计效果的有效提升。在现阶段的机械设计行业当中,创新设计思维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在变元法的前提下,使具体操作更加具有可续性和便捷性,有效树立设计环节当中的可变因素,将逻辑化思维融入其中,对机械结构设计进行不断创新,使实际应用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1 现代机械工程创新要素分析
1.1安全性与稳定性
现代机械工程在进行创新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把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放在第一位,按照机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在设计中考虑到相关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磨损度、稳定性。同时,在实际投入使用时,需要对相关设备的刚度和硬度进行提前检验,确保工程的设计质量与人员的安全。
1.2减少环境污染
创新设计的标准之一就是减少环境污染,所以现代机械工程人员在进行创新设计时,要确保相关产品的生产与使用过程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不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为了减轻机械工程设计建设中的生态危害性,设计人员在设计工程设备时应该使用绿色环保材料,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
1.3经济效益最大化
现代机械工程的创新设计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保持安全与绿色的基础上,使用科学的方法控制机械工程的设计成本,设计人员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上考虑机械设备产品的设计制作流程,创新简化相关流程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同时,机械设计中也可以考虑加入人工智能自动化操作,降低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劳动量,解放劳动力进而减少工程成本。
2 将创新思维应用到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2.1机械设计中运用创新元素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设计中运用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设计者以自身理论知识为基础,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展设计创新,进而创造更加经济、耐用、环保、低成本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过程要求在对机械产品的总体设计过程中体现设计者的主体创新思路,进而凸显出产品的创造性价值。机械创新设计应以这两个方面为主:一是提高现有机械产品的工作性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二是运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和知识经验创造性地改进产品功能,使其能够达到人们对产品的更高要求。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应用创新思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设计者以机械设备良好的工作性能为基础,逐步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创造性思维是结合人们智慧的现代化产物。
2.2 机械产品的制造中运用创新元素
机械产品由最开始的设计阶段直至最后的大批量生产环节中包含结构设计、外观设计、零配件设计等。机械产品外观要能够吸引目标客户群体的注意。例如说,儿童、青少年、成年女性、成年男性、老年人,要根据他们的喜好以及每个人的欣赏水平不同,在选择产品时注重的外观都有所不同,因此机械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也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是要从美学和实用的角度出发。机械产品的结构设计主要针对于各个群体对产品结构的辨识能力,以及能够接受的各种形态,从而设计出满足各个群体需求的产品结构方案。伴随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机械产品的功能、结构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例如,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占地面积竟达到170㎡,重达30吨,然而伴随科技的快速发展,体积逐渐变小,成为今天我们放在办公桌上的计算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们希望机械设备体积逐步变小,而功能更加卓越。举例来说,过去的办公设备体积较为庞大,狭小的办公区内放置了各种类型的机器,而如今,打印、复印、扫描传真等功能全部融入到一台机器当中,机器体积更加纤巧,功能更加全面,这就是机械设备运用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
2.3 将创新思维运用于机械设计以及机械制造中发挥的作用
我国出版的《现代化机械设计手册》中提到,有必要将创新思维运用到机械设计制造中,这是机械产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创新思维不仅体现在理论方面,还应体现在实际设计制造方面。创新思维能够有效提升机械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使机械设备更加节能、实用性更强、操作更加便利、效率更高。面对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创新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上全面融入创新思维,实现技术的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的逐步改进,能够优化设备体系,提升行业的整体实力。华为集团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一跃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位居第72名),在通讯科技领域中是称霸一方的存在,华为能在通信设备行业中取得骄人的成绩依靠的就是技术创新......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缺乏创新思维难以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缺乏创新企业将会被时代的社会变革被淘汰。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3.1 实现机电一体化
目前,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作为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关键在于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控技术是机电一体化实现的技术保障。将数控技术应用其中,可有效的解决机械生产所需的精细化及高效化需求,同时具备信息化及职能化特点的数控系统的创建可实现机械生产的全面自动化模式并代替传统半自动化生产。在全自动生产模式下,对于任何类型或是生产特点的机械产品,均能做到其生产过程以数控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完成。所以,全自动生产模式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人力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对生产结构也可起到最大程度的优化,为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3.2 实现网络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并使计算机技术得以大范围应用,从而促进了工作效率得到大力提高。而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加入互联网技术并使二者相互结合,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实现也有着重要意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对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综合管控,并充分利用监视技术,全方位监管生产的全部程序,及时发现问题并合理解决,保证生产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持续进行。
3.3 实现智能化
对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进行合理的结合,通过完善数控系统和设备,使机械生产速度及质量得以保证,是机械制造智能化实现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自机械产品的设计阶段开始到生产完工整个过程中可用智能化的生产系统进行全过程的处理。这就需要机械设计人员以智能化系统为工具,对所要生产的机械产品开始虚拟设计,在设计完成后详细检测产品的各种性能,以检测结果为准对设计方案不断的完善,直到满足生产所需,然后进行大规模生产。这种设计及生产模式,可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充分修正产品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机械产品质量符合预期要求。
3.4 实现微型化
纳米和微米技术的应用促使机械制造的未来走向微型化,这两项技术的应用可通过缩小产品体积,降低物料的使用,从而使生产成本随之下降。同时,这两项技术的应用还有使设备更加灵活的功能。而纳米技术的使用,对产品精度和性能的提高也是十分有效。除此以外,微型化的发展对机械制造模块化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设备的结构复杂且难以安装的情况下,由于各零件的生产有着不同的厂家,而这些厂家所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标准不一,这就体现了接口单元设计的重要地位,所以机械制造模块化的加入,也加快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速度。
4 结束语
机械工程的创新要素的顺利发展不仅需要社会的关注,也要机械工程从业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在实践中结合创新理念。要根据自身职业特点与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提高现代机械工程设计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李旭.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15(5):199-199.
[2]李昕瞳.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8):41-42.
论文作者:李秀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机械论文; 产品论文; 机械设计论文; 创新思维论文; 机械制造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