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_农业论文

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_农业论文

河南农业发展形势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南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农业发展论文,对策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1 国际环境即将发生重大变化

国际环境将要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即将加入WTO所带来的重大影响[1]。像河南这样将近1亿人口的大省, 真正拿到国际舞台上去衡量,就是一个让很多人都非常重视的大市场,而我们过去在农业上形成的不少优势,尤其是粮、棉、油优势,恰恰与目前国际市场的需求不吻合,这就迫使我们对农业下一步的发展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如果既充分考虑我们人口大省的粮食安全问题,又要考虑我们的大宗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话,那就需要把粮、棉、油生产保持足够的生产规模,并想方设法降低我们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它们的内在品质,还要加大力度调整我们的农业结构,培育新的适合国际市场需要的优势产品。

1.2 市场已经成为农业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农产品也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卖难”问题,但是主要依靠政府的调控能力就可以很快化解矛盾。然而,近几年这一轮“卖难”的体制背景已经是市场经济[2], 而且是在全国性普通农产品总量初步过剩的情况下出现的“卖难”问题,尽管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调节工作,可大家都已经明确地看到,市场经济的规律不可违背,历史的潮流顺者昌,逆者亡。抱怨、埋怨都毫无用处,而研究市场,服务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驾驭市场才是明智的选择。

1.3 国内农产品市场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量比较充足,而农产品转化能力不足,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加大,使全国大宗农产品供求形势由几十年的短缺逐步进入买方市场,农产品“卖难”成为大问题。在这样的基本背景下,农业发展必须增创新优势。所以,调整农业发展的重点,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才能在经济上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

1.4 西部大开发带来的重要机遇

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4]。朱镕基总理指出,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根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是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关键。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是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重要条件。按照中央这样的部署,国家将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教育发展等进行重点投资,非常有利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促进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

2.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2.1 稳定粮食总产

经反复分析测算,2005年之前,全省粮食产量宜稳定在4000万t 左右的水平(即现有水平),2010年达到4200~4500万t的水平, 人均占用粮食不低于400kg。 这个指标既是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农业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发展新的跨越的需要。

2.2 扩大蔬菜生产规模

河南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各类蔬菜生长,尤其是比较适宜发展大棚蔬菜。过去受粮食生产规模的限制,蔬菜生产规模不足,档次偏低。尽管现在河南的蔬菜种植面积已经居全国第三位,但是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与河南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大致相当,所以,河南蔬菜尚不具备对外批量输出能力,这与河南位居中原,对外交通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太不相称。未来发展,应主要通过产业化的方式,把扩大规模、提高档次、提高效益、提高对外批量输出能力作为努力方向,既适应国内改善广大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又强化全省农业高效和农业商品优势。从发展情况分析,全省现有蔬菜种植面积为76万hm[2],2010 年之前再扩大一倍,这在土地资源配置上没有什么问题,结合提高种植档次,整个蔬菜生产的效益翻一番半到两番比较有把握。届时,蔬菜生产将成为河南农业发展上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2.3 全面发展畜牧业

作为转化粮食和适应大区域市场需要的最快捷的形式,河南急需把全面发展畜牧业作为战略性措施来抓。 从总量上分析, 河南畜牧业从1990~1998年用了8年的时间, 使其产值比重在农业总产值中上升了11个百分点,那么,从现在起到2010年,让这个比重再上升10~15个百分点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如果达到这样的发展规模,2010年,河南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就是42%~47%。为适应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需要,在畜牧业内部也要调整结构,发挥河南的区域性优势,稳定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大肉牛、肉羊生产比重,进一步强化生猪和禽蛋生产大省以及牛肉、羊肉对外输出大省的比较优势。

2.4 林业产业化实现历史性跨越

几十年来,河南林业长期处于农业的从属地位,关键因素是林业没有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山区林场长期处于造林护林状态,经营比较被动;平原造林规模较大,但是林产品加工相当薄弱。实际上,从产业发展分析,河南林业潜力巨大。参照国外发展的经验和省内新县、兰考、西华、灵宝、陕县等地近几年已经走过的路子,林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只有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依靠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市场机制,把林业可产业化的部分变成市场行为,并通过政策引导,使大笔投资和资本运作进入林业发展的内在循环,才能促进全省林业发展有新的重大跨越。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只要政策对头,在2010年之前使林业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应该不成问题。这样,到2010年,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应该在5%以上,甚至更高。

2.5 农业生产趋向专业化和区域化

过去,由于长期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使全省农业生产区域同构化表现特别突出。当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以后,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农产品供求的结构性过剩就成为抑制市场发育的刚性限制。伴随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生产力布局的区域化调整,以发挥区域优势和强化比较优势为突破口,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目的,农业生产的区域性专业化发展将日益明显,高商品率的优质粮食基地、优质蔬菜基地、速生用材林基地、优质水果基地、林产品系列加工基地、特色畜牧业基地和水产品基地等都会迅速发展,并将很快成为实现农业市场价值的主要形式。

2.6 农产品深加工力争实现初步突破

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的产值之比是3 ∶1,而我国目前大致是0.5∶1,河南整体水平更低一些。所以, 要实现河南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过渡,农副产品深加工是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根据临颍县的经验,经过5~8年的努力,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1∶1的发展规模是比较可行的。那么,2010年之前河南在这个领域的发展余地约为2500~3000亿元产值的潜力。实现这一步的突破,将使河南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迈上一个大台阶。

上述分析表明,下一步河南农业仍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但是结构性变化较大,区域性优势更加明显,林牧业将获得较快地发展,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上升到50%左右;同时,全省农产品深加工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潜力比较大的领域。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业资源破坏问题

在我们调查的所有市、县,都发现有比较明显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破坏农业资源的现象,有些地方破坏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1 )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不强, 乱占滥用耕地。 全省人均耕地已由1954年的0.205hm[2],下降到1998年的0.074hm[2]。据全省非农业建设用地大清查,1991~1996年全省未经依法批准占地51万多宗,面积合计5.07万hm[2]。其中,耕地为3.60万hm[2],闲置土地0.21万hm[2]。(2)水资源强采超采现象比较普遍,开源节流不够。目前,河南省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30%以上,浅层地下水利用与可开采量之比已达60%以上,整个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豫北地区的地下水开采利用程度在95%以上,已经形成8000km[2] 的浅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豫西地区也出现多处地下水越用越深的情况。(3 )局部地区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山区部分县培植香菇等食用菌,对栎树资源造成了毁灭性破坏。一些县市不顾本地的栎类资源消长实际,争搞什么香菇“第一大县”,一年一个县发展8000~9000万袋,甚至上亿袋袋料香菇,大量消耗栎树资源,年砍伐量远远大于栎树资源的年生长量,使栎树资源总量迅速减少。

3.2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

我们在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全省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约5万hm[2]。豫西黄土丘陵区每年因沟蚀毁减耕地约3万hm[ 2]。工业“三废”污染和农用化学物的滥用,使河南省水、 土资源量减质退,土壤理化性能下降。多年来,在追求农业高产的同时,连续多年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已经使不少地区出现明显的富氮或富磷现象。农用水质在急剧恶化,全省1500多条河流中,除少量山区河流以外,绝大部分被污染,豫中北和东南地区尤甚,河水基本上都在Ⅳ类标准以上。污染导致全省可用水资源每年减少10亿m[3]左右,加剧了农业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全省现在利用原污水直接灌溉面积达4.548万hm[2],利用超过Ⅴ类标准地表水灌溉的面积67.036万hm[2]。长期的污水灌溉, 已经酿成明显的农业污染。

3.3 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矛盾

河南省主导农产品产量均在全国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在过去全国农产品短缺的时期,为国家保障农产品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当全国性基本农产品供求进入买方市场以后,农产品的内在质量成为能否占领市场的关键因素。河南有一部分农产品质量非常好,但是多数产品属于持续高产开发的产物,品质上存在不少问题,明显地影响进军中高位主流消费市场,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矛盾较大。一方面,我们的小麦堆积如山,近期难以消化;另一方面,国家近几年还要拿外汇从国外进口一定数量的优质专用小麦,以满足国内市场的特殊需求,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使许多农区难以进行清洁生产,无法适应市场对“绿色、环保”农产品的需要。

3.4 加入WTO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据初步分析,加入WTO对河南省农业冲击很大[5]。首先,河南小麦产量居全国各省区第一,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是多年来经过艰苦努力在农业上形成的最大优势。然而,《中美农业合作协议》撤销了我国长达30年的不允许进口美国西北部各州小麦的禁令。据美方估计,目前中国每年约进口200万t美国小麦,今后有可能每年增加进口300万t美国小麦,仅此一项中国麦农将损失54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对中国农业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国内小麦生产和输出大省河南和山东来说,大约每个省约要承担20~25亿元的损失,且按照国内现有的小麦供销格局很有可能河南承担的损失最大。如小麦最终配额达到930万t,河南的损失将会更大。 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1998 年我国进口北美小麦已达500万t, 河南各地大面积出现小麦销售困难就表现突出。其次, 河南是全国仅次于新疆的产棉大省,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6。棉花对美国的进口配额最高是89万t,占到国内生产能力的1/5,且美国棉花质量好, 价格低,所以,美国棉花冲击国内市场是无疑的。在国内市场上,河南棉花与新疆相比,质量上缺乏优势,因此承担的冲击会比较大。第三,油料市场有可能失去半壁河山。中美双方谈判时新增的关于大豆油配额,在2004年最终将达330万t,生产这些大豆油约消耗2200万t大豆, 而我国包括大豆在内油料总产量每年才2200多万t。这样, 我国的油料市场开放度是非常高的。河南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油料生产基地(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7),在这场竞争中损失将是巨大的。看来,过去我们说结束用“洋油”的时代了,而下一步可能要吃一部分“洋油”了。当然,入世对河南农业也会带来一定的机遇。如河南牛肉(占全国1/7强)、羊肉(占全国的1/9)、猪肉、苹果(占全国的1/9)、蔬菜等生产量大,在全国占有较大份额,且生产成本较低,入世后出口条件大大改善,会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3.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主要是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广大农民的热情创造与投入,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近几年,主要由于市场的变化,河南省农民收入增幅放慢,现金收入增幅回落较大,农民平均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收入悬殊更大,从而直接影响着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的积极性。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农民增收问题,也都认识到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农民朋友们也都在想办法走出困境。但是,对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说,不尽快采取更加主动的措施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不仅会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也会影响全省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把全省经济发展的总体政策走向向农业倾斜得更多一些,这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转变观念,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

传统农业具有自给自足的封闭性,不利于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大区域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证明,摆脱传统农业约束的有效途径,就是坚定不移地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6]。 从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农业迈进,上至各级领导,下到广大群众,均需要树立和强化人口、资源、环境与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观念。所谓“观念一变天地宽”,对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困扰全省农业发展的前述几大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比较容易得到解决。那么,我们就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察、分析、认识和指导河南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4.2 改善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资源

首先,设法控制和减少面状污染。目前,农业面状污染主要是农药、化肥污染,量大面广,治理难度较大。各级政府对面状污染整治要高度重视,通过科学试验和示范,引导和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适度减少氮肥、磷肥用量,控制氯化钾和硫酸钾的施用范围,杜绝剧毒和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积极推广和倡导施用农家有机肥和新型纯天然肥料(如河南省研制成功的长效硅钾肥),普及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从总量上减少和控制污染源。

其次,积极控制和治理点状污染。主要通过发展小城镇,优化乡镇企业布局,调整乡镇企业结构,下决心淘汰“十五小”高污染、高消耗企业,并分类限期治理污染;继续发展的乡镇企业要向小城镇适度集中。在经济基础比较好乡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拓新领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第三,以实施“河南省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为契机,以林业产业化为动力,抓好全省的生态建设。

第四,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治理水土流失。按照省人大和省政府批准实施的《河南省水利建设发展规划(2001~2010年)》,到2010年全省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达到3.94万km[2]。

第五,建立更多的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河南省现已建立巩义市竹林镇、辉县市孟庄镇、林州市3个国家级实验区和鄢陵县、宝丰县、 商丘市梁园区、遂平县关王庙乡4个省级实验区。“十五”期间宜再建10 个这样的试验区,以达到每个地市一个的水平,以利于通过试验区示范带动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全面铺开。

4.3 制定政策,鼓励农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调整粮食政策。鉴于目前我国粮食出现了“结构性”过剩,河南省应根据市场变化状况进行动态平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稳定基本耕地数量,保护商品粮源”作为粮食政策的主要内容,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防止耕地数量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置换性下降,既保证我们自己的粮食生产规模和食物安全,也保障粮食生产有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调整的耕地储备。

其次,进一步放宽和完善林业政策。根据豫西地区初步实施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践,林业政策宜在保证国家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把经济利益更多地让利于民,让利于承包大面积荒山的投资大户,搞好林权证发放和林地延包工作,确保林地使用权50年不变,鼓励营林大户尽快富起来。公益林由各级政府财政统筹解决资金问题,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和管理。商品林以市场为导向,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家给以必要的扶持。对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林地,包括部分国有林场,积极推行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新管理体制,引导社会资金、包括金融部门的资金向林业流动,逐步实行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盘活森林资产,加速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实现林业发展的重大跨越。鉴于过大规模发展香菇与毁坏栎类森林的矛盾太大,建议省政府下专文明确政策界限,严禁超越当地栎类森林的年生产能力非法和超量采伐栎类森林发展香菇。

第三,产业政策与环境政策结合运行。把各种产业、产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统筹考虑,限制资源浪费大(尤其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和乡镇企业发展,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4.4 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农业结构

河南农业发展处于面向市场和转向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世行的农业投资。全省要统筹规划,组织得力专家队伍,根据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论证农业重点投资或改造项目,争取国家和世行农业生态环境治理资金、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水利建设资金等农业投资的更多支持。二是增加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和银行政策性专项贷款。在每年预算内的基本建设基金中,要有计划地增加对生态农业、旱作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的投资,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三是增加信贷资金。信贷资金要重点扶持河南省绿色食品名优特品牌,扶持豫西豫南丘陵山区绿色农业基地建设,扶持河南农业创出驰名品牌,扶持河南农业顺利走向国际市场。四是要吸引农民和企业向农业投资,从基础上保持农业发展的动力。

调整与优化河南农业结构的关键是优化部门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稳定增加农民的收入;核心是有效地推动结构升级,强化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提高其产业层次。就部门结构而言,重点是加快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由传统的吃饭农业(主要生产粮食)向吃肉农业(人均畜产品消费量大幅度上升)和生态农业迈进,由自给自足农业向商品农业跨越。据分析测算,2010年全省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比重以不低于44%为宜,林业比重以5%合适,渔业比重应为1%,林牧渔业合计占农业总产值的50%, 比现有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在产品结构上,一是要普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适应绿色、环保、健康的发展趋势;二是要扩大有比较优势的农、林、牧产品的生产规模,如优质小麦、优质苹果、蔬菜、牛肉、羊肉等大宗产品和仰韶牛心柿、河荫石榴、核桃、大枣、四大怀药等特色产品,以适应进军主流消费市场的需要。在结构升级方面,主要是较大规模的发展农林牧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放大加工增值效应。通过不断拓展农产品加工层次和深度,使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改善农村经济的区域结构。

农业投入的增加,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必然带动农业综合发展能力的增强。首先,利用各类投资,改造中低产田,造林灭荒或改造疏、幼林,能够明显地提高农林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其次,通过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发展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部门构成中高效份额加大,产品构成中优质份额加大,能够直接提高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第三,通过农业结构升级,农产品加工业将成为农村经济中潜力巨大的增长领域,能够有效地带动农业的外延性发展。

4.5 适应入世需要,建设强有力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面对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在农业科技发展方面的工作思路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支撑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农业发展。按照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到的影响,河南农业科技需要迅速在“优质、高效、低成本、创名牌”上下功夫,出实绩,促使全省农业以特质、特价、特色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优质问题,是下一步农业科技的重点。参照国外的发展情况,主要通过三大措施可以达到目的。一是“种子工程”,即尽快培育出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得住脚的优质无毒品种,并广泛推广应用。二是“营养工程”,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营养调节,保证优质品种长出优质的果实。事实上,测土施肥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全省已经有不少地方在程度不同地应用这项行之有效的技术。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缺乏最基本的标准,缺乏可靠的土壤本底质依据,缺乏对国际上土壤营养学研究前沿的了解,目前不少的测土施肥还基本上起不到对土壤营养的科学调节,甚至还出现有不科学的指导,使本来就富氮、富磷的地区继续大量施用氮肥、磷肥,而对土壤营养中明显失衡的中量元素(钙、硅、镁、硫等)、微量元素(铁、硼、钼、锌、铜、锰等)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直接影响着测土施肥的质量。三是“农业环境整治工程”,就是治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控制、减轻或抑制农业环境污染,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这方面全省任务非常繁重,但的确是政府应该出面做的事。只有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逐步改善全省农业环境,才有利于农业优质,也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健康。

高效问题,实际上已经讲了多年,但是面对新的形势,需要研究解决许多新的问题。现在大宗普通农产品卖不出去了,种什么能卖出去?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但是如何结合河南实际把规模化的农产品加工搞起来?农业产业化效益可观,是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但为什么有些地方一直起色不大?我们数量巨大的农民,如何能够在主要农产品经营效益下滑的情况下开辟新的增收门路?等等,这些问题都急需进行深入研究。

低成本问题,是我们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大为感叹的大问题。如何通过政策的、技术的、贸易的措施,降低我们大宗农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成为制约我们大宗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创名牌问题,在工业领域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在农业领域对我们是个新问题。过去农产品短缺,只要生产出来的小麦、大米不愁销路,确实没有必要创什么名牌。以后是市场经济,我们的小麦、大米等要进入更加广阔的市场,没有牌子、没有标准、没有质量保证体系,消费者能放心吗?尤其是在国际大舞台上,农产品也是商品,商品就要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俏销就必须有名气,有影响力。所以,创建河南大宗农产品名牌问题应该提上议程了。

为了适应入世需要,还应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尽快在优质、高效、低成本、创名牌的各个领域形成有效的发展动力。

4.6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二三产业发展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河南省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我们要顺应这种历史性潮流,加强管理,科学规划,以县城和农村重点集镇为基础,积极指导和引导农村小城镇健康发展,为广大农村二、三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相对比较集中的基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可行的出路。

4.7 建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

首先,要组织制定科学可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其次,逐步建立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监督执行体系。完善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立法,把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尽快纳入法制轨道。第三,要建立高效灵敏的食物安全预警系统,完善农业信息网络。一方面,建立起河南省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研究和建立数学模型,对2000~2010年河南省粮食需求量进行科学测算,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储备粮占总需求17%~18%”的粮食安全系数,划出河南省最低粮食安全保障线,为政府有效地调控粮食市场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从反映粮食安全的5个方面(即食物生产安全、 食物卫生安全、食物储备安全、食物流通安全和食物消费安全)建立信息收集、数据分析、预测预报和信息通报系统,为决策者和生产经营者提供参考信息。第四,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参照国际和国家标准,抓紧制定河南省农产品质量试行标准,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强化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农产品销售、消费单位的标准化意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质量提高。同时,尽快建立起规范的社会检验监督体制,健全以工商管理部门为主的农产品质检执法队伍,保护河南省农业名优产品的信誉。

标签:;  ;  ;  ;  ;  ;  ;  ;  ;  ;  ;  ;  

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