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入盟对亚洲贸易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瑞典论文,亚洲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瑞典今年1月1日起正式加入欧洲联盟后,由于受到欧盟关税和进口配额的限制,将不得不削减从亚洲国家,包括中国的进口。
瑞典在加入欧盟前对亚洲实行比欧盟国家更为自由的贸易政策。现在它作为欧盟的正式成员,不得不遵守欧盟的决定,便失去了对第三国奉行独立贸易政策的可能性,在国际机构如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中也失去了独立处理的可能性。
最明显的例证是关于纺织品的进口。瑞典于1991年完全取消了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限制,结果进口量大增,国内市场上服装价格明显下跌。1993年瑞典从中国内地和香港进口的服装占其服装进口总量的1/3,1994年继续增长。但在入盟之后,瑞典按欧盟的决定,不得不重新实行配额制。经过多次谈判,欧盟规定1995年瑞典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的配额为1.77万吨,比1994年的实际进口量减少约20%。与此同时,瑞典从韩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进口的纺织品也有所减少。据估计,瑞典市场上的服装及其他纺织品的价格因此有可能涨价15%-20%。
另一个例证是关于皮手套、鞋、日用瓷器、汽车用收音机和玩具等商品的进口。入盟之前,瑞典可以自由地从中国等国进口这类商品,因此进口量增长较快。1993年瑞典市场上玩具的1/3是从中国进口的,价值约3亿克朗。瑞典从中国进口的运动鞋,1991年价值不到150万克朗,1993年达到2200万克朗,两年之内增长了约16倍。但欧盟从1994年3月起对进口上述商品实行了新的配额制,瑞典入盟后不得不遵守其有关规定。许多瑞典进口商估计,从今年起,瑞典从中国进口的上述商品可能会减少一半。
近几年来,瑞典同亚洲特别是同中国的贸易发展很快,目前瑞典从中国的进口超过了它从欧盟成员国西班牙、奥地利、葡萄牙、爱尔兰的进口。1993年瑞典从中国的进口额比1992年增长50%,达到约64亿克朗。瑞典对中国的出口也很惊人。中国目前是瑞典的第16大出口市场,1993年出口额比1992年翻了一番。瑞典对中国的出口以爱立信公司的电讯产品为主,但一些小公司如环保技术公司等也在中国找到了市场。许多瑞典商人认为,瑞典入盟后不得不对中国的某些商品重新实行配额制是一种倒退,担心这会对瑞中贸易产生消极影响。
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外贸问题专家哈里·弗拉姆说,目前欧盟和亚洲正进行着一场“悄悄的”商业战,1993年底欧盟共有155项“反倾销”措施生效,主要针对日本、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
斯德哥尔摩商学院国民经济学讲师托马斯·安德森说,欧盟不应与亚洲对立,而应致力于扩大与亚洲国家的贸易关系,因为那里是经济迅速增长的地区,存在着扩大出口的可能性。他认为,如果欧盟自己想在亚洲取得成功,那它就必须取消对亚洲的关税壁垒。越来越多的瑞典经济界人士同意他的看法。
此间经济界人士透露,欧盟内部在贸易政策问题上存在着两个派别:一是以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沿岸国为首的“保护主义派”。这些国家的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在许多方面与亚洲国家的出口商直接竞争,因此它们急于保留对亚洲国家的限制,以维持自己的生产;另一派是以英国和丹麦等国为首的“自由贸易派”,它们主张放宽进口限制,扩大欧盟同亚洲国家的合作。他们认为,瑞典入盟将会加大“自由贸易派”在欧盟内部的影响。
标签:欧盟成员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