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林业局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甘肃省 甘南州 747506
【摘 要】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近些年发展速度较快,人们的高度重视建筑施工工程质量。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作为重要材料,在施工中使用量较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是重要部分。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问题严重影响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应当具体的剖析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形成的因素,且采用相对应的解决方法,确保混凝土施工品质管理效果。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管理;施工质量
0.引言
我国持续不断开展建设城镇化,基于此背景高层建筑不断出现,建筑领域进入突飞猛进发展阶段,建筑物的使用功用直接受到建设项目品质的影响,另外建筑物的稳固性与安全性也受到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混凝土在房屋建设项目中,是原材料运用数量最多的,可是由于其本身的独特性,施工品质受混凝土影响较大,所以需要研究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有侧重的采用解决方法,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管控成效,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总体水平。
1.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现象分析
混凝土自身具有复杂的结构性质关系,对处理相关施工细节的校准工作有决定性难度。特别是在材质内部水分衡量标准以及外部环境固有温度等活动形式作用下,可能引起蜂窝、麻面的结构形态酥散问题。因为缺浆产生的局部位置粗糙面、凹坑的蔓延,是属于施工质量比较粗浅的问题。而由于混凝土内部自身大尺寸遗留的空隙产生的露筋、孔洞,是属于施工质量比较严重的问题。整体结构强度等级不达标,缺乏支撑效能导致钢筋裸露。这种问题属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外向延伸的隐患,对建筑物安全效益有直接影响,直接威胁居民生活正常秩序。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材质表面凝固后所有的不规则脱落属性以及松散作用,导致愈加强烈的棱角缺陷。混凝土在强度等级不达标的现实影响下,加之要素较差均质性,使得混凝土结构抗压强度低于国家安全建设强度等级水准。
2.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产生原因
2.1蜂窝、麻面问题的原因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问题中的表面不平整就是蜂窝、麻面问题,是相对比较普遍的问题,由三方面原因引起:第一,混凝土施工使用必须进行混合配比,配比石子、砂、水泥等材料。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因为掌握不到位的材料混合比例,存在混合材料太多、太少等状况假如混凝土配比中水泥砂浆数量不够,石子数量过多,便会出现蜂窝等现象,造成混凝土表层的凹凸不平;第二,混凝土混合配比后要充分搅拌,如果搅拌时长不够,混凝土没有搅拌全面搅拌,后面按照层级加入原料的过程中加之振捣不充分或者振捣不全面,导致未曾将混凝土中的空气全部排出,凝固以后其表层就或许产生坑洼不平的现象;第三,混凝土施工中一定要使用相对应的模板才可以形成形状,假如在运用模板过程中拼接不紧实,泥浆较易流走,或者假如未曾完全清理模板表层,有其他物品附着,混凝土靠边的地方便会凹凸不平,混凝土表层拆模较易被损坏。在混凝土成型过程中,与一定要不间断的浇水让模板保持一定的水分,一旦忽略该环节,使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被吸走不够导致和模板粘合度不好,该部分粘连的混凝土就很可能产生不平整问题。
2.2孔洞、露筋问题的原因
在混凝土下料中,如果振捣不充分加之太多、太厚,在按照层级增添原料过程中或者未曾实施振捣,另一层原料加入,混凝土便会产生紧密度不够的状况,进而造成孔洞、钢筋外露等问题。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钢筋是不可缺少的,可是如果钢筋使用过多,混凝土中混合石子或许会卡在两根钢筋的中间,或者在浇筑中渗入有其他的杂物,导致混凝土与钢筋很难密切融合,极有可能造成孔洞、钢筋外露问题的产生。此外,配比不科学的混凝土也同样会出现紧密度不足的问题,假如未曾在运用过程中全面振捣,或者在振捣时撞碰钢筋,造成钢筋位置改变,也会造成钢筋外露。
2.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达标达标问题的成因
对于混凝土中的水泥而言,如果水泥中水分过分或者超过了存放的最长时间,水泥本身的活动便会减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级别。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配置比是由较高的规定的,在添加原料过程中假如未曾准确配比,或者添加的水量过多通常会减弱混凝土的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在混凝土搅拌时,对于原料添加的次序和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其中的一个过程假如未曾达到混凝土施工标准,就必定产生混凝土强度级别不达标的问题。
2.4夹层问题的原因
在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中,要及时的处理混凝土施工缝,如果混凝土接缝和清理杂物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夹层问题便会出现。混凝土表层坑洼问题形成因素诸多,混凝土建筑工作未曾科学保护,导致模板开裂,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受影响。另外,模板涂刷不均匀,也是混凝土表面粗糙问题产生的原因。
3.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解决
3.1有效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的重要基础是配合比的科学选择。正常情况下,要通过有关的试验来明确混凝土的配置比例。选择且明确的混凝土配置比例,不但应保证混凝土达到强度级别标准,还要满足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指标,此外还应在保障混凝土持久性提升的前提下,工程费用尽量节约。在混凝土施工之前,要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具体明确配置比例的时候,应重视先后次序。首先,应检测砂石的水分含有比例,而且将相关实验后选择确定的配合比按照施工质量要求转化为施工操作配合比;其次,要注意混凝土使用重量比;最后,抽样检测各类原材料。施工以前明确混凝土的配置比例是一项关键工作,应予以充分重视。
3.2 严格管控原料的品质
在施工时,混凝土需要用到多个种类的原料,因此严格管控原料的品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特别重要。在原料运输到仓库以后,应严格检测各类原料的合格证明,依照有关指标轩却达到要求的原料,另外还应达到混凝土施工标准。在同一个房屋施工管控中,应尽量运用同个类型的商品,如果使用多个类别的商品,还要重新进行试验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以确保建筑工程的顺畅施工。在原料储存在仓库以后,原料管理工作也不容忽视。假如原料受到空气中水分的影响或者过了储存时间,混凝土的活性变化会减弱强度级别,因此在原料管控中,如果出现有关问题,应第一时间把产生的问题上报给原料管控工作者,及时采用补救方法,以有效的保障混凝土施工品质。
3.3 管理混凝土的施工过程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产生施工不认真或者操作不正确的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工品质,因此在施工时,应当对施工品质的影响要素予以额外关注,以做好有力的事前保护措施。比如,在混凝土浇筑时,应当提前检测钢筋的所在地点,一旦钢筋连接过密,为最大化的避免漏筋问题的出现,需要选择合适粒径大小的石子。在做完混凝土浇筑以后,维护混凝土的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对混凝土运送也要加以有力养护,防止混凝土碰撞形成的表层凹凸不平问题。另外,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下料顺序以及施工时间要严格符合施工要求规定,严格管理混凝土施工质量。
3.4增强施工质量维护措施成效
市政建设处理流程要严肃规划,结合一定时期推广新兴产业节奏的跟进能力,实施基于本区域的施工行业质量管理形式。结合建筑行业规划目标,必要时合理化设置建筑规划布点,建筑内部市场恶性竞争现象要极力遏制。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混凝土养护手段以及制备流程的理论学习培训,强制性灌输国家政府颁布的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全面落实建筑施工主体的社会责任,对建筑施工活动中后期存在的安全质量风险进行有效降低。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自身必须学会质量标准,以更好地发挥技术支持效应,并辅以相应的制度模式用人机制,对责任主体意识进行高效的贯彻,保证一定不同层位人员、先进技术水平工作的有机配合。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正确执行自身建筑质量监管职能,施工的随意性违章行为要予以严禁,执行建筑施工高标准激励制度,引导建筑施工操作自我强化工作,进一步巩固建筑施工管理质量。
4.结论
混凝土借助稳定强度,需要细致分析混凝土优异的制备技术以及相应的施工安全质量维护工艺,维持建筑物实质性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混凝土自身性能相对复杂,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要素影响相对较繁琐。笔者根据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现实状态存在的蜂窝、麻面问题,孔洞、露筋问题,混凝土强度级别达不到要求的问题,夹层问题,采用科学措施控制混凝土的配置比例、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加强施工质量维护手段效应解决措施,深入研究混凝土抗渗、导热系数、抗冻标准,稳固建立并长久维持整体社会化的市政规范,确保国家建筑安全建设工作质量标准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肖允娥.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城市建筑,2014(2).
[2]马勇.现浇混凝土常见的质量缺陷及预防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1).
[3]张磊.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J].四川水泥,2014(11).
[4]亓娇娇.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3).
作者简介:王晓东(1977-),男,毕业于中央电大,大专学历,目前主要从事基建科、基础建设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王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原料论文; 钢筋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强度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过程中论文; 《低碳地产》2015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