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建设公司 广西省柳州市 545002
摘要:在建筑的施工中,地理环境和施工技术非常重要,而地基施工又是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基施工不仅标志着施工工程的开展,更是为以后的地下建筑打下坚实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房建施工;地基;施工技术
前言:
地基处理是指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改变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方法。采用科学合理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原地基土承载力。
1 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的特点
1.1 复杂性
我国的土质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冻土、淤泥以及杂填土等许多不适宜作为地基的土质,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工程勘察工作中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为了克服这种困难,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随之提高。
1.2 .隐蔽性
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多之前的工序被后来的工序所覆盖,二者以复杂的衔接方式相互联系,所以,使施工工序质量呈现隐蔽性的特点。这种隐蔽性在监察工程质量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监察部门对于工程在基础工程工序上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加强对隐蔽性的施工进行监管。
1.3 多发性
由于地基的基础设计缺陷或者施工过程出现问题,导致地基不牢,引发许多房屋倒塌以及人员伤亡的事件,所以,在房建工程地基施工过程中,提高有关地基的施工技术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4严重性
如果建筑工程完工之后才发现在地基的基础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勘察的问题,地质问题还是施工的问题,都会使地基失去应有的稳定性,对地基的基础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而这种地基质量缺陷是无法进行弥补的,对人的生命以及财产构成威胁,一旦出现倒塌或者下陷等问题,造成巨大的损失必然会超出建筑工程地基的基础施工的成本。
2 地基对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
2.1 土坡失稳
土坡失稳是指土坡在一定范围内整体地沿某一滑动面向下或向外移动而丧失其原有的稳定性,即改变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影响土坡失稳的原因主要有:1)内部因素:土坡土质;土坡外形;土坡结构。2)外部因素:人的影响;振动的作用;降水或地下水的作用等。
2.2 地基承载力设计不足
当地基承载力大于建筑物对地基的压应力时,地基工作是安全和正常的,在建筑物载荷的作用下是不会被破坏的。当建筑物产生的压应力大于地基承载力时,首先发生的是建筑物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开裂;如果超越这一限度过多,则可能因地基土发生剪切破坏而整体滑动或急剧下沉,造成房屋的倾倒或严重受损。因此,在建筑基础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地基承载力。
2.3 地基沉降
引起地基沉降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地基土的可压缩性。土体在外部压力作用下,土颗粒和水自身压缩量是微小的,地基土真正被压缩的原因是在外力作用下土体中的孔隙被压缩和空隙中的水被挤出。如果地基的沉降量不满足规范的要求,会造成建筑物整体下沉或倾斜甚至倒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建筑物地基槽开挖后,可能遇到许多局部异常的情况,例如存在暗沟、古墓、古井、旧基础等已废除了的构筑物,其中在暗沟、古井内往往填充疏松的建筑垃圾,形成局部的松软部位,可能引起基础局部严重下沉,导致上部墙体或结构开裂;如遇古墓、防空洞等中空构筑物,则可能引起塌陷事故;至于遇到旧基础、废化粪池等构筑物,它们往往比周围天然地基坚实得多,形成软硬突变,也会造成上部结构开裂。因此在验槽过程中查明局部异常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3 建筑地基技术要点
3.1 预压法
该法适用于软黏土、 粉土、杂填土、泥炭土地基,基本方式为预先对地基施加一定静荷载,压密地基土,然后卸除荷载。目前在建筑行业日益发展的今天,房屋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如今,强夯施工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与推广,特别是对软土地基的处理上,既不需要较高要求的机械设备,同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处理全过程,同时对于很多土质都有非常好的处理效果。另外,还能够使一些费料进行重新回收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在如今的房屋建筑软土工程的地基处理上,此法受到广泛好评,施工效果令人满意。所以说,强夯施工法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3.2 换土垫层法
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处理。基本方式为挖除浅层软土,用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并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进行分层夯实。目的在于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部分沉降,有效消除湿陷性和胀缩性,改善土的可液化性能。在寒冷地区,可采用砂垫层,有效防止地基土的冻胀。在膨胀土地基中,则可用来消除其胀缩作用。在运用强夯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其施工顺利进行关注,最为适宜的则是先深后浅。当深层土改造之后,再对中层土实施改造,最后对表层土进行改造。通过这种顺序进行强夯施工,在完成最后一遍夯点之后,应采用推土机填平夯坑。由于夯坑底面上部存在输送的填土,根据强夯产生的强振动,使得周围已夯实的表土层会有松动现象出现,因此,在最后一遍夯点完成之后,应运用低能量再实施一次满夯操作。在验收夯后工程时,与下层土相比,当较大厚度的表层土密实程度较差时,则表明满夯未能与预期目标相符。
3.3 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的结合运用
该项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在填土层将碎石桩体处理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将基土进行挤密以及进行排水固结。接着再选择强夯点。通过强大的冲击可以将碎石桩体击散,这样就可以将碎石通过桩径挤入到周围的护土层,这样会使其在地基的上面形成紧密的碎石和土相混合的硬壳层,这样就会达到建筑物对地基强度的要求。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强夯法的应用很重要。该方法的施工技术难点在于夯击的次数、夯击的深度等这些方面的把握,如果把握的不好,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夯击的效果。在理论上来说,夯击加固的深度是根据土层的厚度进行的。单位夯击量必须要考虑到地基土壤的性质、土壤的结构类型、载荷大小以及打算夯击的深度等这些因素。对于夯击的次数来说,这要有地基土壤的性质来决定,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先夯击二到三遍,最后我们可以再进行一次小的夯击。但是在夯击时,每两段夯击之间必须要间隔一定的时间段,这样才可以保证夯击的效果。
3.4 振动沉管灌注桩
一般在多层房屋桩基础中,振动沉管灌注桩有很大的占有比例,一般是应用在软土基的地区。振动沉管灌注桩在房屋建筑中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主要的施工流程是先利用锤子对设备进行击打或振动,把带有钢筋混凝土的桩尖或者把带有活瓣式桩靴的钢管沉入到土里,造成桩孔,然后再把钢筋骨架放进,浇筑混凝土,接着把套管拨出来,利用在拔管时振动把混凝土捣实,这样就会形成所需的灌注桩。
3.5 旋挖钻孔灌注桩
旋挖钻孔灌注桩主要适用于一些粘性土和砂性土,也适用一些强度比较弱的风化岩。旋挖钻孔具有成孔速度比较快、劳动强度比较低、精度高等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在公路、桥梁桩基的施工中被广泛的使用。主要的施工方法就是先测量放线、然后完成成孔作业,接着是安装钢筋笼和导管、最后用导管对混凝土进行灌注,在进行水封之前要先复测孔深,如果沉渣的厚度不符合规定时要及时进行清孔,达标后进行灌注水封混凝土。
结束语:在地基处理中对地基处理技术运用,并采取一些科学、合理和有效的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新方法,有利于房屋建筑施工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质量的保证,进而保证了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清辉.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研究与探讨,2012(09).
[2]王凤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2).
[3]王永红.浅谈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J].建筑与工程(电子版),2011, (22):18-19.
论文作者:俞国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地基论文; 土坡论文; 房屋论文; 基础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