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学科学 牧区 课堂教学 本地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11-010-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少数民族牧区,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更要挖掘出各类教育的思想内涵,将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本地资源巧妙整合,不断提高牧区少数民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德育素养。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课程的资源。
二、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让他们置身自然,研究自然,较之于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学习的时空更加广阔,手、口也更加自由了,他们就会感到自主、轻松、愉快。”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所以,我们应具备开放的教学观念。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场所,但不是惟一场所。科学课不受课时的束缚,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科学课不受课堂的束缚,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
科学结论不一定非要从课堂上获得,我们老师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科学结论硬性灌输给学生。这就意味着,我们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把妙趣横生的科学世界,在规定的课时里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我们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应该是一个向导,像好导游循循善诱,让游人自己去领略无限风光一样,引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像好导演启发引导,给演员留有演绎剧中角色的空间,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地点可以是课堂,更应该到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中去,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的那些时数,而要重视引导学生课外的学科学用科学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要把握好这几点: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我们不要把上下课铃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学生对问题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是重要的教学前提,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三、把科学观察与环保教育整合起来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地域、国家,甚至全球一个重大的时代问题。我们牧区环境也被严重地破坏,草原沙漠化,植被逐年减少、草原退化、水源减少并被污染,在科学观察中把环保意识巧妙地寓于德育之中,从而可以树立小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是人们生活最直接的感受,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生态环境保护和牧区小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在观察生活及生活场景中,春天来临,天气转暖,冰雪消融,小草发芽,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瓜果飘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带学生去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感知家乡的独特景象。欣赏美景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环保知识的熏陶,同时也要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田间地头,走近森林河流,切实感受环境污染、植被破坏、生活垃圾随处可见,一幕幕活生生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当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接触大自然时,便会以独特的方式回馈到他的内心世界,以强烈的使命感给观察到的物体赋予生命。从内心深处唤醒正在沉睡的环保意识。每当响起风吹草低见牛羊悠扬的歌声时,他们能够听到森林的歌声,能看懂小草韵律的舞步。能够让小朋友和大自然交心,能够和生活中的一切为伴……大自然不再孤独、不再悲伤,也能开启孩子的思想和心灵。在孩子们认识和适应大自然的同时,保护大自然,让其在发现美、创造美的行动中丰富想象,使学生萌发出对大自然的敬重,启迪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美的信心和决心。
四、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敢想、敢问、敢做,人人都会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在教学《认识矿物的性质》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察自己拣来的岩石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特点与爱好,去挑选自己喜欢观察的方法与角度。如有的学生选择观察岩石的颜色、有的观察形状、有的观察大小、有的拈一拈轻重、有的摸一摸岩石的软硬、有的选择观察岩石的纹理、有的用放大镜来进行观察。当学生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时,学生对观察会细致,对动手实验会更积极,思维更活跃,发言更热烈,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创造奇迹,在倾听中学会尊重他人,想象更加丰富多彩,探究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尼玛拉则.浅谈牧区教育面对的趋势.《大东方》.2016.09
[2]李志军.浅谈牧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科学教育与德育的整合.《新课程.上》.2018.05
论文作者:尕玛措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3
标签:科学论文; 学生论文; 牧区论文; 大自然论文; 资源论文; 自己的论文; 岩石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