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论文_张艳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应用。方法:选择产科病房母婴94例,以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参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产妇的新生儿的护理技能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并且研究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工作中,能明显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效果

随着国家开放二胎政策,产科的工作任务量也在不断提升,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其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除了一般的护理方法之外,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技能、科学的母婴护理知识能够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健康。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产妇家庭为中心展开护理服务工作[1]。本文以94例病房母婴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和应用,详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94例病房母婴,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参照组中产妇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30.7±3.9)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20例;婴儿年龄3~17天,,平均年龄(7.9±2.6)天;住院时机3~10天,平均住院时间(6.1±2.2)天。研究组产妇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2.1±5.3)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22例;婴儿年龄3~16天,,平均年龄(7.5±2.1)天;住院时机2~12天,平均住院时间(5.9±2.7)天。两组产妇的各项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母婴使用一般护理模式,将护理工作划分为不同区域、不同程序进行操作,例如在专业的宣教室中做健康讲座,宣教内容主要包括婴儿换尿布与抚触处理、产褥期护理、母乳喂养注意事项及方法、等;婴儿抚触在对应的抚触室进行操作;在病房内播放健康教育的影音文件[2];将婴儿游泳与沐浴等在相应的婴幼儿沐浴室中进行。

研究组使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体操作为:婴儿的臀部护理、换尿布、脐部护理、早期预防接种、抚触、沐浴等护理工作均在病房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实施“一对一”方式[3],由护理人员一边讲解一边操作让产妇和家属参与进护理工作中来,讲解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儿尿布更换及脐带护理、新生儿抚触与预防接种、避孕知识及产后复查、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及处理措施、产后营养活动、产褥期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乳房护理、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及技巧等等。在母婴转期间,护理人员要每天1次进行床旁护理,每次护理时间大约为30min。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评分。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三个等级;新生儿护理知识评分内容包括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抚触、沐浴以及喂养五方面内容。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 24.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别用t和卡方对数据实施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由表1可知,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参照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74.46%,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评分

由表2可知,研究组产妇在新生儿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抚触、沐浴以及喂养分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产妇的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是将产妇和新生儿分离开,分段式的做好不同阶段的护理工作,在此过程中更多的是由护理人员掌握,产妇不能与护理人员有效的沟通,使其缺乏细致全面的护理经验和技能,导致后续家庭对新生儿的照料时没有足够的能力。母婴床旁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产妇及其家属的各项新生儿护理技能水平,是其更好的适应新生儿到来之后的生活常态,防止因为护理知识缺乏、护理技能不足导致的护理差错和手忙脚乱,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4]。此外,母婴床旁护理在健康宣教中采用“一对一”模式,能够使产妇更深入的了解新生儿护理知识,为以后的照料工作做好基本保障。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使用母婴床旁护理的研究组产妇,其护理满意度比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参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上升,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水平也大大提高,有效的提升了护理质量[5]。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工作中,能明显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干兴凤.基于人性化理论的母婴床旁护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16(4):371-374.

[2]刘忠荣,陆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恢复及泌乳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5(8):12-14.

[3]唐李平(综述).母婴床旁护理国内发展现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8(22):3025-3028.

[4]钱云利.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7(14):30,70.

[5]赵静.母婴床旁护理的可行性研究[J].母婴世界,2018,10(11):295-296.

论文作者:张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论文_张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