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鑫1牛陆杰2赵自然1通讯作者
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苏苏州215000;
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苏州215000
【中图分类号】R723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42101
乳头内陷多数多为先天性发病,目前据内陷程度分为三型:Ⅰ型,乳头部分内陷,能轻易挤出;Ⅱ型,乳头全部内陷,可挤出,多半无乳头颈,较正常小;Ⅲ型,乳头完全于乳晕下方,无法挤出[1]。本文介绍应用乳晕区不对等Z形瓣联合真皮瓣的方法矫正乳头内陷的方法及体会。
1手术方法(图1)
11术前准备及分型、摄像。
12手术设计:以单侧平凹形乳头内陷(牵拉出乳头顶部平整)为例:在乳晕区域内乳头两侧3点及9点位各设计一个不对等Z形瓣,根据患侧术前乳头高度与正常侧乳头高度的差值设计不对等Z形瓣的宽度。紧邻不对等Z形瓣,设计出真皮瓣区域。
13设计注意点。①双侧不对等Z形瓣及真皮瓣均位于乳晕区域内。一般位于乳头两侧3点及9点位,术后瘢痕不明显。②不对等Z形瓣的宽度等于术前乳头高度与正常侧乳头高度的差值。③真皮瓣区域紧邻Z形瓣设计。④ 根据乳头乳晕具体情况,当乳头自身高低不等,低侧 “Z”皮瓣宽度较之高侧宽,调整高度差。
14手术过程①设计及获得皮瓣。按设计切开并对真皮瓣区去表皮,获得真皮瓣和“Z”皮瓣。②分离松解并于基底形成隧道。若单纯的钝性分离后乳头突出不明显(常为Ⅲ型乳头内陷),则在放大镜下切断过紧的平滑肌纤维及结缔组织,彻底松解。③将真皮瓣向乳头内翻转通过隧道垫于乳头基部支撑乳头突起并将其远端与对侧乳晕的真皮层缝合固定。④交换不对等“Z”皮瓣及切口缝合。
15术后持续牵引固定。佩带乳头吸引器或每日早晚各牵拉乳头20~30/次,坚持3~6个月。
2典型病例(图2)患者王女士, 女,22岁,双侧Ⅲ型乳头内陷,应用乳晕区不对等Z皮瓣联合真皮瓣矫正双侧Ⅲ型乳头内陷。术后乳头突出形态良好,双侧高度及乳晕区大小相近,瘢痕不显。
图1乳头内陷矫正手术过程
图2双侧Ⅲ型乳头内陷病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正侧位像对照
3讨论
1879 年Kehrer首次报道手术矫正乳头内陷,此后出现的诸多术式从松解挛缩的乳头导管及组织,增加乳头基底组织量,缩小乳头基底周径出发矫正乳头凹陷[24]。本文方法特点:①真皮瓣不损伤乳腺导管及腺体组织且柔韧,其远端固定至对侧过乳头的乳晕区真皮层缝合,支撑乳头,不易移位及下沉。② “Z”皮瓣交叉形成乳头颈,增加乳头高度,于两侧支撑乳头,且似“荷包”作用再次缩小乳头基部周径,使组织向乳头积聚,加强隆起力量,降低回缩可能。不仅获得头大颈细似“Ω”状的美观自然的乳头。且将真皮瓣与Z”皮瓣相邻设计,术后乳晕区仅两条瘢痕线,乳头部瘢痕平行于其纹理,隐蔽不显。③若为双侧乳头内陷,则据两侧乳头实际高度设定预计高度,计算与预计高度的差值,后似单侧方案设计。因“Z”皮瓣宽度若太宽,缝合后乳头颈则偏紧,影响乳头血运,故预计高度不宜太高。部分乳头顶部高低不对称呈坡面,设计时调整皮瓣的位置及宽度,于低侧设计一相对较宽皮瓣,对侧皮瓣相应变窄,调整乳头自身高度差。④乳头乳晕神经来自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前皮支,在乳腺内呈向心走形由深部向外到达乳头乳晕。乳头的血供则主要来源于乳房深层动脉,并从深面穿入乳腺供应乳腺组织。术中平行神经、血管及乳腺管方向,在乳管相对较粗的乳头基底部[5],应用显微钳进行纵向细致轻柔钝性分离,损伤小。对于极少数Ⅲ型严重乳头内陷需在显微镜下切断过紧的肌纤维及结缔组织才能彻底松解。
参考文献
[1]王炜.整形外科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661169
[2]Lee HB,Roh TS,Chung YK,et al. Correction of inverted nipple using strut reinforcement with deepithelialized triangular flaps. Plast Reconstr Surg,2000,102: 1253
[3]Wen CH. A new method for correction of inverted nipple with three periductal dermofibrous flaps Aesth Plast Surg,2003,27:301–304
[4]Jin SB,Yang WK. Correction of inverted nipples by strong suspension with areolabased dermal flaps. Plast Reconstr Surg,2007,120: 14831486
[5]Jennifer ER,Elena FB,James SM,et al. Breast duct anatomy in the human nipple: three dimensional pattern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7,106:171–179
论文作者:陈卫鑫1牛陆杰2赵自然1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4
标签:乳头论文; 真皮论文; 对等论文; 高度论文; 瘢痕论文; 术后论文; 乳腺论文; 《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